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docx
《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 120C05团标 准T/CACM 1088 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 穴Technique specifications for treating weibing in Chinese medicine Auricular point2018- 09- 17发布2018- 11- 15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10882018前 言本规范按照 GB/T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 佛山市中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 :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2、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 、 河北中医学院门诊部、 温州市中心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北京护国寺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 结合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护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市 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 刘继洪、 李桂兰、 老锦雄、 陈诗慧、 谷嬉嬉、 陈月蛾、 宋少英。本规范参加起草人 : 王聪、 王樹欣、 王茵萍、 余延芬、 张红、 艾烟蔚、 孟笑男、 霎彬度、 刘海 静 、 徐丽华、 林唐唐、 唐虹、 余寿益、 张小媚、 钟伟泉、 李东彩、 老洁慧、 黄丹旋、 陈苹、 黄志庆、 胡晨鸣、 杨疑、 李淑华、
3、 梁绩君、 吴小莹、 杨光林、 潘智減、 章设丹、 徐光镇、 叶焕卿、 许艺燕、 陈 廷谦、 黎焕杰、 王小玉、 李讳填。本规范专家组成员 : 郭义、 陈泽林、 赵雪、 李桂兰、 霍伟、 王金贵、 郭永明、 王红、 孟向文、 潘 兴芳、 史丽萍、 汤毅、 房纬、 高希言、 谭亚芹、 吴焕途、 杨华元、 杨永清、 东贵荣、 贾春生、 陈跃 来 、 刘堂义、 方剑乔、 杨骏、 高树中、 齐瑞、 吴强、 石现、 孙建华、 傀光夏、 何丽云、 王频、 车戳、 陈以国、 辈景春。3T/CACM10882018引 言2008 年初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 治未病 ” 健康工程 , 目标是创建有中医特色
4、的预防保健服 务体系 黄 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 , 探索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我们中医药人的历史使命 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治未病工程的深化 , 加强标准化 , 2015 年投入启动治未病标准化项 目136 项 , 本规范是其中一项 黄 本项目组已有扎实的耳穴研究实验基础和临床基础 , 特别是耳穴在治 未病领域中的应用 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 , “ 治未病 ” 的需求也越 来越高 , 各综合医院陆续开设了治未病中心 , 社会上的各类养生保健机构不断涌现 黄 广大群众对相关 医疗机构 、医疗工作者 、健康保健从业人员的技术规范
5、及疗效要求也越来越高 , 因此制定治未病领域 的技术操作标准及指南迫在眉陡 黄耳穴作为人体的一个微系统 , 可反映人体的健康信息 黄 耳穴阳性反应点随着疾病发生 、发展 、转 归的不同阶段发生改变 , 既可反应现病症发生的部位 , 又可反应以往发生的病变 , 有些反应点更可能 预示将要发生的病症 黄 因此 , 通过观察耳穴表面的物理变化以及检查压痛反应等可以预测人体的健康 状况 黄 耳穴既能诊断 , 更能治疗 、干预和养生保健 黄 耳穴疗法对疾病的适应范围较广 , 可以治疗内、 外 、妇 、儿 、五官 、皮肤 、骨伤等科上百种常见病及疑难病症 黄 运用耳穴诊疗法 , 便能涵盖中医治未 病“ 未
6、病先防 、既病防变 、搓后防复 ” 三个层面 黄 因此制订本规范很有必要 黄 它体现中医治未病核 心理念 , 其“ 简 、便 、验 、廉 ” 的技术特色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干预技术之一 , 对推动治未病健 康工程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4T/CACM1088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医治未病耳穴诊断 、干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操作步骤与要求 、操作方法 、注意 事项与禁忌 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装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 然而 , 鼓励
