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156-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docx
《T_CACM 1156-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156-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 120C 05团标 准T/CACM 1156 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G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diseases in TCM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2019 - 01 - 30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 1 156 2019前 言本指南按照 GB/T 1 .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 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
2、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02 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 一 附属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王宪波 、孙克伟 、王融冰 、李昂 、李筠 、李秀惠 、高月求 、王立福 、毛德文 、李瀚、 池晓玲 、周小舟 、谭善忠 、陈晓蓉 、李芹 、扈晓宇 、聂广 、过建春 、党中勤 、李海 、于岩岩 、江宇泳 、王晓静 、
3、刘慧敏等。本指南执笔人 : 王宪波 、王晓静。19T/CACM 1156 2019引 言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 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 之一 ,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 ,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 、监督下实施 。制订过程与任何单位 、个人无利益关系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 , 病死率高 。早在 1970 年 , Trey 等 1 首先提出爆发性肝衰竭 (flminant hepatic failure , FHF) 的概念 。 1995 年 , 日本学者 。hnishi H 等2 提出以慢加急肝
4、功能衰竭 (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命名 。 2009 年和2014 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 (APASL) 分别发布和更新了 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3 - 4 , 2014 年世界胃肠病组织 (WGO) 重新定义了慢加急性肝衰竭 5 。 肝衰竭 概念出现以前 , 我国以 重型肝炎 定义类似疾病6 。2006 年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制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首次提出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和诊断标准7 。该指南在2012 年和2018 年进行了更新。目前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 ,东西方仍存在差异 。我国的定义和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对 AC
5、LF的定义相似 ,指在先前诊断或确诊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 , 出现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急性肝损伤表现 ,4 周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 。欧洲 、美国肝病学会在 2012 年达成一致意见 ,将 ACLF 定义为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肝功能急性恶化 ,导致出现危急事件 ,3 月 内由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高死亡率。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中医 急黄 瘟黄 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 黄疸诸候 中记载 脾胃有热 ,谷气郁蒸 , 因为热毒所加 ,故卒然发黄 ,心满气喘 ,命在顷刻 ,故云急黄也 。急黄 (或瘟黄)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 血证 鼓胀 及 肝厥 等 ,病机上多属于 正虚邪实 ,其基本病机集中在 毒 、热
6、、湿 、虚 、瘀 等几方面 。近 10 余年来 , 国内关于重型肝炎 、肝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日趋增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改善症状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我们基于已发表的研究结果 , 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 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本指南不是强制性标准 , 因此 , 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 ,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 、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 、临床经验和可供利用的临床医疗资源 ,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继续对
