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T_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 C 05团 体 标 准T/CACM 1374.1492021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Polyporus Umbellatus2021- 10- 15发布2021- 10- 15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布T/CACM 1374.1492021目 次前言 I1 范 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 25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 45.1 生产基地选址 45.2 蜜环菌 45.3 蜜环菌菌枝 65.4 蜜环菌菌材 65.5
2、 猪苓种苓 75.6 栽培 75.7 有害生物防治 95.8 采 收 95.9 产地初加工 95.10 包装、放行和储运 9附 录A (规范性) 禁限用农药名单 10参考文献 11IT/CACM 1374.14920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3、。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顺星、李兵、张集慧、王云强、魏建和、王文全、王秋玲、杨小玉、辛元 尧、王苗苗。IIT/CACM 1374.1492021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猪苓的规范化生产流程,规定了猪苓的生产基地选址、蜜环菌、蜜环菌菌枝、蜜环菌菌材、猪苓种苓、栽培、有害生物防治、采收、产地初加工、包装、放行和储运等阶段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猪苓的规范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
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16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LY/T 1276 割灌机声功率级的测定LY/T 1678 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T/CACM 1374.1202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通则植物药材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2016版) 中原农民出版社中国药用真菌图志(2013版)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3 术语和定义T/CACM 1374.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规范化生产
5、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简称中药材GAP) 的要求,实施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优质安全的生产过程。3.2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1T/CACM 1374.1492021为实现中药材生产顺利、有序进行,保证中药材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生产的基地选址、种子种苗、 种植或野生抚育、采收与产地初加工以及包装、放行与储运等,所做的技术规定和要求,是实施中药 材规范生产的核心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3.3菌材伴栽 infested wood stick cultivation以蜜环菌侵染的壳斗科木椴作为营养源进行的猪苓栽培。菌材伴栽中的
6、“菌材”为广义菌材,包 括生产菌种直接作为菌材(5.2.5)、菌枝为菌材(5.3)和椴木培养的菌材(5.4)等三种形式。狭义 的菌材特指5.4中的蜜环菌菌材。3.4半野生栽培 near wild cultivation半野生栽培是将菌材、猪苓种苓伴栽于适宜于蜜环菌生长的灌木旁,蜜环菌与灌木须根建立共生 关系,并从中吸取营养成分,供自身和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以实现降成本而增加产量的猪苓栽培方 法。4 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猪苓的规范化生产流程见图1。23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生产基地选址环境检测猪苓种苓、蜜环菌菌种选择、 鉴定和检测生产菌种菌枝菌材菌材伴栽或半野生栽培栽后管理L采挖产地初加工包装和储存
