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9).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9).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 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 评价。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 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一、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 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 产品的综合能力。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 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
2、系,至少应包括 以下文件化程序。(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有)、内部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 从事包装、搬运和储存的人员。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 的接口应清晰、明确;C、指定的质量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接同 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工厂可批派一名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当质量 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职责;D、质量负责人(无论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被赋予覆盖1.1AB 的职责和权限
3、。他/她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经历,并得到 相应的授权,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事宜,熟悉相关 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审查要点:A、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已规定,规定的 充分性、适宜性、协调性如何;B、工厂是否指定了质量负责任人,其是否被赋予了 1.1AB规定的职 责和权限;C、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具有充分的能 力胜任本职工作;D、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评定各类人员职责的履行情况。1.2资源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 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
4、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 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 储存等必备的环境。理解要点:A、本条款是对工厂资源的总要求,包括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 源和工作环境;B、人力资源的配备应满足质量活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C、工厂应有足够的生产及检验设备,其技术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等 均能对认证产品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提供保障;D、工作环境是指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涉及生产、检验、 试验、存储等环节,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 无菌、防尘等方面。工厂应识别环境要求,并提供和管理资源以满足要 求;E、无论是由于外部原因(如认证制度、认证标准等)或是
5、内部原因(人 员变动、设备更换、环境发生变化等),资源发生变化,工厂应采取相 应的措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的要求。审查要点:A、工厂是否确定了对认证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 通过何种措施使人员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目前各岗位人员的能力是否符 合要求;B、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判定企业提供的资源提否充分和适 宜,对资源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Q当资源发生变化时,工厂是否有畅通的渠道以及时了解相应的信息, 是否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其资源满足认证产品稳定生产。第二节文件和记录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 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
6、效运行作用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 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 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 的规定。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 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理解要点:A、关键件(Critical component),直接影响整机(车)产品认证相关 质量的元器件材料攀 通常 这些关键件可以作为独立的元器件供货, 并可按相关的独立元器件标准进行检测和认证;B、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建立并保持相关文件,文件的内容应覆盖2.1 中的规定。当产品和过程都比较简单时,可用质量计划把所有内容包括 进去。若无法
7、实现,或将上述规定写入不同的文件中。如质量计划只规 定由谁及何时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认证产品变更的管理、认证标志 使用的管理在程序文件中规定;产品的设计目标在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中 规定;产品实现过程,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配置和使用等在作业指导 书、操作规程等文件中规定;C、本文所规定的产品设计目标应至少包括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的 要求;D、实现过程是指认证产品生产过程。审查要点:1)按上述要求查阅针对认证产品制定的质量计划及相关的过程管理文 件或程序文件,并在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质量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查阅标准、规范一览表(或类似文件),确认生产厂使用的标准及规范不低于强制性认证标准的
8、要求。2. 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 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理解要点:该条款的理解基本和体系认证的理解相同。1)凡用于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2)文件和资料的受控主要体现在:文件和资料须经授权人批准才可 正式使用;在从事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中应使用经批准的文件和 资料。审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2)查阅程序文件,其内容是否覆盖了 2. 2 a)c)中的规定;3)在
9、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其规定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2. 3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理解要点:1)质量记录的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对产品的追溯性起重要作用 的质量记录必须保留。也就是说,保留下来的质量记录要能起到证实认 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作用。2)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a)对记录的标识,可采用颜色、编号等方式。b)对记录的储存,应安排适宜的环境,防止记录的损坏或丢失。c)对记录的保管,应包括对记录的防护和管理,使记录易于查阅。d)对记录的处理,应包括记录最终如何销毁的要求。3)记录
10、的填写要求是: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按规定更改内容完整。4)所有质量记录都应规定保存期限。保存期限的规定应考虑认证产品特 点、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要求、追溯期限等因素。审查要点:1)查阅管理质量记录的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程序对质量记录的标识、 储存、保管、处理是否进行了规定,规定是否充分和适宜;2)在现场审查中,可随机抽取保存的质量记录(一般以近期的质量记录为宜)和现场使用的质量记录,确认规定和实施的符合性;3)是否所有质量记录都规定了保存期限,规定是否适宜;4)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清晰、完整。第三节采购和进货检验3. 1供应商的控制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 的
11、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理解要点:1)供应商(Suppliers),对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提供元器件、材料或 服务的企业或个人;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有较 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如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有 时可能不仅限于这些):3)工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对选择、评定和日常 管理必须明确规定其控制方法:4)供应商的选择包括确定供应商范围、制定选择条件、明确选择方 法和程序等。如所采购的产品涉及强制性认证时,在选择准则中应有这 方面的要求;5)供应商的
12、评定包括制定评定依据或准则,明确合格评定要求或指 标,对评定人员的要求,对评定结果审批的权限和职责,以及执行评定 的方法和程序等。对各类采购产品可采用不同的评定准则;6)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包括规定管理方式,确定控制程度(一般还是从严),明确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等;7)工厂应保存的对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包括合格供应商名录,供应 商质保能力调查表等。工厂应保存的日常管理记录包括供货业绩,当供 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工厂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及验证其实施的资料等;8)以上记录应按2. 3条的要求进行控制。审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程序,选择、评价的准则和日常管理的方法是否明确、适
