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11-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1部分:消化性溃疡(基层医生版).docx
《T∕CACM 1318.11-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1部分:消化性溃疡(基层医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CM 1318.11-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1部分:消化性溃疡(基层医生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1TCACM 1318 . 11 2019前 言T/CACM1318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2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 第 4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科普版); 第 5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6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7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8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 第 10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科普版); 第 11部分:消化性溃荡(基层医生
2、版); 第 12部分:消化性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13部分:胃下垂(基层医生版); 第 14部分:胃下垂(患者科普版); 第 15部分:溃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第 16部分:溃荡性结肠炎(患者科普版); 第 17部分:功能性腹胀(基层医生版); 第 18部分:功能性腹胀(患者科普版); 第 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第 20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科普版); 第 21部分:功能性腹泻(基层医生版); 第 22部分:功能性腹泻(患者科普版); 第 23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基层医生版); 第 24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科普版); 第 25部
3、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层医生版); 第 26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科普版); 第 27部分:急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28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 第 29部分:慢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30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本部分为 T/CACM1318的第 11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 .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医 科学院西宛医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垂杰、鄰微微、唐旭东、李玉锋、温艳东、王凤云、吕林。73TCACM 1318 . 1
4、1 2019引 言消化性溃荡(peptic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貓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 成溃荡,溃荡的貓膜坏死缺损穿透貓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 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 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貓膜的麦克尔憊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故 本指南所涉及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指胃溃荡,十二指肠溃荡和复合型溃荡。 近年来,消化性溃荡作为中医 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了系统整理、总 结当代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荡的临床经验,深入开展消化性溃荡现代科学研究,客观评价中医药诊治 消化性溃荡
5、的疗效,在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消化性溃荡、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持撰写的消化性溃荡中医共识意见(2017)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持 编写的消化性溃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 西安)等相关共识意见或指南的基础上,形成本部分,以 指导基层医生的使用。74TCACM 1318 . 11 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11部分:消化性溃窃(基层医生版)1 范围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消化性溃荡的流行病学特点、辨证、治疗、并发症预防、预防调摄。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6、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与标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消化性溃窃 pepticulcer;Pu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貓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荡,溃荡的貓膜坏死缺损穿透貓 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 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 近或含有胃貓膜的麦克尔憊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
7、肠最常见。4 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消化性溃荡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 一 。本病在全世界 均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 10%在其 一 生中患过消化性溃荡。 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 大差异。 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约为 6%15%。 消化性溃荡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 学调查资料。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 20岁 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 荡多于胃溃荡,两者之比约为 31。 消化性溃荡的自然复发率较高,1年的自然复发率为 60%80% , 经成功如幽门螺杆菌(Hp) 根治后,复发率可降为 3%7%, Hp根治失败,则溃荡的复
8、发率可达到 60%95%。 发病常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冬春之交发病。5 辨证5 . 1 辨证要点辨治本病,当分寒热、虚实、在气在血。 如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胃络淤阻等属实证;胃阴75TCACM 1318 . 11 2019不足、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等属虚证;若久病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 病位在胃, 与肝脾二脏相关。 基本病机为胃之气机阻滞或络脉失养,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失荣则痛。5 . 2 分型5 . 2 . 1 肝胃不和证胃院胀痛,窜及两胁,遇情志不畅加重,哺杂,暖气频繁,反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5 . 2 . 2 脾胃虚弱(寒)证胃院隐痛,喜