7、放行运输T/CACM 1374.1492021关键控制点及参数: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域均可栽培;海拔900 m1600m 的山区, 坡度2050;沙壤土,富含腐殖质;土壤温度不低于8;含水量50% 60%、pH 值在5.06.7;附近有壳斗科或桦木科树林猪苓种苓选择人工栽培或野生的黑苓蜜环菌菌种生长速度快,菌索分枝多,外壳厚皮层薄,菌索粗壮、内部充 满菌丝。继代培养不宜超过4代,及时复壮青冈树或桦树枝条,直径1.0 cm1.5 cm, 长 2 cm3 cm; 枝条:麦麸为 3:1,水适量;121 灭菌3 h, 超净工作台接种蜜环菌。20 25 培 养50天60天,菌索长满培养瓶,并侵入枝
8、条木质部,液体变为蜜黄色胶 状样青冈树或桦树枝条,直径1.2 cm, 长6 cm10 cm 。3月8月,坑穴多层 培养: 60 cm60 cm30 cm 坑,从下往上依次摆放1 cm 厚树叶、树枝、 生产菌种、树枝、薄沙土,重复6层8层,盖6cm8cm 厚沙土及树叶, 培养40 天60 天菌材栽培用木椴直径5 cm10 cm、长40 cm50 cm; 半野生栽培用木椴 直径4.4 cm6 cm、长15 cm25 cm, 砍鱼鳞口。坑穴多层培养:树叶、 树棒菌枝、沙土的顺序重复叠加4层5层,盖土6 cm10 cm, 树叶适量 菌材伴栽:坑穴或贯通沟,每穴3根5根菌材或3根菌材2根木棒或3 5根木
9、棒加1瓶2瓶生产菌种或当量菌枝, 0.25 kg0.5 kg 猪苓种苓, 树叶、腐殖质和沙土厚度约3 cm5 cm半野生栽培:海拔1000 m1600m 的山区,次生的小灌木薪炭林且有密集 交错的粗细树根。坑穴深约13 cm15 cm, 见树根为好;每穴放适量菌枝 或短菌棒,0.2 kg0.4 kg 猪苓种苓防动物拱食、人畜踩踏;除草;预防旱涝;加盖树叶栽后3年5年采挖,春、秋两季均可清洗去除杂质,铺开、自然晾晒干燥或低于60 的鼓风干燥不应使用磷化铝和二氧化硫熏蒸防止异物混入、污染、雨雪淋湿等图 1 猪苓规范化生产流程图T/CACM 1374.14920215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5.1
10、生产基地选址5.1.1 产地选择猪苓适宜栽培的地域较广,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均可栽培。5.1.2 地块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a) 地块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海拔、坡度、提供有机质的植物、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因 素;b) 栽培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源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c) 海拔900m1600m 的半阴半阳的二阳坡或海拔1700m3500m 的偏阳坡范围内的山区均可, 尤以海拔1200 m1600 m 的山区栽培最为适宜;d) 适宜选择半阴半阳的二阳坡地,坡度在2050之间;e) 半野生栽培的林地树种以壳斗科和桦木科树种最适宜;f)
11、 栽培地土壤以沙壤土最适合;g) 土壤温度89 (距地面5 cm) 时,新苓生长开始;当地温达到12 以上时,菌核生 长旺盛,若温度继续上升,生长也随之加快;秋末冬初低温低于8,则生长基本停止,猪苓进入休眠期:h) 相对水含量在50%60%、pH值在5.06.7之间则适合猪苓生长。5.1.3 环境检测按照GAP 要求,基地的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 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 的规定、水质 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环境通用要求应符合LY/T 1678的规定,生长期间应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5.2 蜜环菌5.2.1 菌种选择可选用与猪苓共生的蜜环菌类群,如蜜环菌Armillari
12、a mellea(Vahl)P.Kumm.、高卢蜜环菌 (A.gallica) 和奥氏蜜环菌 (A. ostoyae) 等,应与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和中国药用真菌图志收载的形态特征一致。如使用农家品种或选育品种应经过鉴定,其品质应符合5.2.2的要求。5.2.2 菌种质量合格的蜜环菌菌种应具备以下特性:蜜环菌菌丝、菌索生长速度快;菌索分枝多,生长势强;菌 索的外壳较厚而皮层较薄;菌索粗壮且髓部疏松菌丝丰富;荧光较强。5.2.3 菌种的保藏5.2.3.1 生产中采用斜面菌种胶塞低温保藏法,即在无菌条件下,以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 (potato4T/CACM 1374.1492021dextrose
