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13-2019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ocx
《T_CACM 1213-2019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213-2019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 1 . 120C 05团标 准T/CACM 1213 2019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CM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2019 - 01 - 30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 1213 2019前 言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以下简称本指南) 按照 GB/T 1 . 1 2009 制定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河北以岭医院 。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开封市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广东药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方朝晖 、赵进东 、吴以岭 、高怀林 、谢春光 、仝小林 、倪青 、陈秋 、高天舒 、范冠杰 、庞国明 、倪海祥 、余江毅 、赵进喜 、吴深涛 、陆灏 、郭姣 、陆付耳。本指南于2019 年
3、 1 月首次发布 。47T/CACM 1213 2019引 言中医糖尿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医临床学科中最具特色和治疗优势的学科之一 。标准化是制约中医糖尿病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迫切需要在继承传统 、吸收现代研究成果 、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和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 ,科学性强 ,严谨规范 ,能够被行业内实际应用 、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标准及辨证治疗指南 , 以指导中医糖尿病临床 ,促进糖尿病的医疗 、科研、教学工作的规范和事业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患病率有较大差异 ,但一旦患有本病 ,患者出现的麻木 、刺痛等症状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
4、量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社会心理压力 。中医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经验 。几千年来 ,历代医家积累总结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 ,凸显中医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优势 。但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却是见仁见智 ,给该病中医诊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阻碍。本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 ,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负责编写 ,是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纲领性文本 。本指南的编写和发布旨在为中医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技术方法 ,促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的规范化 ,促进我国糖尿病
5、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的健康发展 ,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业人员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本指南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广泛共识 ,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注重突出科学性 、实用性和先进性 ,尽量贴近临床。48T/CACM 1213 2019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术语和定义 、诊断 、辨证 、治疗 、预防与调摄建议。本指南推荐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治疗及预防 , 旨在为临床医生 、护士的诊疗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和科研机构中从事中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及科研工作的医护 、研究人员等
6、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 .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多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的神经病变 ,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 、疼痛 、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 。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依靠体征筛查 ,如肢体局部浅感觉减退 、肌肉无力或萎缩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或神经电生理检查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方可诊断。2 . 2消渴 consumptive thirst因过食肥甘 ,或情志过极 、房事不节 、热病之后等 ,郁热内蕴 ,气化失常 ,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 , 阴虚燥热
