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绿洲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绿洲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31.1 课题背景31.2 课题目的31.3 课题意义32 国内外教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52.1 国内教育建筑发展现状52.2 国外教育建筑发展现状62.3 国内外教育建筑发展趋势63 项目概况83.1 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83.2 教育建筑的设计原则94 总体规划124.1 场地规划124.2 建筑布局124.3 道路规划124.4 室外活动场地规划135 单体设计155.1 功能设计155.2 平面布局155.3 流线设计15结 论17参考文献19致 谢21本科论文摘 要近些年来,教育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颖的形式
2、,并且在功能上更加合理,更加生态环保。绿色环保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中小学建筑进行全面设计。平面规划上符合该区域的城市肌理,组合形式更加新颖,设计之初考虑使用人群的多种感受,建筑总体的布局形式根据地形进行高低错落的变化。建筑本身由多个单体进行组合,打破原有单一的教育建筑形式。将多种功能进行整合,又对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在校园组团的布局之下,形成自然的景观形态。建筑通过自身的变化营造丰富的灰空间和停留空间。创造多层次的景致变化,使得校园氛围更加活跃。营造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多层次的活动场地,多功能的教学空间。使师生在活跃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学习生活交流。关键词:青少年; 教育建筑; 多层次; 绿色
3、建筑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new for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 which are more reasonable in function and more eco-friendly.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trend.This paper aims at the overall desig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
4、ol buildings. The plane planning is in line with the urban texture of the area, and the combination form is more nove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sign, various feelings of the users are considered. The overall layout form of the building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The building itself is compos
5、ed of several single buildings, breaking the original single form of education building. Integrate multiple functions and divide different functions. Under the layout of the campus group, a natural landscape form is formed. Building through its own changes to create a rich gray space and stay space.
6、 Create multi-level landscape change, make the campus atmosphere more active. Create a humanistic environment on campus, so that students can be influenced on campus,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so as to make the school building develop into a more co
7、mprehensive open, ecological, intelligent and human culture.Keywords: teenager; educational building; multilevel; green building引 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进步工具。对于我国发展现状来说,教育是国家发展坚实的基础和强国的利器。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施行,新增人口剧增,对于教育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还需面临教育空间不足等问题。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校园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问题,针对如何完善现
8、代化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对教育空间的设计更多地去探索。另外,对于新建成的校园,要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模式,将以在教室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新的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考虑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交流的空间。充足的交流空间会为校园增添活跃的氛围,让师生在这样的校园中生活学习。教育建筑的形式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布局,应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创造。以建筑布局,建筑立面和建筑空间来营造新型的教育建筑形式。在这样活跃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和教师的天性都会得到释放,对于学术追求的热情增加。更多的灰空间为校园增加了可短
9、暂思考的地方,这种空间会不经意间给师生带来一瞬间的灵感。场地应做到规划合理,道路系统围绕建筑展开与自然系统共同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建筑的立面上应更多地吸收场地周边的环境因素。在色彩上和形式上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情况。通过建筑语言的表达将建筑的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仅是色彩和造型,更应在结构上也做出革新。因为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建筑空间的变化都在建筑的结构之内进行量的变化。 每个人学生时代的记忆都是无法复制的,而每一段记忆都有专属于某个校园的独特片段。或是春风拂面的庭院间,或是躲过雨的屋檐下,或是秋高气爽的操场边,或是冬雪跳跃的屋顶上,人们的记忆源于场所,场所又不断反哺记忆。它们无
10、限生长,却不重复。试将这些记忆不断拼叠起来,这才是校园真正的样子。教育建筑是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载体。教育建筑不仅是在空间上的停留,在时间上也存在着维度的变化,时间流转,变更的是在校的师生,不变的是留在这座校园里的记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以及学生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在校的时间要占据生活时间的二分之一以上,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教育建筑来说尤为重要。教育建筑应起到良好的载体作用,为在校师生的美好回忆留下靓丽的背景色。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经济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的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据领先地位,谁将在21世纪