13、 agar,PDA)斜面试管(棉塞)培养蜜环菌菌种,再将棉塞换成灭菌的胶塞,用蜡封口,置4冰箱中保藏, 一般不超过6年8年。5.2.3.2 无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发棒”的方式保藏,即5.4的菌材培养方式,可将蜜环菌菌种延续 1年2年。继代应控制在4代内。5.2.4 菌种退化与复壮5.2.4.1 蜜环菌经数代无性繁殖后易退化,表现为:菌索外壳极薄而皮层厚,失去弹性,易碎;中心 髓部菌丝极少,有的菌索呈空壳;培养获得率降低;荧光减弱。5.2.4.2 最优的复壮方法是培养优良蜜环菌菌株的子实体,分离组织或孢子,选择生长旺盛、发光度 强、生长快、发酵培养得率高的菌株以更换退化的菌株。复壮的菌种应符合5
14、.2.1和5.2.2的要求。5.2.5 生产菌种5.2.5.1 生产菌种培养方法选壳斗科的青岗树或桦科的桦树的枝条,直径1 cm1.5 cm, 切成长2 cm3 cm小节,枝条水 洗至无杂质,装瓶,加净水至稍过枝条,121灭菌3h; 冷却至室温后,无菌条件下接入蜜环菌种(应 符合5.2.2的要求)。25室温、避光培养。5.2.5.2 生产菌种质量生产菌种无污染;蜜环菌菌索已从瓶口生长至瓶底,菌索粗壮、分枝多且生长旺盛,蜜环菌菌索 全部长满枝条,即菌索侵入枝条木质部,瓶中液体变为黄或褐色胶样状。5.2.5.3 标签、包装5.2.5.3.1 每批生产菌种应挂有标签,标明品种、生产单位、菌龄、等级、
15、数量、生产日期、批号、 标准号、检验证书号等。5.2.5.3. 2 单层直立放置在塑料麻袋或纸箱中,包装(袋)箱应该结实牢固并设有透气孔,最小规格 包装及外包装应符合GB 202872006 的相关规定。5.2.5.4 检验方法目测法进行外观检验。比对法进行质量检验。5.2.5.5 检验规则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都要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质量、标志和包装。 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后方可验收。同一生产单位、同一品种、同一包装日期的生产菌种作为一个检验批次,抽样应符合GB/T3543.2 的规定。5T/CACM 1374.14920215.2.5.6 判定规则若检验结果符合5.2.
16、5.2的要求,则判该批生产菌种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不符合5.2.5.2的要求,允许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取样复测,复测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5.2.5.7 检疫、运输按照GB202872006 规定进行检验,跨县级行政区域调运种苗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出运手续,并应 附有农用微生物菌剂检疫证书。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日晒及高温。气温不宜低于8。向上放置,轻装轻放,避免培养瓶倒置和破损。不应与对生产菌种有毒、有害的其它物品混装、混运。5.2.5.8 贮存生产菌种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防止日晒雨淋,避免不良条件的影响。5.3 蜜环菌菌枝5.3.1 菌枝培养时间每年的3月8月为最佳的蜜环菌
17、菌枝培养和生长时期。北方4月6月初适宜培养菌枝,南方培 养菌枝的时间可提早至3月初进行。5.3.2 菌枝培养方法青冈树或桦树枝条,直径1.2 cm, 长度6 cm10 cm 。3月8月,坑穴多层培养: 60 cm60 cm 30 cm 坑,从下往上依次摆放1 cm 厚湿树叶、树枝、蜜环菌种、树枝、薄沙土,重复6层8层, 顶部盖6 cm8 cm厚沙土及树叶,培养至枝条全部被蜜环菌侵染。5.3.3 菌枝质量优良菌枝的标准:无杂菌污染;菌枝表面附着有蜜环菌索,剥去树皮也应有蜜环菌丝生长,以菌 枝两头长出有白色或黄色顶尖、幼嫩毛刷状菌索的菌枝质量最佳。短时培养出现上述特征者,更佳。5.4 蜜环菌菌材5
18、.4.1 木材栽培用菌材的木椴:木椴直径5cm10cm、 长度40cm50cm; 半野生栽培用,木椴直径4.4cm 6.0 cm、长度15 cm25 cm。砍鱼鳞口。5.4.2 菌材培养场地5.4.2.1 场地应靠近树木资源丰富和适宜半野生栽培猪苓的沟槽地,坡度30。高海拔山区应选择 向阳山坡,低海拔山区应选择阴山或遮荫及靠水源的地方,中等海拔的山区应选择半阴半阳的山坡。5.4.2.2 培菌坑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地方,上层为沙壤土,下层为轻粘壤土。培养蜜环菌材窖的土壤含 水量要高于栽培猪苓穴的含水量,场地应考虑到土壤保水和灌溉水源的条件。5.4.2.3 种过庄稼的熟地和撂荒地均不宜选用。6T/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CACM 1374.149-2021 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1374.149 2021 猪苓 规范化 生产技术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