7、本指南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20T/CACM 1 156 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 (急黄) 的诊断 、辨证 、治疗 、预防与调护等建议。本指南适用于 18 周岁以上人群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本指南适于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消化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 . 1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 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 ,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8 。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中医急黄 (或瘟黄)
8、 范畴 ,病机上多属于 正虚邪实 ,基本病机集中在 毒 、热 、湿 、虚 、瘀 等几方面 ,其病势暴急凶险 ,表现为面目 、皮肤 、小便骤然发黄 ,伴有极度乏力 、恶心 、呕吐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高热 、烦渴 ,甚则神昏 、语或嗜睡 , 舌红绛 ,苔黄燥 ,脉弦数或弦细数93 临床诊断3 . 1 西医诊断标准 8在慢性肝病基础上 , 由各种诱因引起急性黄疸加深 、凝血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肝衰竭综合征 ,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 、腹水 、电解质紊乱 、感染 、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 , 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患者黄疸迅速加深 , 血清 TBil 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 日
9、上升 17 . 1mol/L; 有出血表现,PTA40% (或 INR1 . 5) 。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 型 ,A 型 :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 B型 :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通常在4 周内发生; C 型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3 . 2 中医诊断 T03 . 2 . 病名诊断急黄是指在 黄疸 胁痛 积聚 鼓胀 等病史基础上 , 由于疫毒复发 、饮酒 、重感外邪、劳累等诱因起病 ,病情急骤 ,黄疸迅速加深 ,极度乏力 ,厌食 ,恶心呕吐 ,脘腹胀满 ,小便不利 ,或见发热烦渴 ,或见神昏语 ,或见吐血 、血 、便血
10、 ,或肌肤出现瘀斑 ,舌质红绛 ,苔黄而燥 ,脉弦数或弦细数。3. 2 . 2 证候诊断3 . 2 . 2 . 1 诊断原则1-23慢加急性肝衰竭证候均为本虚标实 ,实证以毒 、热 、湿 、瘀为主 ,虚证以阳虚 、气虚 、阴虚最为常见 ,临床中虚实兼夹 ,很难完全区分 ,为便于临床掌握及指导治疗 ,我们把临床中最常见的证型在此列出 。3 . 2 . 2 . 2 毒热瘀结证主症 : a. 发病急骤 , 身黄 、 目黄 ,颜色鲜明甚至其色如金 ;b. 困倦乏力 ; C. 呕恶厌食或腹胀满; d. 舌质红 ,或红绛 ,或紫暗 ,或有瘀斑 、瘀点 。次症: 口干口苦 , 或口渴但饮水不多 ;大便秘结;
11、 尿黄赤而短少; 皮肤瘙痒 , 或抓后有出血点 ,或皮肤灼热; 壮热 、神昏语 , 或有出血表现 (吐血 、血 、便血 、肌肤瘀斑) ;苔黄干燥或灰黑,21T/CACM 1156 2019脉数有力 (洪数 、滑数 、弦数等) ,舌少苔或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或弦涩。凡具备主症3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或主症2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加次症2 项 , 即可诊断。3 . 2 . 2 . 3 湿热蕴结证主症 : a 身 目黄染 , 小便短黄; b. 肢体困重 , 乏力明显; C. 口苦泛恶 , 脘腹胀满; d. 舌苔黄腻。次症: 大便黏滞秽臭或先干后; 口干欲饮或饮而不多 ; 高热或身
12、热不畅 ;舌质红 ,脉弦滑或弦数。凡具备主症3 项 (其中主症a必备) ,或主症2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加次症2 项 , 即可诊断。3 . 2 . 2 . 4 脾肾阳虚证主症 : a 身目黄染 、色黄晦暗; b. 畏寒肢冷 , 或少腹腰膝冷痛; C. 神疲 , 纳差 ; d 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痕 ,舌苔腻或滑 、舌苔白或稍黄 ,脉沉迟或弱 。次症 :腹胀 , 恶心呕吐 ;食少便或饮冷则泻 ; 头身困重; 口干不欲饮; 下肢浮肿 , 或有朱砂掌 、蜘蛛 痣 或有胁下痞块。凡具备主症3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或主症2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加次症2 项 , 即可诊断。3
13、. 2 . 2 . 5 肝肾阴虚证主症: a 身目晦暗发黄或黄黑如烟熏 ; b. 头晕 目涩 , 腰膝酸软; C. 口干 , 口渴 ; d. 舌红少津,脉细数。次症 :全身燥热或五心烦热; 少寐多梦; 胁肋隐痛 , 遇劳加重 ;腹壁青筋 ,有朱砂掌及赤缕红丝 ;腹胀大如鼓 ,水肿 ;形体消瘦 。凡具备主症3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或主症2 项 (其中主症 a 必备) 加次症2 项 , 即可诊断。3. 3 鉴别诊断3. 3. 1 西医鉴别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主要与其他类型肝衰竭相鉴别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两者无基础肝病史 ,急性肝衰竭以在2 周以内