7、 , 以 口渴多饮 、多食而瘦 、尿多而甜为主要临床表现。(GB/T 16751 . 1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7. 43 消渴)3 诊断3 . 临床表现3 . 1 . 1 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 、疼痛 、感觉异常等 。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 ,通常为对称性 ,下肢较上肢严重 。首先出现肢端感觉神经障碍的感觉异常 ,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 ,伴麻木 、针刺 、灼热 、蚁走 、发凉或如踏棉垫感 ,有时伴有痛觉过敏 。 随后有肢痛 ,呈隐痛 、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晚期则出现运动神经障碍的肌张力减弱 、肌力减弱 ,甚至肌萎缩 、瘫痪
8、。肌萎缩多见于手 、足小肌肉和大腿肌 。无临床症状者 ,结合体征 、电生理检查进行评价。3 . 1 . 2 体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尤以跟腱反射为著 。震动感减弱或消失 ,触觉 、温度觉 、针刺痛觉 、压力觉有不同程度减退 。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感和萎缩 ,但通常出现较晚。3 . 2 检查 ( 附录 A)13 -43 . 2 . 1 肌电图检测检查可发现 F 波异常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动作电位波幅下降 、远端潜伏期延长 。3 . 2 . 2 筛查量表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法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等进行计分 ,得分有一定的升高 。3 . 2 . 3 感觉神经定
9、量检测可发现测感觉电流阈值升高 。49T/CACM 1213 20193 . 3 西医标准 1 - 23 . 3 . 病史本病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 。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3 . 3 . 1 . 1 诊断要点 有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及至少 1 项体征为阳性 ;或无症状但有2 项以上(含2 项) 体征为阳性; 可存在神经传导功能 、感觉神经定量异常 。3 . 4 中医诊断3 . 4 . 1 肢痹因邪客经络 ,经气不畅 , 阳气郁遏不伸 ,气血痹阻所致 ,以四肢末端对称性麻木不仁 、疼痛等感觉消失 ,严重者可延至肘膝为主
10、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GB/T 16751 . 1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20. 14 肢痹)3 . 4. 2 筋痹多由过度劳累 、筋脉受伤 ,或感受寒冷 、气血痹阻所致 , 以四肢筋脉肿胀 、疼痛 ,渐至肌肉 、关节肿胀 、皮色暗红 、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GB/T 16751 . 1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20. 5 筋痹)3 . 4. 3 痿痹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 、皮肤薄嫩而干燥 、出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痿病类疾病。(GB/T 16751 . 1 1997 中华人民
11、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20. 19 痿痹)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归属于本病范畴。3 . 5 鉴别诊断3 . 5. 1 西医鉴别诊断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鉴别 :两者均可表现为肢体麻木 、冷凉 、疼痛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多为刺痛 、烧灼痛 、闪电痛 ,可伴有四肢皮肤蚁行感 、袜套感 , 晚期肌肉可萎缩 。肌电图 、感觉神经定量检查可提示异常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夜间有静息痛 ,抬高肢体加重 ,伴有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 、下肢血流图检查等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血管狭窄 ,血流
12、量不足。3 . 5 . 2 中医鉴别诊断2 , 63 . 5. 2 . 肢痹与脉痹鉴别二者的症状均可见肢体麻木 、疼痛等 。肢痹疼痛多为刺痛 、烧灼痛 、闪电痛 ,并伴有四肢冷凉、皮肤蚁行感 、袜套感 ,晚期肌肉可发生萎缩 。脉痹以下肢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 ,疼痛症状较为突出 ,可表现为夜间静息痛 、抬高患肢加重 、下垂肢体减轻 、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3 . 5. 2 . 2 痹证 、痛痹与痿证鉴别二者的病位主要都在肢体关节 、肌肉 ,鉴别要点主要在于痛与不痛 。痹证以筋骨 、肌肉 、关节疼痛为主 ,痛痹以痛势较剧 ,常于夜间加重和 (或) 不同程度的焦虑 、睡眠障碍为主 ,痿证以肢体
13、筋脉弛缓不收或痿弱不用 、肌肉瘦削为特点 ,多无疼痛。4 辨证4 . 气虚血瘀证肢体无力麻木 ,如有蚁行 ,肢末时痛 ,多呈刺痛 , 以下肢为主 ,入夜痛甚 ,神疲倦怠 ,气短懒言 ,动则汗出 ,腹泻或便秘 。舌质淡暗 ,或有瘀点 ,苔薄白 ,脉细涩 。50T/CACM 1213 20194 . 2 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 ,或肢体潮热疼痛 ,夜间为甚 , 五心烦热 , 失眠多梦 ,皮肤干燥; 口干咽燥 ,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便秘 。舌质嫩红或暗红 ,苔花剥少津 ,脉细数或细涩 。4. 3 肝肾亏虚证肢体关节屈伸不利 ,痿软无力 ,甚者肌肉萎缩 ,腰膝酸软 ,骨松齿摇 ,头晕耳鸣 。舌质淡
