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
《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5TCACM 1318 . 19 2019前 言T/CACM1318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2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 第 4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科普版); 第 5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6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7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8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 第 10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科普版); 第 11部分:消化性溃荡(基层医
2、生版); 第 12部分:消化性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13部分:胃下垂(基层医生版); 第 14部分:胃下垂(患者科普版); 第 15部分:溃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第 16部分:溃荡性结肠炎(患者科普版); 第 17部分:功能性腹胀(基层医生版); 第 18部分:功能性腹胀(患者科普版); 第 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第 20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科普版); 第 21部分:功能性腹泻(基层医生版); 第 22部分:功能性腹泻(患者科普版); 第 23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基层医生版); 第 24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科普版); 第 25
3、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层医生版); 第 26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科普版); 第 27部分:急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28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 第 29部分:慢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30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本部分为 T/CACM1318的第 19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 .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宛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温艳东、李保双、王該刚、唐旭东、李振华、王凤云、王萍、下立群、赵迎盼、张北华、 吕林。127TCACM 1318 . 19 2019引
4、 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北京和广州地区按罗马 标准诊断IBS患病率分别为 0 . 82%和 5 . 67%,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 6 . 5% 。虽然IBS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期寿命无明显影响,但患者常因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不能及时确诊 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造成了相应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从现代医 学而言,对本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类似症状有着较长的历史,由于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及治疗的个体化等特 点,使得其临床疗效评价方面难以
5、出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其临床疗效应当是 肯定的。 目前我国IBS的中医、中西医共识主要针对三甲医院为主,对中医药的临床使用及推荐方面文 字相对简略。 既往缺乏用于指导基层医生的针对IBS的全国性指南,T/CACM1318的本部分是 一 个 全新的尝试,主要针对基层医师,指南在收集文献,评价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对IBS临床诊疗中的相关诊疗问题提供了简洁的版本,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以病-证-症结合的方法编 撰,符合临床实用,希望借此提高基层医师对本病的中医药防治水平。128TCACM 1318 . 19 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19部分:肠
6、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1 范围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预 防调摄。本部分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
7、惯改变。 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 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症状。 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 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IBS的中医病名根据当前主要症状的不同,诊断为“泄泻”“便秘”“腹 痛”等。4 流行病学特征我国IBS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全国性研究数据,北京和广州地区按罗马 标准诊断IBS患病 率分别为 0 . 82%和 5 . 67%。 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 6 . 5%,女性高于男性,30岁 59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较高。 在我国,腹泻型发病率最高,其他亚型如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较少。5 诊断5 . 1 西医诊断5 . 1 .
8、1 临床表现IBS的典型症状根据其类型的不同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 可以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 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犀、呼吸不畅、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部 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 常无特异性临床体征。129TCACM 1318 . 19 20195 . 1 . 2 诊断标准IBS西医诊断标准(罗马 ):反复发作的腹痛,近 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 1日,伴有以下 2项 或 2项以上:a) 与排便相关;b) 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c) 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个月,近 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5 . 1 . 3 IB
9、S分型标准(罗马 )应使用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见图 1) 进行 IBS亚型诊断。 IBS亚型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 Bristol粪便性状分类,当患者每月至少有 4日排便异常时IBS亚型分类更准确。主导型的排便习惯是基于粪便性状,至少有一次排便不正常的天数IBS分型与排便习惯异常有关 (IBS-C、IBS-D和IBS-M),评定时患者应停用针对排便异常的药物:a) IBS便秘型(IBSwithpredominantconstipation, IBS-C): 1/4(25%) 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 性状 1型或 2型,且1/4(25%) 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6型或
10、 7型,且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1 型或 2型,且 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6型或 7型。d) IBS不定型(IBSUnclassified, IBS-U):患者符合IBS的诊断标准,但其排便习惯无法准确归 入以上 3型中的任何一 型,故称之为不定型。因为多种疾病症状与IBS类似(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乳糖不耐受和显微镜下结肠炎),需要通过 有限的化验检查来准确鉴别这些疾病。IBS的诊断应基于以下 4个主要方面进行:a) 临床病史;b) 体格检查;c) 最少限度的实验室检查;d) 结肠镜检查或其他适当检查(有临床指征时方进行)。图 1 Br
11、istol粪便性状量表130TCACM 1318 . 19 20195 . 1 . 4 IBS报警症状在IBS的诊断中,对报警征象需引起重视,并针对性地检查以排除相关疾病。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提出IBS的报警征象包括:年龄 40岁新发病患者、便 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家族史。 对有报警征象的患者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5 . 2 中医诊断5 . 2 . 1 中医病名诊断IBS的中医病名根据当前主要症状的不同,诊断为“泄泻”“便秘”“腹痛”等。5 . 2 . 2 中医证候诊断IBS临床上应先区分临床亚型,在临
12、床亚型中进一 步进行辨证论治,符合临床实际。IBS临床辨证应当“审证求因”,对于IBS-M 或IBS-U尤需以见症为凭。 指南参考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列出各亚型常见证型,为临床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常见证 型并不是临床的全部,本部分并不排斥其他证型。5 . 2 . 2 . 1 IBS腹泻型5 . 2 . 2 . 1 . 1 肝气乘脾证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发作与情绪变动有关;肠鸣矢气;胸胁胀满窜痛;腹胀不适。 舌淡红或淡暗,苔 薄白;脉弦细。5 . 2 . 2 . 1 . 2 脾虚湿盛证餐后大便塘泻;畏生冷饮食;腹胀肠鸣;易汗出;食少纳差;乏力懒言。 舌质淡,
13、或有齿痕,苔白;脉 细弱。5 . 2 . 2 . 1 . 3 脾肾阳虚证黎明即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腰膝酸软;大便或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苔白滑;脉沉细。5 . 2 . 2 . 1 . 4 大肠湿热证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不爽;院腹不舒;渴不欲饮;口干口貓;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或脉 滑数。5 . 2 . 2 . 2 IBS便秘型5 . 2 . 2 . 2 . 1 肝郁气滞证腹痛伴排便,大便干结难解;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胁不舒;腹痛腹胀;暖气频作,心情不畅时 明显。 舌质淡或暗淡,苔薄白;脉弦。131TCACM 1318 . 19 20195 . 2 .
