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调歌头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2 .体会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难点:体会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关键词句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一王昌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张继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工(二)新课讲授1 .作者简介同学间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苏轼的资
2、料,教师视交流情况归纳补充。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精工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 词开创豪放一派。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卒后追谥文 忠。2 .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 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又和唯一的亲 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 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 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3、3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朗读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自己朗读。(4)指名朗读4 .疏通文意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 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