7、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装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装GB/T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GB/T21709. 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 部分 艾灸GB/T21709. 3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 部分 耳针GB/T21709. 1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电针ZYYXH/T157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63 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耳部保健按摩3 术语和定义3. 1耳穴望诊法 Ear inspection method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耳郭相应部位及穴位的色泽 、形态 、分泌物等情况
8、, 并依据阳性反应 物 (如丘疹 、结节 、皮屑等) 的对应部位 、血络形态及充盈程度等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 判断机体健 康状况及诊断病症的方法 装3. 2耳穴触诊法 Ear palpation method采用手指或探棒等工具触摸 、按压耳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 根据阳性反应物的形态 、质地 、压 痛 、活动度等情况来综合分析 , 判断机体健康状况及诊断病症的方法 装3. 3耳穴电测法 Ear electrometric method采用耳穴电测仪器探测耳穴 , 测定耳穴的电阻 、电位等变化 , 根据仪器电表 、音响 、灯光等不同 的变化 , 来判断机体健康状况及诊断病症的方法 装3. 4耳
9、穴毫针法 Ear acupuncture therapy使用毫针刺入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装GB/T21709. 32008 , 定义2. 23. 5耳穴压丸法 Ear plaster therapy使用一定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装GB/T21709. 32008 , 定义2. 33. 6耳穴刺络法 Ear bloodletting pricking therapy使用针具点刺耳穴络脉使其出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装5T/CACM10882018注: 改写 GB/T21709. 3 2008 , 定义2. 5 黄3. 7耳穴埋针法 Ear needle-embedding t
10、herapy使用皮内针埋入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注: 改写 GB/T21709. 32008 , 定义2. 4 黄3. 8耳穴电针法 Ear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3. 9耳穴火针法 Ear fire-needle therapy使用特制的针具将针在火上烧红后点灼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3. 10耳穴贴膏法 Ear sticking plaster therapy使用特制膏药贴敷于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3. 11耳穴温灸法 Ear moxibustion therapy使用艾条或特制灸
11、制品温灸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3. 12耳穴按摩法 Ear massage therapy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耳郭及相应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4 准备与要求4. 1 操作准备4. 1. 1 消毒4.1.1.1 部位消毒应用75%乙醇或0. 5% 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拭擦施术部位 黄4.1.1.2 操作者消毒操作者按规范清洁消毒双手 黄注: 耳穴诊断技术一般不需要进行消毒 黄4. 1. 2 体位常采用坐位 , 年老体弱 、病重或精神紧张者采用卧位 黄4. 2 操作选穴根据服务对象具体情况选定穴位及选择干预方法 (参见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黄 根据 GB/T137342008 进
12、行穴位定位 黄根据 ZYYXH/T157 进行体质判定 , 选穴参见附录 A黄5 操作方法与步骤5. 1 耳穴诊断技术5. 1. 1 耳穴望诊法通过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 , 在自然光线或白烘灯下观察耳郭相应部位及穴位的色泽 、形态 、分泌 物等情况 , 并依据阳性反应物 ( 如丘疹 、结节 、皮屑 、疲痕 、油脂等) 的对应部位 、血络形态及充 盈程度等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 具体方法如下:操作者两眼平视 , 用拇指和食指轻捏耳郭 , 耳郭凹陷处用中指从耳背顶起 , 由内向外 , 由上向 下 , 观察耳郭相应部位及穴位的色泽 、形态 、分泌物等情况 , 及耳穴阳性反应物的变化 黄 发现可疑阳6T/
