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15-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5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docx
《T∕CACM 1318.15-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5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CM 1318.15-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5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5TCACM 1318 . 15 2019前 言T/CACM1318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2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 第 4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科普版); 第 5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6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7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8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 第 10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科普版); 第 11部分:消化性溃荡(基层医生
2、版); 第 12部分:消化性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13部分:胃下垂(基层医生版); 第 14部分:胃下垂(患者科普版); 第 15部分:溃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第 16部分:溃荡性结肠炎(患者科普版); 第 17部分:功能性腹胀(基层医生版); 第 18部分:功能性腹胀(患者科普版); 第 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第 20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科普版); 第 21部分:功能性腹泻(基层医生版); 第 22部分:功能性腹泻(患者科普版); 第 23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基层医生版); 第 24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科普版); 第 25部
3、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层医生版); 第 26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科普版); 第 27部分:急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28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 第 29部分:慢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30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本部分为 T/CACM1318的第 15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 .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宛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洪、唐志鹏、唐旭东、张露、刘亚军、叶柏、温艳东、王凤云、吕林。97TCACM 1318 . 15 201
4、9引 言溃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 疾病,表现为结直肠貓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 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近年来,我国溃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存质量。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成为我国的特色 和优势。 T/CACM1318的本部分参考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和流程,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 文件指导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充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制定了溃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疗规
5、范。 本部 分主要针对基层临床的医疗特点和技术水平,细化了中医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规 范化和结合病情轻重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处理疑难疾病的临床能力和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 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98TCACM 1318 . 15 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15部分:溃窃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1 范围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溃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康 复调摄。本部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6、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增补本)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溃窃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以结直肠貓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 结直肠貓膜。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久痢”“肠滌”“泄泻”“便血”等范畴。4 流行病学特点溃荡性结肠炎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有显著的地域
