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0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docx





《T_CACM 120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20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 120C 05团T/CACM 1202 2019标 准T/CACM 1202 2019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下肢慢性溃疡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rgery in TCMchronic leg ulcer2019 - 01 - 30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 1202 2019前 言本指南按照 GB/T 1 .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 。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 :北京
2、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无锡市中医医院 、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连云港市中医院 、昆山市中医院 、江阴市中医院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姚昶 、夏成勇 、李琳 、许岩磊 、裴晓华 、王军 、李明宏 、张卫东 、龚旭初 、邱榕 、孟庆叶 、蒋立新 、顾建伟 。T/CACM 1202 2019引 言下肢慢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 、难治病 , 目前临床缺少该疾病系统诊治指南 。本指南包括该疾病的定义 、诊断、临床表现 、治疗 、调护等多方面 ,特别是最具中医外科特色的外治法方面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 、现代文献的评价 ,
3、将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相结合 ,形成一部科学 、规范 、全面的下肢慢性溃疡临床诊疗指南 ,供中医外科医生 、全科医生 、急诊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考使用 。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 ,指导临床医生 、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实践活动 ,指导中医药工作者临床实践与管理 ,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 (制订) 项 目于2014 年 12 月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江苏省中医院承担 。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 2015 3 号 关于印发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要求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
4、成立了中医外科临床指南专家指导组 。2015 年2 月底成立下肢慢性溃疡 (制订) 项 目工作组 。本指南采用专家共识法制定 , 主要内容包括下肢慢性溃疡的名称 、范围 、术语和定义 、诊断、辨证、治疗 , 以及预防与调护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予以相应的推荐级别 ,并附以参考文献和说明 。本工作组成员包括传统医学专家 、医学统计学人员 、循证医学专家等 通过多次会晤 ,对符合循证医学证据的文献进行探讨 , 同时进行了多轮专家问卷调查 、专家论证会 、 同行征求意见 、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 、临床一致性评价) 等工作 ,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 ,