14、 2 . 2 . 2 大肠燥热证腹痛伴排便,大便秘结;大便干硬;腹部胀痛,按之明显;口干口臭。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或脉 细数。5 . 2 . 2 . 3 IBS 混合型寒热夹杂证 腹痛伴排便,腹泻便秘交作;腹胀肠鸣;口苦;肛门下坠;排便不爽。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6 治疗6 . 1 一 般原则本病的治疗应首先区分IBS亚型,在各自亚型的基础上分证论治。 临床应首分虚实,辨别为肝郁、 湿热、燥热或是阳虚、阴亏;次分病位在肝、脾、肾、大肠。 根据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治疗。 对 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者,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分清标本缓急、寒热轻重,确定相应的治法。 常用的治 法有
15、内治法及针灸疗法。6 . 2 内治法6 . 2 . 1 汤药6 . 2 . 1 . 1 IBS腹泻型6 . 2 . 1 . 1 . 1 肝气乘脾证6 . 2 . 1 . 1 . 1 . 1 治法:抑肝扶脾 。6 . 2 . 1 . 1 . 1 . 2 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加减。a) 处方来源:元 朱丹溪丹溪心法。b) 药物组成:白术 15g、白芍 15g、防风 9g、陈皮 15g等。c) 加减: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茂、党参;胸胁胀满者加用柴胡、香附、郁金;腹胀明显者加用厚朴、莱 腋子、木香。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2 脾虚
16、湿盛证6 . 2 . 1 . 1 . 2 . 1 治法:健脾化湿 。6 . 2 . 1 . 1 . 2 . 2 推荐方药:参苍白术散加减。a)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药物组成:党参 15g、白术 15g、筷苍 15g、莲子肉9g、意设仁15g、砂仁6g、枯梗3g、白扁豆 15g、山药 15g、灸甘草 6g等。c) 加减:腹部畏寒者加用干姜、肉豆寇;表虚易汗者加用灸黄茂、防风、浮小麦。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3 脾肾阳虚证6 . 2 . 1 . 1 . 3 . 1 治法:温补脾肾 。6 .
17、2 . 1 . 1 . 3 . 2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132TCACM 1318 . 19 2019a)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明 薛己内科摘要(四 神丸)。b) 药物组成:附子 9g、党参 15g、炒白术 15g、干姜9g、五味子9g、补骨脂9g、肉豆寇9g、吴荣 萌 6g、灸甘草 6g等。c) 加减:脾虚失运,食滞不化加用炒莱腋子、焦棋榔、焦神曲;形寒肢冷者加用桂枝。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4 大肠湿热证6 . 2 . 1 . 1 . 4 . 1 治法:清热利
18、湿 。6 . 2 . 1 . 1 . 4 . 2 推荐方药:葛根芳连汤加减。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葛根 15g、黄芳 9g、黄连 9g、灸甘草 6g等。c) 加减:口苦者加用龙胆草、柜子;口干口渴者加用天花粉、生牡妨、乌梅。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2 IBS便秘型6 . 2 . 1 . 2 . 1 肝郁气滞证6 . 2 . 1 . 2 . 1 . 1 治法:疏肝理气 。6 . 2 . 1 . 2 . 1 . 2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a) 处方来源: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b) 药物组成:沉香 6g
19、、木香 12g、棋榔 15g、乌药 9g、权实 12g、生大黄 6g等。c) 加减:胸胁不舒者加柴胡、香附;腹痛者加用白芍、川芍、延胡索;暖气频作者加用丁香、柿蒂。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2 . 2 大肠燥热证6 . 2 . 1 . 2 . 2 . 1 治法:泻热润肠通便 。6 . 2 . 1 . 2 . 2 . 2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麻子仁 15g、白芍 18g、权实 15g、生大黄 6g、厚朴 15g、杏仁 6g、白蜜(适量)。 c) 加减:口干者加用沙参、麦冬;
20、大便干结明显者加用芒硝。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3 IBS 混合型6 . 2 . 1 . 3 . 1 寒热夹杂证6 . 2 . 1 . 3 . 1 . 1 治法:平调寒热 。6 . 2 . 1 . 3 . 1 . 2 推荐方药:乌梅丸加减 。a) 处方来源: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乌梅 6g、细辛 3g、干姜 6g、黄连 6g、当归 9g、附子(先煎)6g、蜀椒 6g、桂枝6g、 党参 15g、黄柏 6g等。c) 加减:口苦者加龙胆草、柜子;腹胀肠鸣者加用厚朴、生姜。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
21、,每次 150mL。133TCACM 1318 . 19 20196 . 2 . 2 中成药6 . 2 . 2 . 1 IBS腹泻型6 . 2 . 2 . 1 . 1 肝气乘脾证痛泻宁颗粒:a)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简称“医保目录 (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白芍、青皮、瘫白、白术。c) 功能主治:柔肝缓急、疏肝行气、理脾运湿。 用于肝气犯脾所致的腹痛、腹泻、腹胀、腹部不适等 症,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等见上述证候者。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5g, 一 日 3次。6 . 2 . 2 . 1 . 2 脾虚湿盛证6 . 2 .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CACM 1318.19 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1929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