7、和种族差异。 欧洲、亚 洲、北美最高发病率分别为 24 . 3/10万、6 . 3/10万、19 . 2/10万。 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但 与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相比仍较低,发病率为 7 . 6/10万 14 . 3/10万,患病率为 2 . 3/10万 63 . 6/10万。 分析 1981 2000年我国文献报道的 10218例溃荡性结肠炎患者,发现 10年间病例数上升了 3 . 08倍。 回顾研究显示,1990 2003年间我国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呈逐渐增加趋势,推测溃荡性结肠炎患病率 约为11 . 6/10万。 我国南北方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南方(广东省中山市)发病率为2 . 0
8、5/10万,北方(黑 龙江省大庆市)发病率为 1 . 64/10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溃荡性结肠炎以男性患者及城市患者多见,缺乏家族聚集性特征,不同民族患 者之间流行病学特性存在差异。 从 766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人口资料分析可见,2002 2011年间共 有溃荡性结肠炎患者 238例,新发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男女比分别为 1 . 361, 平均诊断年龄为 40 . 10岁 17 . 55岁,未见明显年龄双高峰,城市患者多见,1 . 68%的患者存在家族史。 回顾性分析99TCACM 1318 . 15 20192003 2012年间 998例 维 吞 尔 族 和 汉 族 溃 荡 性 结 肠
9、 炎 患 者 的 人 口 资 料 显 示,10年 间 总 检 出 率 为 10 . 58%,呈明显上升趋势,维吞尔族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12 . 31%和 9 . 01%);维吞尔族和汉族均以男 性多见,维吞尔族男女性别比明显小于汉族(1 . 051和 1 . 371);维吞尔族和汉族发病年龄高峰均为 30岁 39岁,维吞尔族确诊平均年龄明显小于汉族(34 . 46岁 14 . 19岁和 42 . 53岁 15 . 68岁),汉族呈 现出双高峰的年龄特征,维吞尔族无;维吞尔族和汉族均以城镇患者多见,维吞尔族农村人口比例明显 多于汉族(29 . 53%和 18 . 16%);维吞尔族 0 . 7
10、2%患者存在家族史,汉族患者均无家族史。5 诊断及特征5 . 1 辨证要点结合病情分期辨证:活动期湿热蕴肠,气血不调,以实证为主;缓解期脾虚湿恋,运化失健,多属虚实 夹杂。结合主症辨证:以脓血便为主症者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肠络受损。 以泄泻为主症者,实证为湿 热蕴肠,大肠传导失司;虚证为脾虚湿盛,大肠传导失司。 以便血为主症者,实证为湿热蕴肠,损伤肠络, 络损血溢;虚证为湿热伤阴,虚火内烘,灼伤肠络或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以腹痛为主症者,实 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肠络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土虚木旺,肝脾失调,虚风内扰,肠络失和。结合体质辨证:湿热质者,易感受湿热之邪或湿易从热化,
11、而成湿热证;阳虚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 或湿易从寒化,而成寒湿证。结合脏肪功能辨证:本病病位在大肠,但病机根本在脾,且与肾、肝、肺三脏密切相关。 饮食不节,损 伤脾胃,运化失健,湿浊内生,形成脾虚湿蕴证;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易成肝脾失调 之证;先天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及肾,可见脾肾两虚之候;肺气失调,失于宣肃,大肠不固,下利反复发 作,古代医家归为痰泄证。结合病情程度辨证:轻中度患者以湿热为主,重度患者以热毒、淤热为主,反复难愈者应考虑痰浊、 血淤和脾肾两虚的因素。5 . 2 分型5 . 2 . 1 大肠湿热证腹泻,便下貓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胀,小便短赤,口
12、干,口苦。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5 . 2 . 2 热毒只盛证便下脓血或血便,量多次频,腹痛明显,发热,里急后重,腹胀,口渴,烦躁不安。 舌质红,苔黄燥,脉 滑数。5 . 2 . 3 脾虚湿蕴证便下貓液脓血,白多赤少,或为白冻,或便塘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院腹胀满,腹部隐痛,肢体困倦, 食少纳差,神疲懒言。 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弱或细滑。5 . 2 . 4 寒热错杂证大便稀薄,夹有赤白貓冻,反复发作,肛门灼热,腹痛绵绵,畏寒怕冷,口渴不欲饮,饥不欲食。 舌质 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100TCACM 1318 . 15 20195 . 2 . 5 肝郁脾虚证大便稀塘,夹有貓液
13、血便,常因情志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排便不爽,腹胀, 肠鸣,饮食减少。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5 . 2 . 6 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大便稀薄,夹有白冻,或伴有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形 寒肢冷,腰酸膝软。 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5 . 2 . 7 阴血亏虚证大便干结,夹有貓液脓血,排便不畅,腹中隐隐灼痛,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虚烦失眠,五心烦热。 舌 红少津或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细弱。6 治疗6 . 1 基本原则本病病机复杂,以清热化湿,调气和血为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候特点结合健脾、调肝、补肾、温 中、滋阴之法。 临