14、,苔少或无苔 ,脉沉细无力 。4. 4 阳虚寒凝证肢体麻木不仁 ,肢末冷痛 得温痛减 ,遇寒痛增 ,下肢为著 ,入夜更甚 ,神疲懒言 ,腰膝乏力 ,畏寒怕冷 。舌质暗淡或有瘀点 ,苔白滑 ,脉沉紧。4. 5 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刺痛 ,常有定处 ,或肌肤紫暗 、肿胀 ,肢体困倦 ,头重如裹 , 昏蒙不清 ,体多肥胖 , 口黏乏味 ,胸闷纳呆 ,腹胀不适 ,大便黏滞 。舌质紫暗 ,舌体胖大有齿痕 ,苔白厚腻 ,脉沉滑或沉涩。4. 6 湿热阻络证肢体灼热疼痛 ,或重着乏力 ,麻木不仁 ,酸胀不适 ,脘腹痞满 , 口腻不渴 ,心烦口苦 ,面色晦垢 ,大便黏滞 ,小便黄赤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15、5 治疗5 . 1 治疗原则本病治疗应注重辨证施治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气虚 、阴虚为主 ,渐至阴阳两虚 ,标实则责之瘀血 、痰湿等病理产物 , 总以脉络不通为主 。同时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遣方择药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 ,取其 以通为补 以通为助 之义 。本病在治疗手段的选择上 , 除口服 、注射等常规的方法外 ,当灵活选用熏洗 、针 、灸等外治法 , 内外同治 , 以提高疗效 。(见附录B)5 . 2 辨证论治1 4 7 - 95 . 2 . 气虚血瘀证病机 :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不畅而瘀滞。治法 :补气活血 ,化瘀通痹。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 10 - I2 (
16、 医林改错) 加减 。 (推荐强度: 强推荐; 证据级别: b级)组成 :黄芪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等。黄芪桂枝五物汤 0,3 - 15 ( 金匮要略)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强推荐; 证据级别 a 级)组成 :黄芪 、桂枝 、 白芍等。加减 :病变以上肢为主 , 加桑枝 、防风 、羌活 ; 以下肢为主 ,加川牛膝 、木瓜 、威灵仙 、独活等 。5 . 2 . 2 阴虚血瘀证病机: 阴津亏虚 ,血脉不充 ,或脉失濡润 ,血行瘀滞 。治法 :滋阴活血 ,柔筋缓急 。推荐方药:芍药甘草汤 6 - I71 ( 伤寒论)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弱推荐; 证据级别: b 级)组
17、成: 白芍 , 甘草等 。桃红四物汤 18 ( 医宗金鉴)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弱推荐; 证据级别 : 级) 。组成: 白芍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等。加减 :腿足挛急 , 时发抽搐 ,加全蝎 、蜈蚣; 五心烦热 ,加地骨皮 、胡黄连 、知母; 大便秘结 加玄参 、麦冬 、生地黄; 口苦咽干 , 目眩 ,加石斛 、天麻等。51T/CACM 1213 20195 . 2 . 3 肝肾亏虚证病机: 日久耗伤气血 ,损及肝肾 ,虚实相兼。治法 :滋补肝肾 ,益精填髓。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 19 ( 小儿药证直诀) 加减 。 (推荐强度: 弱推荐; 证据级别 : 级)组成 :熟
18、地黄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等 。虎潜丸 丹溪心法 加减 。(推荐强度: 弱推荐; 证据级别: 级)组成 :熟地黄 、黄柏 、龟甲 、知母 、陈皮 、锁阳 、狗骨等。独活寄生汤2 ( 备急千金要方)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弱推荐; 证据级别 : b 级)组成 :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 肉桂 、川芎 、芍药等。加减: 肾精不足 ,腰膝酸软明显 ,加鳖甲 、黄精; 阴虚明显 ,五心烦热 ,加白芍 、女贞子 、银柴胡等 。5 . 2 . 4 阳虚寒凝证病机: 阳气虚衰 ,寒自内生 ,经脉凝滞。治法 :温经散寒 ,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当归四逆汤 10 22
19、 - 23 ( 伤寒论)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强推荐; 证据级别 : I b 级)组成: 当归 、 白芍 、桂枝 、细辛 、通草等。阳和汤 ( 外科全生集) 加减 。 (推荐强度 :弱推荐; 证据级别 : 级)组成: 肉桂 、熟地黄 、麻黄 、鹿角胶 、 白芥子等。桂枝芍药知母汤25 ( 金匮要略) 加减 。 (推荐强度 :强推荐; 证据级别 : I b 级)组成 :桂枝 、芍药 、麻黄 、 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等 。加减: 以下肢 、尤以足部疼痛为甚 ,可酌加制川乌 、续断 、狗脊; 内有久寒 ,见水饮呕逆 ,加吴茱萸 、干姜 、半夏等。5 . 2 . 5 痰瘀阻络证病机 :邪
20、痹经脉 ,脉道阻滞 。治法 :化痰祛瘀 ,宣痹通络。推荐方药:双合汤26 - 27 ( 杂病源流犀烛) 加减 。 (推荐强度: 弱推荐; 证据级别 : b级)组成: 当归 、川芎 、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半夏 、茯苓 、桃仁 、红花 、 白芥子等。白芥子散28 ( 妇人大全良方) 加减 。 (推荐强度 : 弱推荐; 证据级别: 级)组成: 白芥子 、木鳖子 、没药 、桂枝 、木香等。加减 :胸闷呕恶 , 口黏 , 加藿香 、苍术 、石菖蒲 ;肢体麻木如蚁行感较重 , 加独活 、防风 、僵蚕 、全蝎;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加白附子 、延胡索 、鸡血藤 、制川乌等。5 . 2 . 6 湿热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CACM 1213-2019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213 2019 中医 糖尿病 临床 诊疗 指南 周围神经 病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