14、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 ,其病情进展迅速 ,死亡率高 。亚急性肝衰竭通常在2 26 周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而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慢性肝病基础,通常在4 周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慢性肝衰竭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 ,肝功能缓慢进行性下降 ,直至不可逆性的肝衰竭出现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腹水或肝性脑病等慢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3. 3. 2 中医鉴别诊断3 . 3 . 2 . 1 阴黄两者均可见目黄 、身黄 、小便黄症状 ,急黄为阳黄之疫毒炽盛证 , 湿热遇时邪疫毒 , 热入营血 , 内陷心包 ,本病起病急骤 , 黄疸迅速加深 , 其色如金 , 并出现壮热神昏 、 吐血血等危重证候
15、,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较差 ; 阴黄起病缓 , 病程长 , 由寒湿阻遏或肝脾血瘀所致 , 黄色晦黯如烟熏 , 脘闷腹胀 , 畏寒神疲 , 口淡不渴 , 舌淡白 , 苔白腻 , 脉濡缓或沉迟 , 病情进展缓慢 , 可与急黄鉴别 。3 . 3. 2 . 2 胆黄两者均可见目黄 、身黄 、小便黄症状 ,且黄疸较重 ,急黄为湿热夹时邪疫毒 ,热入营血 , 内陷心包所致 ,起病急骤 ,黄疸迅速加深 ,其色如金 ,并出现壮热神昏 、吐血血等危重证候 ,预后较差;胆黄是因胆石 、蛔虫 、肿瘤 、手术等阻压或损伤胆道 ,使胆汁排泄受阻 ,不能泄入肠道而淤积入血,溢于肌肤 , 以右胁下疼痛 、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疸
16、病类疾病 ,起病可急可缓 ,多有明显的皮肤瘙痒 ,一般不导致神昏 、吐血血等并发症 。22T/CACM 1 156 2019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4. 1 西医治疗原则参照2018 版 肝衰竭诊治指南 , 由于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 ,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明确诊断肝衰竭后 ,应动态评估病情 、加强监护和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包括一 般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 、肠道内营养 、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对症治疗 (护肝药物治疗 、微生态调节治疗 、应用免疫调节剂) 、病因治疗 、并
17、发症的治疗等 。有适应证者可酌情进行人工肝治疗,并视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4. 2 中医治疗4 . 2 . 1 中医治疗原则24 - 344. 2 . 1 . 1 解毒凉血利湿湿热疫毒是主要病因 ,血分瘀热是重要病机 ,湿热瘀毒互结 , 熏蒸肝胆 , 弥漫三焦 , 阻遏气血 则皮肤黄染深重 。 瘀热以行 ,身必发黄 冶 ,瘀热愈甚 ,毒邪愈烈 ,致使病情急转直下 。解毒 、凉血、利湿是本病的重要治则 。4 . 2 . 1 . 2 截断逆挽肝衰竭病情凶险 ,传变极快 。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 ,通是截断的转机 ,凉血化瘀是截断的要点 。 逆流挽舟法 强调先安未受邪之地 ,根据病情及早采用滋
18、肝 、健脾 、温阳 、补肾等法 ,有助于截断病势。4. 2 . 1 . 3 顾护脾胃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基本病因病机是 本虚标实 。脾胃是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 大量临床经验表明 ,脾胃运化功能是否正常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解毒凉血重通腑 ,健脾化湿顾中焦 , 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经验都指出了顾护中焦脾胃的重要性。4. 3 辨证论治4 . 3. 1 毒热瘀结证病机 :湿热交蒸 ,毒瘀搏结 ,脾失健运 ,腑气不通 。治法 :解毒凉血 ,健脾化湿。推荐方药 1 :犀角散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加减 (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 。常用药 :水牛角 、黄连 、升麻
19、、栀子 、茵陈 、板蓝根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土茯苓等。推荐方药2 : 解毒凉血方加减 12 351 (推荐强度 C ; 证据级别 : ) 。常用药 :茵陈 、生大黄 、栀子 、生地黄 、黄芩 、赤芍 、蒲公英 、郁金 、丹参 、牡丹皮 、紫草 、 白术 、茯苓 、陈皮等。推荐方药3 : 解毒化瘀方36 加减 (推荐强度 : C ; 证据级别 : ) 。常用药 : 茵陈 、赤芍 、大黄 、 白花蛇舌草 、石菖蒲 、郁金等。推荐方药4 : 清肝方加减37 (推荐强度 : D ; 证据级别 : ) 。常用药 : 茵陈 、败酱草 、黄芩 、虎杖 、生大黄 、赤芍等 。推荐中成药 :赤丹退黄
20、颗粒 11 (推荐强度: B ; 证据级别 ) 。药物组成: 赤芍 、丹参 、葛根 、瓜蒌 。 口服 , 1 次 1 袋 , 1 日 3 次 ,8 周为 1 个疗程。4 . 3 . 2 湿热蕴结证病机 :湿热疫毒 , 阻滞中焦 ,熏蒸肝胆 ,脉络瘀阻 治法 :清热利湿 ,健脾化瘀。推荐方药1 甘露消毒丹 ( 温热经纬) 加减 (推荐强度: D ;证据级别 : ) 。常用药 :滑石 、黄芩 、茵陈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连翘 、 白蔻仁 、薄荷 、射干等。23T/CACM 1156 2019推荐方药2 :复方茵陈方 加减 (推荐强度: B ;证据级别: I ) 。常用药: 茵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CACM 1156-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 1156 2019 中医 内科 临床 诊疗 指南 急性 衰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