14、床又需根据病情分期、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和给药方法:a) 分期治疗:活动期清热化湿,调气和血,敛荡生肌;缓解期健脾益气,兼以补肾固本,佑以清热 化湿。b) 分级治疗:轻中度患者,活动期可用中医辨证治疗诱导病情缓解,缓解期可用中药维持缓解;重 度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止血为主。 由于重度患者的病 情变化较快,应注意及时识别,综合判断,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住院治疗。c) 分部位治疗:直肠型或左半结肠型,采用中药灌肠或栓剂治疗;广泛结肠型,采用中药口服加灌 肠,内外合治。通过上述治疗,达到诱导病情深度缓解(包括症状缓解、貓膜愈合、组织愈合),改善患者
15、体质,提高 生存质量,防止并发症,减少复发,降低手术率的目的。6 . 2 内治法6 . 2 . 1 汤剂6 . 2 . 1 . 1 大肠湿热证6 . 2 . 1 . 1 . 1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和血。6 . 2 . 1 . 1 . 2 推荐方药:芍药汤 。a) 处方来源:金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b) 药物组成:黄连 5g、黄芳 10g、木香 6g,炒当归 10g、炒白芍 15g、肉桂(后下)3g、甘草 3g。c)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槐花、地榆、白头翁;大便白冻貓液较多,加苍术、意设仁、石直蒲;腹痛 较甚,加延胡索、徐长卿。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
16、50mL。6 . 2 . 1 . 2 热毒只盛证6 . 2 . 1 . 2 . 1 治法:清热法湿,凉血解毒。6 . 2 . 1 . 2 . 2 推荐方药:白头翁汤。101TCACM 1318 . 15 2019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白头翁 15g、黄连 5g、黄柏 10g、秦皮 12g。c) 加减:便下鲜血、舌质红缘者,加紫草、齿草、生地榆、槐花、生地、丹皮;伴发热者,加金银花、葛 根、黄芳。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3 脾虚湿蕴证6 . 2 . 1 . 3 . 1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中。6
17、. 2 . 1 . 3 . 2 推荐方药:参苍白术散。a)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药物组成:党参 15g、白术 10g、筷苍 15g、甘草 3g、枯梗 6g、莲子肉 15g、白扁豆 15g、砂仁 (后下)3g、山药 20g、意设仁 20g。c) 加减:大便白冻貓液较多者,加苍术、白茁;便中夹有脓血者,加黄连、败酱草、地榆;大便夹有不 消化食物者,加神曲、山橙;久泻气陷者,加黄茂、升麻。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4 寒热错杂证6 . 2 . 1 . 4 . 1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6 . 2 .
18、 1 . 4 . 2 推荐方药:乌梅丸 。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乌梅 10g、黄连5g、黄柏10g、桂枝6g、干姜6g、党参15g、炒当归10g、制附子(先 煎)6g 。c) 加减:大便伴脓血者,加秦皮、生地榆、仙鹤草;腹痛甚者,加白芍、徐长卿、延胡索。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5 肝郁脾虚证6 . 2 . 1 . 5 . 1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6 . 2 . 1 . 5 . 2 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a) 处方来源: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陈皮 10
19、g、白术 12g、白芍 15g、防风 10g、炒柴胡 10g、炒权实 10g、灸甘草 6g。c) 加减:腹痛较甚者,加徐长卿、木瓜;排便不畅、里急后重者,加瘫白、木香;大便稀塘者,加党参、 筷苍、山药。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6 脾肾阳虚证6 . 2 . 1 . 6 . 1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湿。6 . 2 . 1 . 6 . 2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a)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b) 药物组成:制附子(先煎)10g、党参 15g、干姜 6g、炒白术 12g、灸甘草 6g
20、、补骨脂 10g、肉豆 寇 6g、吴荣萌 3g、五味子 6g。c) 加减:畏寒怕冷者,加益智仁、肉桂;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石榴皮、河子。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102TCACM 1318 . 15 20196 . 2 . 1 . 7 阴血亏虚证6 . 2 . 1 . 7 . 1 治法:滋阴清肠,益气养血。6 . 2 . 1 . 7 . 2 推荐方药:驻车丸合四物汤。a) 处方来源:唐 孙思逊备急千金要方、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 药物组成:黄连 5g、阿胶 9g、干姜 3g、炒当归 10g、熟地黄 15g、白芍 15g。c) 加减
21、:大便干结者,加玄参、麦冬、火麻仁、瓜萎仁;脓血便者,加白头翁、地榆、地锦草。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2 中成药6 . 2 . 2 . 1 大肠湿热证6 . 2 . 2 . 1 . 1 虎地肠溶胶囊:a) 处方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 新药转正标准 第 72册。 b) 药物组成:朱砂七、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败酱、二色补血草、地榆(炭)、白及、甘草。c)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 用于非特异性溃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症见腹痛,下痢脓血,里 急后重。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粒,一 日 3次。 孕妇慎用。6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ACM 1318.15-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5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CACM 1318.15 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19282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