13、宜;2)是否按程序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了选择、评定及日常管理;3)是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3. 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 定的要求。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 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 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理解要点:1)工厂制定的检验/验证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对属于关键元器件的 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检验/验证;应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 证及定期确认
14、检验的程序。工厂应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按程序的要求进 行检验或验证;2)定期确认检验是工厂为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持续符合要求而采 取的确认活动。工厂应明确其实施的时机、频次及项目等;3)工厂应根据所采购产品的重要性,自身的检测能力,检验成本及 供应商质保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检验的方式和内容。当检验是由供应商进 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如检验的频次、项目、方 法等;4)应保存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 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5)记录的控制应符合2. 3条的要求。审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 序,程序规定是否适宜;2
15、)按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规定的要求,查阅相关记录,确认其符合性 和有效性。3)当由供应商进行检验时,工厂是否对检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通过查阅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合格率或类似内容的统计信息确认 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的检验/验证控制程序是否可行或有效。5)相关记录是否保存,是否符合要求。第四节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4. 1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 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 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1)过程控制(Process ccm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 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
16、、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 的活动;(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 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 操作规程等。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 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人 力资源。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 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
17、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都应受控 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 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2)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 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3)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 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4)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 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5)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
18、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 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 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 必需的;6)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 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审查要点:1)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 序;2)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 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 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3)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4. 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
19、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 规定的要求。理解要点:1)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2)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 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 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3)在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确认规定的条件已得到满足,否则 不能进行生产活动。审查要点:1)通过询问或查阅相关文件的方式确认工厂是否识别出生产过程中 对环境的要求;2)按照规定的要求,采用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法,确认环境条件是否得到满足。4. 3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
20、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理解要点:1)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 控:a)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以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或者加工后无 法测量或需实施破坏性测量才能得出结果;b)过程对最终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性能有重大影响。2)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失控会使认证产品的质量失去保障时,应 对此种可能做出相应的补救规定;3)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是以特定的软件进行监控时,生产厂应有 相应的措施或规定,保持软件的正确使用,防止非正常使用。审查要点:1)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调查询问的方式,确定有无需要进行监控的 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2)通过查阅相关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了解对过
21、程参数和产品特 性进行监控的情况,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4. 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理解要点:1)凡是和生产认证产品相关的生产设备都须进行维护和保养:2)维护和保养制度中的规定应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处于完好 的技术状态,并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认证产品。审查要点:1)查阅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相关的文件,了解维护保养的要求;2)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抽查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确认其计划实施 的符合性和有效性;3)在现场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式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4. 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 与认证样品一致。理解要点:1)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
22、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设立检验/试验点,并明确其要求;2)在检验/试验点上,须用明确的表示方法(如图纸、图片、模型、描述说明等)标明认证样品的特点(如名称、规格、型号、尺寸等);3)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认证产品的一致性o审查要点:1)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询问的方式 明确检验/试验的工位(或类似 检验/试验点);2)通过在现场查阅记录和观察的方式,确认其实施结果可否达到检 验的目的;3)当无法实现检验目的时,请生产厂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确认其为实现 检验目的所采用的保证方式。第五节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 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
23、、内容、方法、判定等, 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 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 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理解要点:1)例行检验(Routine test),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键项目 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一般不再进 一步加工。在有些认证机构的文件中称为生产线试验(Production Line Test)是产品认证工厂审查时普遍要求的项目,也是与其他认证制度的 工厂审查不同的项目。其目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9 工厂 质量保证 能力 要求 3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