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主要风险及对策.docx
《2022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主要风险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主要风险及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主要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信贷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在信贷审批管理工作中,从审批条件的设定、审批条件的落实、审批流程管理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信贷审批的约束力、执行力和风险限制力,其结果干脆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一)审批条件设定方面 信贷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审批看法,往往在借款人符合或满意一般信贷条件的基础上,设定一些放款或用款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第一还款来源、其次还款来源、贷款用途及企业合作等多个方面。每一项信贷审批条件,应当符合相关信贷政策,表述清楚、要求明确,操作性强,经办行能够刚好、规范落实。但由于
2、少数审批人员业务素养不高、审批决策依据不足,对审批条件能否落实考虑不充分,审批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到位,导致部分审批条件设定的前瞻性、可行性不足,未能有效限制信贷风险。 1. 设定的审批条件无效 一是审批条件概念不够清楚、详细,如审批人员提出的“我行授信条件不低于其他银行条件”、“借款人在经办行的结算份额不少于授信份额”等,经办行难以把握详细落实标准。二是审批人员不熟识借款人地方有关政策规定,也未与经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审批条件提出后难以落实或存在执行障碍。如设定的“以在建工程抵押”条件,相当多地方的政府房产部门不办理在建工程抵押手续,导致无法落实。三是少数审批条件违反信贷政策,出现审批条件无效的
3、现象。如贷款担保要求以冻结中学的定期存款作为贷款质押,实际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时无法执行,致使贷款形成不良。 2. 审批条件设定不合理 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需求的不断改变,信贷审批要适应不同行业、客户和产品的特点,很难有固定不变的操作依据和标准。审批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阅历积累和职业推断,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审批尺度把握不一,出现审批决策不合理的现象。如部分设定的条件过高或过严,经办行难以落实或客户不情愿协作,造成贷款未能投放;借新还旧贷款未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实力或意愿,提出的压缩贷款本金条件难以落实。这些问题严峻影响了贷款的审批效率和效果,既不利于经营部门的市场营销
4、,也不利于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3. 审批条件设定不全面 部分审批条件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设定的条件要求过低、把关不严格,不能刚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如审批人员未针对借款人经营管理、市场状况、产品成长阶段等风险特征提出适当的审批条件,未针对新成立企业的出资状况提出用款条件,未依据客户的重大经营改变刚好调整相应的审批条件等,有时贷款事实上变成了企业的铺底资金,当企业周转不灵、资金链断裂时,审批条件无法有效限制贷款风险,导致产生不良。 4. 贷款担保条件设定不充分 贷款担保是确保贷款平安性的重要措施,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其次道屏障。但部分信贷审批对其次还款来源关注不够,有的贷款虽供应了担保
5、措施,但担保实力明显不足,担保形同虚设;有的贷款企业之间或集团内部关联企业相互担保,担保额严峻超出自身偿债实力。 对信用贷款、担保实力不足和企业互保行为未能有效限制,导致贷款投放时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质态趋于恶化,又难以要求其变更担保措施、提高担保额度,严峻减弱了贷款的抗风险实力。 落实审批条件是贷款发放和后续管理的前提,是贷款经办行应尽的职责。只有严格落实审批条件,审批的决策看法才有意义和价值,才能发挥应有的覆盖风险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审批部门提出的审批条件,经办行落实不够刚好、有效的现象仍比较普遍,有的审批条件多次提出均未能落实。主要表现在: 1. 随意放宽
6、或变通落实审批条件 少数行风险意识不强,对审批部门提出的审批条件,实行应付手段、变通落实审批条件,随意变更指定的抵押方式、擅自提高审批要求的抵押比率、以临时冻结贷款资金的不合规方式代替抵押等,都简单使贷款担保出现真空。 2. 审批条件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有的经办行对审批条件能落实不落实,或只是部分落实。如对拟逐步退出的信贷客户,未按审批要求的时间或比例压缩贷款本金,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形成;贷款利率未按审批要求上浮,干脆影响了经营效益。这种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行为,使审批条件“悬空”,经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规避和限制,加剧了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 3. 担保条件落实中存在缺陷 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审批
7、部门一般对每笔业务的担保均提出明确、详细的条件。但经办行在落实时,经常存在抵押期限短于贷款期限、抵押物未经评估、土地未与房产同时办理抵押、抵押物未办理保险等问题,对其次还款来源的保障带来不利影响。如常常出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形成垫款,由于对其抵押的机器设备未进行评估,导致拍卖时多次流拍、难以变现, 使垫款形成不良。 4. 对信贷资金用途缺乏有效监控 审批部门为保证贷款用途合法、合规,对固定资产贷款设定了封闭运行、贷款额度与项目挂钩,对流淌资金贷款设定了选购材料合同项下款项支付、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和固定资产建设等限定性条件,但少数经办行对贷款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监控,致使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归还他
8、行贷款、补充子公司注册资金等,背离了贷款投放的原有目的,最终形成不良贷款。 (三)审批流程管理方面 加强信贷审批管理,是规范审批行为、严格授权限制、提高审批质量、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保证,但少数经营机构仍旧存在审批理念不够审慎,违规、超授权审批信贷业务,审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贷审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表现在: 1. 无视信贷风险,违规审批 有的行在信贷业务已出现风险的状况下,不是从严限制审批、努力压缩存量,而是接着审批新增信贷业务。如为了延迟不良资产的暴露,审批发放贷款用于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在客户存量贷款出现逾期和欠息的状况下,接着违规新发放贷款,导致形成更多的不良资产,信贷审
9、批明显缺乏审慎性。 有的审批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与客户私下串通,审批发放贷款帮助客户虚假验资;审批无任何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进行资本市场或房地产投资等,既加大了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又使银行面临较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 2. 超授权、授信审批 实行信贷审批权限、额度授信管理,是提高审批执行力、限制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有的行统一法人意识淡薄,对授权授信管理不严,超信贷权限、超授信额度审批时有发生。如在客户授信额度已用足的状况下,擅自审批发放贷款;有意将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纳入统一授信管理,造成超额度审批等。 3. 贷款主体审查不严 有的行在信贷业务审批时,对借款主体审查不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商业银行 信贷 审批 主要 风险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