9、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泛吐清水,纳呆食少,便塘腹泻,舌 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5 . 2 . 3 脾胃湿热证胃院灼热疼痛,身重困倦,口干口貓,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5 . 2 . 4 肝胃郁热证胃院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胸胁胀满,泛酸,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5 . 2 . 5 胃阴不足证胃院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纳呆干呕,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5 . 2 . 6 胃络療阻证胃院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口干不欲饮,可见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 脉涩。6 治疗6 . 1 治疗原则针对
10、消化性溃荡的发生机制,治疗以健脾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要原则。 本病初起活动期,以实证为 主要表现者,主要采用理气导滞,清热化淤等法;溃荡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临床宜 标本兼顾,健脾与理气并用,和胃与化淤同施。 对有 Hp感染,巨大溃荡或有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 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6 . 2 内治法6 . 2 . 1 肝胃不和证6 . 2 . 1 . 1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6 . 2 . 1 . 2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a) 处方来源: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b) 药物组成:柴胡 10g、香附 10g、川芍 10g、陈皮 10g、权壳 10g、白芍 15g、
11、灸甘草 6g。c) 加减:肝火旺者,加柜子10g、丹皮15g;阴虚者,加石斜15g、沙参10g;阳虚者,加高良姜10g、肉 桂5g;反酸者,加浙贝母10g、瓦楞子15g。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76TCACM 1318 . 11 20196 . 2 . 2 脾胃虚弱(寒)证6 . 2 . 2 . 1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6 . 2 . 2 . 2 推荐方药:黄茂建中汤。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金匿要略。b) 药物组成:黄茂 30g、白芍 15g、桂枝 10g、灸甘草 10g、生姜 10g、份糖 30g、大枣 15g。c) 加减:阳虚明显、腹
12、痛较剧者加吴荣萌 5g、椒目 5g或制附片 10g(先煎);吐酸者加海蠟峭 10g;伴肠鸣腹泻者加防风10g、猪苍10g;阴血亏虚明显者加构纪子10g;睡眠不佳者加生龙 骨 15g、生牡妨 30g。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3 脾胃湿热证6 . 2 . 3 . 1 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止痛。6 . 2 . 3 . 2 推荐方药:连朴饮。a) 处方来源:清 王孟英霍乱论。b) 药物组成:黄连 5g、厚朴 10g、石直蒲 10g、半夏 10g、淡豆玻 15g、柜子 10g、芦根 15g。c) 加减:偏热者,加蒲公英20g、黄芳10g;偏湿者
13、,加白扁豆15g、苍术10g、霍香10g;恶心偏重 者,加橘皮 10g、竹茄 10g;反酸者,加瓦楞子 15g、海蠟峭 10g。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4 肝胃郁热证6 . 2 . 4 . 1 治法:清胃泻热,疏肝理气。6 . 2 . 4 . 2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a) 处方来源: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金 元 朱丹溪丹溪心法。b) 药物组成:陈皮 10g、青皮 10g、牡丹皮 10g、柜子10g、白芍15g、浙贝母10g、黄连5g、吴荣 萌 3g。c) 加减:口干明显者,加北沙参 10g、麦冬 15g;恶心者,加姜半夏 9g,竹
14、茄 10g;舌苔厚腻者,加 黄连 5g、苍术 10g;便秘者加火麻仁 15g、郁李仁 10g。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5 胃阴不足证6 . 2 . 5 . 1 治法:养阴益胃 。6 . 2 . 5 . 2 推荐方药:益胃汤。a) 处方来源: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b) 药物组成:沙参 10g、麦冬 10g、细生地 10g、玉竹 10g。c) 加减:若情志不畅者加柴胡10g、佛手10g;食滞者加炒麦芽10g、鸡内金10g;口干口苦者,加 黄芳 10g、知母 10g;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 15g,川棟子 9g;恶心呕吐者加竹茄 9g、姜半夏 9
15、g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6 胃络療阻证6 . 2 . 6 . 1 治法:活血化淤,行气止痛。6 . 2 . 6 . 2 推荐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77TCACM 1318 . 11 2019a)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 陈修园时方歌括。 b) 药物组成:生蒲黄 10g、五灵脂 15g、丹参 15g、檀香 5g、砂仁后下 10g。c) 加减:呕血加黑便者,加三七 3g、白及 15g、地榆炭 15g、蒲黄炭 10g;阳虚者,加炮姜 10g、桂 枝 10g;气虚者,加黄茂 30g,党参 20g、白术15g;阴
16、虚者,加沙参10g、生地15g、麦冬15g。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3 常用中成药6 . 3 . 1 肝胃不和证6 . 3 . 1 . 1 气滞胃痛颗粒:a)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简称“医保目录 (2017年版)”)。b) 药物组成:柴胡 10g、延胡索(灸)10g、权壳 10g、香附(灸)10g、白芍 10g、灸甘草 10g。 c)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瘩胀满,胃院疼痛。d)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 6片,一 日 3次;颗粒:开水冲服,一次5g, 一 日3次
17、;胶囊:口服,一 次 6粒,一 日 3次。6 . 3 . 1 . 2 胃苏颗粒: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紫苏梗 15g、香附10g、陈皮10g、香橡10g、佛手10g、权壳10g、棋榔10g、鸡内金 (制)15g 。c)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型胃院痛,症见胃院胀痛,窜及两胁,得暖气或矢气 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等证候者。d) 用法用量:一次 1袋,一 日 3次。6 . 3 . 1 . 3 健胃愈荡片: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珍珠层粉、青黨、甘草。c) 功能主
18、治:疏肝健脾,生肌止痛。 主治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症见院腹胀痛,暖气吞 酸,烦躁不适,腹胀便塘。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片 5片,一 日 4次。6 . 3 . 2 脾胃虚弱(寒)证6 . 3 . 2 . 1 安胃荡胶囊: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甘草黄丽类化合物。c)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解毒生肌。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荡。 对虚寒型和气滞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并可用于溃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粒,一 日 4次。6 . 3 . 2 . 2 小建中胶囊(颗粒):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白
19、芍、大枣、桂枝、灸甘草、生姜、份糖。c)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胃虚寒,院腹疼痛,喜温喜按,哺杂吞酸,食少心犀。 d) 用法用量:胶囊:口服,一次 2粒 3粒,一 日 3次;颗粒:口服,一次 15g, 一 日 3次。6 . 3 . 2 . 3 虚寒胃痛冲剂:78TCACM 1318 . 11 2019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黄茂、甘草、桂枝、党参、白芍、高良姜、大枣、干姜。c)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用于脾虚胃弱,胃院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等症。 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5g, 一 日 3次。6 . 3 . 3 脾胃湿热证三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ACM 1318.11-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1部分:消化性溃疡基层医生版 CACM 1318.11 2019 消化系统 常见病 中医 诊疗 指南 11 部分 消化 性溃疡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19269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