11、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发展教育事业是当务之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巨大努力,增加资本投资,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育管理。在今后几年中,21世纪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将逐渐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而学校是培养人才所处的环境,教育建筑设计的优良,对全面培养高质量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1.2 课题目的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历史古国,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建筑的发展从未停歇过,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希望这所学校成为现代化水泥森林中的一片活力绿洲。学校环境必须得到相应的改善,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当前学校建筑设计中的不足,遵循其特定的原则,有意识的进行调整。在遵循国家相关数量
12、、指标、规范的标准下,以恰当的方式处理技术、功能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拥有个性和人性教育,塑造智慧校园,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学习生活环境。1.3 课题意义教育建筑的规范对空间创新的束缚极为严苛,建筑师创作空间往往相对局促,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一个全新的空间体验。致力于利用充满变化与动感的建筑,组织复杂的流线联系以及明确的公私分区。不同的尺度层次塑造统一连贯的校园空间体验。近些年来,教育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颖的形式,并且在功能上更加合理,更加生态环保。绿色环保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设计考虑使用人群的多种感受,建筑总体的布局形式根据地形进行高低错落的变化。它决不是一座雄伟的单体
13、,也并非互不相关的元素堆叠,而是一个整合了建筑、景观、教学、休闲、室内、室外等复杂关系的空间网络或基础设施。将多种功能进行整合,又对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在校园组团的布局之下,形成自然的景观形态。建筑通过自身的变化营造丰富的灰空间和停留空间。创造多层次的景致变化,使得校园氛围更加活跃。营造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多层次的活动场地,多功能的教学空间。使师生在活跃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学习生活交流。使未来的学校建筑向更全面的开放化、生态化、智能化、人文化这四个方面发展。2 国内外教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内教育建筑发展现状国内教育建筑呈现出与自然地形、水体、绿化共同营造生态化的校园发展现状。校园逐渐成为地
14、方文化资源中心,一些学校向社会共享体育设施、书籍资源,以及一些由社会力量建立和管理的生活服务设施。通过改变学校规模、管理模式、教学手段等现代化因素,使建筑理念和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建筑形态呈现组团化、网格化,使教育设施集中,联系不断加强,让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节省用地。重视为学科增长、新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余地,使规划结构具有灵活、可生长的态势。随着互动式、多媒体式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教学空间的要求和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平面形式的现代教学空间。教育建筑普遍追求当地的人文特色,反映出建筑所在地域、文化、时代的特征。2. 21国内基础教育体系国内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
15、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普及基础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初等教育,大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中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建筑设计将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对它的研究不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建筑类型深入,如何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建筑设计跟上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1。图2.1 国内教育体系趋势2. 22国内学校设计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校园建筑布局不符合使用原理,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特别是提供给学校的土地面积较为有限,因此,
16、设计工作要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建筑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肯定会有考虑不完善的方面,进而影响学校的美观,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不便。传统的教育建筑枯燥乏味,缺少跳跃的空间形式。建筑的空间结构呆板缺少变化,层次过于单一,功能上过于实用主义缺少形式上的革新。建筑形象缺少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国内的校园建筑来说,文化符号的体现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安全性是校园建筑的又一大标准,对于校园建筑内部的主要使用人群来说,皆是未成年人,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校园应是一个规避社会风险的场所2。所以在空间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保证足够的私密性,来保护学生的安全。这样不止在身体上保护了学生的安全,还使校内人
17、员的心理上获得安全感。2.2 国外教育建筑发展现状二战时期之后,西方国家的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育建筑同样也在历史进程中前行。在功能合理的总框架下,开始向形式主义靠拢;欧美等地开始浮现出人文主义与社区设计取向,校园规划摒弃传统的形式主义;80年代开始崇尚自由开放的形式,开始呈现出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相结合的模式,促进教学空间与校园生活的多层次交流。校园规划应该根据场地环境的要素进行设计,建筑的色彩等特征都应关注周边的元素符号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到90年代,校园的规划布局更加灵活,建筑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1世纪初,绿色生态的理念逐渐走入到建筑界的视野当中来,某些教育建筑也开始采用被动式或主动式
18、的设计手法来降低能耗和减轻污染,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校园建筑规划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教学空间的结合3。2.3 国内外教育建筑发展趋势未来的学校建筑应该更加多元化地发展。以及如何能够实现学校智能化、开放化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第一,未来的学校建筑应该把一些公共空间扩大化,使公共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衔接点,实现建筑的多层次和立体化空间共同发展。第二,由于全球自然资源的短缺,绿色节能环保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主题。可多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筑自身的构造方式结合建筑的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第三,提升校园建筑的硬件设施,通过智能系统调节建筑内部各个设施系统的运转,形成一体化控制的智