5、完成了起草撰写等各阶段工作 ,形成终稿 ,顺利完成本次制订工作。本指南及相关内容专利归属于江苏省中医院姚昶。62T/CACM 1202 2019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1 范围本指南给出了下肢慢性溃疡的诊断 、辨证 、治疗 、预防与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下肢慢性溃疡人群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肢癌性溃疡与结核性溃疡的诊断和防治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 . 1下肢慢性溃疡 chronic leg ulcer下肢慢性溃疡主要是指静脉性溃疡 , 因下肢静脉性疾病引起的血液瘀积而致病 , 主要包括原发性下肢深 、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深浅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本病属中医学 疮 裙边疮 老烂腿 等范畴。3 诊断3 . 1 病史一 为下肢静脉性疾病 ,主要包括原发性下肢深 、浅静脉瓣膜疾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征; 二为下肢缺血性疾病 , 主要包括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亦可两类疾病相互夹杂 , 同时并见。3 . 2 临床表现3 . 2 . 症状下肢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小腿下 1/3 的内侧或外侧 , 以内侧较为多见 ,且多伴有周围组织肿胀 、色素沉着等 。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 ,色红 ,糜烂 ,迅速转为锯齿样溃疡 。溃疡大小不等 ,呈发白或暗红色 ,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 ,脓水秽臭难闻 。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
7、 , 四周皮色黯黑 , 漫肿或伴有湿疹 。溃疡深度可在皮下组织 ,或深至骨膜外层 ,甚至骨质被破坏 。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如溃疡创面呈缸口样经久不愈 ,则可能癌变 。3 . 2 . 2 体征记录双下肢溃疡面的外观 、范围 、创面面积 、深度 、温度 、分泌物颜色 、气味 , 以及肉芽的状况 、疼痛等级; 患肢有无浮肿 、溃疡及窦道等。3 . 3 检查3 . 3 . 实验室检查溃疡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试验 ,为必要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依据。血常规检查 ,血糖 、肾功能检查 。重症病例可予及时末梢血糖 、血生化检查 、血气分析 、心肌酶等监测 。3 . 3 . 2 辅助检查需
8、进行静脉造影 、 多普勒 ( Doppler) 肢体血流图 、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 包括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试验) 、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Brodie - Trendelenburg 试验) 、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pratt试验) 等 ,心电图 ,胸部 X 线或 CT检查 ,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者给予脑脊液 、头颅磁共振或 CT检查。3 . 4 创面局部诊断 ( 推荐级别 : A)创面面积测定采用电子照相法。 创面深度记录为皮层部分 、皮层全层 、肌层 、骨;63T/CACM 1202 2019 坏死组织记录为疏松 、致密腐肉与焦痂; 坏死组织量记录覆盖创面百分比; 渗出
9、物形质记录为黏稠 、稠厚 、清稀; 色泽记录为鲜明 、黄白 、黄浊 、秽浊/绿黑 ;气味记录为淡腥 、臭秽 、恶臭; 性状记录为血清样 、浆液样 、混浊样 、脓液样; 肉芽颜色记录为红活 、紫暗/暗红 、色淡/苍白 ;覆盖面积记录百分比; 创周皮肤温度记录为正常 、微热 、热 、较热 、灼热; 创面分泌物培养。3. 5 鉴别诊断需与糖尿病性溃疡 、压迫性溃疡 、结核性溃疡 、癌性溃疡 、放射性溃疡鉴别 。3 . 6 中医诊断主症 :局部溃疡 、糜烂 、痒痛。次症 :脓水浸淫 、秽臭难闻 、足胫浮肿 。舌脉 :舌质淡或淡紫 ,舌苔黄腻 、 白腻 。脉象多细涩无力或细数。4 辨证4 . 1 气虚血
10、瘀证主症 :病程日久难愈或反复发作 ,皮肤破损 、渗液 ,脓水清稀 ,创面苍白 , 肉芽色淡 ,周围皮肤色褐粗糙 ,局部瘙痒不适 ,色黑 、板硬。次症 :肢体沉重 ,倦怠乏力 。舌脉 :舌淡紫或有瘀斑 ,苔白 ,脉弦涩或细涩无力 。4 . 2 湿热瘀阻证主症 :小腿青筋怒张或伴肿胀 ,局部发痒 ,红肿 ,疼痛 ,继则破溃 ,创面腐暗 ,脓水浸淫 、秽臭难闻 ,创周滋水糜烂 。次症 : 口渴 ,便秘 ,小便黄赤 。舌脉 :舌苔黄腻 ,脉滑数。4. 3 脾虚湿盛证主症 :病程日久 ,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 ,创周滋水糜烂,皮肤色褐粗糙 ,局部瘙痒不适。次症 : 患肢浮肿,食纳欠佳 ,腹胀便溏 ,面色少
