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docx





《[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 摘要:吴语作为汉语中的一支,历史久远,运用人数众多,而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流行地域不小,在浙北、萧绍平原地区都能听懂,其历史性与广泛性也颇深。这其中萧山方言的反复问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与一般话甚至是广义的吴语反复问也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通过对萧山方言反复问进行探讨,突出其特色。关键词:萧山方言;反复问;句式探讨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地方文化的资源,它不断地从共同语中吸取养分同时向其输送精华,因而也是民族文化的珍宝。方言与一般话的不同正显示了文化的多样性,故我们对方言的探讨很有必要。其中作为运用人数仅次于官话方言的汉语其次大方言,吴语的历史
2、相当久远,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因笔者本人为吴语萧山方言运用者,故本文以萧山方言作为对象进行探讨。语言学中一般话的疑问句分为四种类型,萧山方言的反复问可以说是其四种疑问句中最具特色的,学界对此探讨也较少,因而本文将此作为论述点进行探讨,希望引起些学界对于方言疑问句的关注,共同促进方言的特色发展。萧山方言的反复问既有一般话反复问的共性,也存在显明的特性。共性体现于下面将例举的第一种类型,而其次、三种类型则是萧山方言的特性。(文中Neg代表否定词,VP代表谓词,M代表语气词,)(一)VP+Neg+VP+(M)谓语词正反相叠表示疑问,这种说法是一般话反复问与萧山方言反复问都比较常
3、用的形式,例如:(1) 恩明早究竟去否去上学?(你明天究竟去不去上学?)(2) 伊究竟来否来嘚?(他究竟来不来了?)(3) 嘎做究竟对否对呢?(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4) 恩说伊滑不滑头?(你说他滑头不滑头?)(1)问对方明天究竟去不去上学,有一种较为剧烈的看法,希望对方去上学,否则可能对方就会受到说话方的指责;(2)问他究竟来不来了,有一种不耐烦和对他悲观的语气;(3)问这么做对不对,是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点看法与激励,与疑问语气并存;(4)问对方他滑不滑头,其实说话人自己已经有了推断,疑问语气较弱,只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确定。“VP+Neg+VP+(M)”这个句式所表达的语义与句末的语气词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 方言 反复 句式 研究 萧山话 骂人 对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