13、CACM10882018性反应物时 , 用食指或中指从耳背顶起 , 暴露阳性反应物位置 ,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对耳郭进行上提、 下拉 、外展 , 仔细辨别阳性反应物位置与性质 、大小 、形态 、色泽 、硬度等 , 并与对侧耳郭相应部位 对照观察。5. 1. 2 耳穴触诊法5.1.2.1 总则用手指或探棒按压耳穴区域 , 寻找敏感的压痛点 , 或用手指触摸耳郭相应部位及穴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 以检查其形态 、范围 、质地 、压痛 、活动度及耳郭的弹性等情况。5.1.2.2 指摸法用一手拇指 、食指指腹揉摸耳穴区域 , 辨别指下形状 、质地 、反应物活动度 , 有无压痛等情况。 5.1.2.3 探
14、棒触压法以顶端圆滑 、硬度适中的探棒按耳郭解剖部位 , 垂直于皮肤表面 , 用力均匀地触压 , 了解相应穴 位皮下形态 、质地 、压痛 、压痕方面的变化。5. 1. 3 耳穴电测法操作者按耳穴电测仪器的操作要求 , 持探棒在耳郭上做均匀缓慢滑动 , 根据仪器显示出的电表、 音响 、灯光等不同的指示进行判断 , 并依据仪器指示所反映的程度 , 筛选出主要阳性反应点 。耳郭不 洁 (如皮屑 、油脂 、污垢等较多者) 可用 0. 9%生理盐水或 75%乙醇棉球清洁耳郭 , 待耳郭自然干 燥后 , 再行探测 。具体方法如下:操作者用一手拇指 、食指捏住耳郭 , 中指在耳背部顶起需探测之穴位 , 另一手
15、持探棒进行探测 , 一手随另一手所持探棒探测的耳穴位置而移动 , 应用同等压力探触耳穴 , 每穴停留时间2 3 秒 , 避 免反复探测。5. 2 耳穴干预技术5. 2. 1 耳穴毫针法 5.2.1.1 针具选择选用无菌针具 , 针具规格根据服务对象具体情况而定 , 针身长度不宜超过 25mm , 直径不宜超 过0. 25mm。5.2.1.2 体位选择常采用坐位 , 年老体弱 、病重或精神紧张者采用卧位。5.2.1.3 定穴和消毒根据服务对象情况选取相关耳穴 , 用 75%乙醇或 0. 5% 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消毒耳郭相应 部位。5.2.1.4 进针操作者用一手拇指 、食指固定耳郭 , 中指托
16、着针刺部位的耳背 , 另一手拇指 、食指持针 , 在选好 的穴位处进针 。刺入深度应视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 , 以不刺穿耳郭为度 。刺入耳穴后 , 若局部无 针感 , 应调整针刺的方向 、深度和角度以增强针感 。刺激强度和手法依体质 、症状 、证型 、耐受度等 方面综合考虑 。进针方法主要有三种:a) 捻入法: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 , 另一手拇指 、食指持针柄 , 将针尖对准耳穴 , 边捻转 , 边 进针。b) 速刺法: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 , 另一手持针 , 针尖对准耳穴 , 迅速将针刺入耳穴中。c) 管针法:操作者一手拇指与食指持一次性无菌管针 , 管针针口垂直对准穴位 , 另一手食指对 准
17、针柄上方 , 用食指中打或中指弹击针尾 , 即可使针刺入耳穴中。5.2.1.5 留针和出针留针时间15 30 分钟 , 慢性病 、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 。出针时迅速将毫针拔出 , 除特7T/CACM10882018殊需要外 , 用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 , 以防出血 黄5. 2. 2 耳穴压丸法5.2.2.1 体位选择常采用坐位 , 年老体弱 、病重或精神紧张者采用卧位 黄5.2.2.2 定穴和消毒根据服务对象情况选取相关耳穴 , 用75%乙醇或0. 5% 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应部位黄 5.2.2.3 贴压操作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贴压材料 , 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 , 另
18、一手用镊子将贴有一丸状物 (如药籽 、磁珠等) 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黄 刺激耳穴时要在穴位处垂直逐渐施加压力 , 注意刺激 强度 黄根据服务对象具体情况 , 每天自行按压3 5 次 , 每次每穴按压30 60 秒 , 3 5 天更换1 次 , 双 耳交替 黄5.2.2.4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以服务对象具体情况而定 , 儿童 、孕妇 、年老体弱 、神经衰弱者以轻刺激 , 急性疼痛性病证以强刺激 黄5. 2. 3 耳穴刺络法5.2.3.1 体位选择常采用坐位 , 年老体弱 、病重或精神紧张者采用卧位 黄5.2.3.2 按摩全耳进行全耳按摩 , 使耳郭充血发热 黄5.2.3.3 定穴和消毒根据服务对象
19、情况选取相关耳穴 , 用 75%乙醇或 0. 5% 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应 部位 黄5.2.3.4 刺络操作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 (穴位) , 另一手拇指 、食指持针迅速点刺耳穴 , 刺入深度约 1. 5mm , 针刺 后用无菌干棉球或75%乙醇棉球擦拭放血部位 , 双手拇指 、食指轻轻挤压放血耳穴部位周围 , 使其 出血 黄 实证 、热证 、痛证 、炎症放血量为 20 50 滴 黄 虚证放血量为 5 10 滴 , 3 7 天一次 黄 双耳交 替操作 , 施术后以无菌干棉球或棉签压迫止血 黄5. 2. 4 耳穴埋针法5.2.4.1 体位选择常采用坐位 , 年老体弱 、病重或精神紧张者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 CACM 1088 2018 医治 技术 操作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