11、华 。舌脉 :舌淡苔腻 ,脉沉无力 。5 治疗5 . 1 治疗原则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 、减少复发为目的 ,在辨病辨证的个体化治疗同时 ,重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对下肢慢性溃疡的干预采取内治 、外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以补气健脾 活血生新 ,清热利湿 ,托脓生肌等治疗为主。5. 2 分证论治5 . 2 . 气虚血瘀证治法: 益气活血 , 祛瘀生新。方药一 :补阳还五汤 ( 医林改错) 。(推荐级别 :C)组成 :黄芪 、赤芍 、川芎 、当归 、地龙 、桃仁 、红花等。方药二 :补中益气汤 ( 内外伤辨惑论) 。(推荐级别: C)组成: 黄芪 、人参 、 白术 、炙甘草 、
12、当归身 、升麻 、柴胡 、橘皮等 , 随证加减 。每 日 1 剂 ,分2 3 次服用 。方药三 : 益气活血汤 。 (推荐级别: C)64T/CACM 1202 2019组成 : 党参 、炒 白术 、枸杞子 、蒲黄 、赤芍 、 白芍 、丹参 、黄芪 、 山药 、三棱 、莪术 、蒲公英等。用法: 随证加减 。每日 1 剂 ,分2 3 次服用 。5 . 2 . 2 湿热瘀阻证方药一 : 三妙丸 ( 医学正传) 加减 。 (推荐级别 :B)组成: 黄柏 、苍术 、川牛膝等。方药二 : 渗湿汤 ( 疡科心得集 补遗) 。(推荐级别 : C)组成: 革、 薏苡仁 、黄柏 、赤茯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13、 、通草等。方药三 : 四妙勇安汤 ( 验方新编) 。(推荐级别: B)组成 :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等。用法: 随证加减 。每日 1 剂 ,分2 3 次服用 。5 . 2 . 3 脾虚湿盛证治法 :健脾利湿 ,清热解毒 。主方 :参苓白术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合三妙丸 ( 医学正传) 加减 。 (推荐级别 :C)组成 :参苓白术散: 白扁豆 、 白术 、茯苓 、甘草 、桔梗 、莲子 、人参 、砂仁 、山药 、薏苡仁 。三妙丸 :黄柏 、苍术 、川牛膝。5. 3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 , 口服 ,一次2 4 粒 ,一 日 3 次 。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 ,减少下肢慢性溃
14、疡复发 。 (推荐级别 : C)三妙丸 , 口服 。一次6 9g , 一 日 2 3 次 。用于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湿热瘀阻证 。 (推荐级别: B)5 . 4 外治法5 . 4 . 清创术适用于脓腐组织多而难以脱落者 , 在创面感染控制 、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线清楚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创周皮肤 ,将腐肉 (坏死组织) 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逐一剪除 , 以创面及创缘新鲜或出血 ,无明显疼痛为度 ,并尽量保护筋膜及肌腱组织 。 (推荐等级 :A)清创药物 :在祛腐阶段 ,局部创面均匀撒上一薄层具有提脓祛腐作用的九一丹 ,每天 1 次 , 至创面脓腐脱尽为止 。 (推荐等级 :A)5 .
15、 4. 2 生肌类中药创面外敷适用于创面清洁 , 肉芽红润 。以镊子在肉芽创面上自皮缘向内放射状轻刮数次去除伪膜 ,或棉球同法轻拭创面后 ,应用生肌玉红膏 (推荐等级 :A) 、复方溃疡宁 (推荐等级 :A) 、生肌散 (推荐等级 : A) 、湿润烧伤膏 (推荐等级: B) 、复方黄柏液涂剂 (推荐等级: C) 、拔毒愈疡灵膏 (推荐等级 : B) 、 自制黄麻纱条 (推荐等级: B) 等平铺 ,覆盖全部创面 , 药剂外用方法按各药物说明书 , 覆盖的范围以超过创面边缘0. 5 1 cm 为宜 , 无菌敷料外固定 。5 . 4. 3 缠缚疗法缠缚疗法是中医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传统疗法 , 目的同
16、于西医治疗的压迫治疗。操作方法 :用阔绷带缠缚下肢及患处 。 自溃疡面下缘 3cm 处开始 ,采用叠瓦法 (后 一层绷带与前一层绷带的边缘重叠 1 2cm , 以此类推 ,操作手法类似叠瓦片) 封盖局部 , 直到溃疡面上缘 3cm处为止 ,用橡皮胶固定 。(推荐等级 :B)5. 4 . 4 中药熏洗常规揭除敷料 ,用干棉球拭净创面周围脓污; 中药煎液 ,待温 (水温40左右) 后用药液蒸气65T/CACM 1202 2019熏蒸患部 ,患处与药液保持25 30cm 的距离 , 以能耐受为度 。祛腐阶段 ,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剂矾汤熏洗; 生肌阶段 ,用益气活血生肌中药清营方煎剂 ( 由蒲公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CACM 120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慢性溃疡 1202 2019 中医 外科 临床 诊疗 指南 下肢 慢性 溃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