19、能化教学楼。第四,通过设置公共空间和停留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等待来往的客运车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可使学生们在校园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激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3 项目概况3.1 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3. 11 项目设计条件本项目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文兴东路和红房街交叉处。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1 项目选址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绿洲中小学招收年龄6-18岁的学生近2800多名。项目周边有大量住宅区,交通区位良好,场地存在一定高差。且现有的学校建筑功能比较单一,设施较为老旧,缺少室外活动场地。希望这所学校成为现代化水泥森林中的一片活力绿洲,不仅作为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时刻充满活力的社区
20、学习中心。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通过调研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结合场地内部情况,解决场地高差问题,该项目需综合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学校总平面设计、教学楼的组合与设计、教学楼的体型、立面及细部设计。3. 12 项目设计理念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绿洲中小学建筑设计要以中小学校园的人文性和生态化建构作为切入点,共同构建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的校园。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将中学教育模式与校园空间的营造模式紧密联系,以一种准确的方式反映出学校的历史延伸、理念生成、办学定位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以阳光、生态、温馨、舒适为设计基础;教育研究、学习生活是设计的核心;方便和实用是主导思想;以先进
21、性为设计标准;以经济性为目标。青少年对于环境的依赖和模仿是一种本能的释放,让青少年走进丰富多彩,选择性强的数字化世界,教会他们正确运用,这样的学校不再呆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更加多样,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符合学生性格的教育。综合场地现状并结合环境资源因地制宜的需求,提出以下几点设计理念:合理利用规划用地,优化场地环境和景观质量,建成多层地面,将被动式和主动式建筑运用到学校建筑设计中去;建筑本身成为联系校园众多功能及区域的纽带,将阳光、绿地和空间融入校园,满足青少年的不同使用需求和活动需求4。根据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分为以下几部分:基础教学部分、公共活动区、生活服务区、行政区以及其
22、他附属用房等。图3.2 场地现状3.2 教育建筑的设计原则3. 21 基础教学空间设计基础教学空间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内部空间尺度要符合人体尺度以及学生学习环境的基本需求。教学空间要有相应数量的教学服务设施来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教学空间与教室办公空间紧密联系,对应布置,使教师与学生能够经常沟通,教学相长5。3. 22 建筑交流空间设计交流空间包括食堂、图书角、建筑自身形成的柱廊、室外平台等灰空间。在此类空间中设置可以休息停留的公共服务设施,令人们可以在此坐下休息交流6。提供配套的服务设施如:书籍,图文展览等。此类空间为内部人员或是社会人员提供临时交流的场所。通过这些空间的设置以达到使用人群有
23、目地的在交流空间中进行聚集,使校园内形成多种类型的交流组团,让使用人群之间能够得到思维上的碰撞以及情感的宣泄。3. 23 建筑通行空间设计通行空间中门厅是负责人员流量分配的交通枢纽,与学校主要出入口及室外活动场地联系要紧密,有足够的面积满足安全疏散和停留。通行空间中楼梯是楼层之间连接的通道,位置清晰,便于疏散,宽度和数量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在一般教学楼的走道中,走道有良好的光和通风。走道设计时应注意栏杆的高度,不能轻易爬上栏杆,以免对学生造成危险,设计扶手时应设置障碍物。3. 24 被动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校园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生活在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并减少空气污染和其他对学生身
24、体有害的污染。因此,建筑材料需要使用清洁材料,使用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中水回收利用等技术对学校建筑进行建设7。在学校推行绿色建筑,设置直接相关设施规定,提高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图3.3 遮阳设计3. 25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承担着释放活动人群情绪的功能,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能够使人平静下来,活跃的公共空间能够给使用人群带来愉悦感8。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建筑自身形成的灰空间以及场地高低错落形成的平台,这些空间都是公共活动空间。在特定的区域里,人们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建筑对人情绪的影响。在教育建筑内,增加更多样的空间,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5、。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活动场所,这对于青春期成长的孩子的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通过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4 总体规划4.1 场地规划本次学校设计除了满足远离工业园区的条件以外,还使四周交通更加便捷。学校的布置与当地的人口密度相适应,将人口密度较大的居住区作为中心,学校在居民区附近修建,服务半径和服务片区保持平衡,以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9。在学校场地内部设计中优先考虑了建筑和操场的位置,为确保青少年基础教学空间和主要活动场地具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且避免南侧建筑的遮挡,将建筑放置于场地的东侧,西侧则为青少年主要活动的室外场地。场地的主
26、出入口与市政交通相接,主要出入口设置了缓冲地带。4.2 建筑布局采取架空、穿插、拼叠、错动、屋顶花园等手法,使建筑本身成为联系校园众多功能及区域的纽带。体量生成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体量生成过程4.3室外活动场地规划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减少,中小学的不断改革发展对中小学校建筑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问题和教育发展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室外活动场地规划采用多层地面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外地面,大小不一、参差错落又有一定联系的室外活动区被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中,以供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这些室外空间表达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有部分开敞,有部分围合,有些包含明确具体的活动设施和功能
27、设定,有些也有意的保留持续性以适应更多功能的校园休憩的需求。这些室外空间与室内教学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延伸,也成为缓和建筑密度的缓冲空间,为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的校园提出一个全新室外空间体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建筑屋顶空间进行利用,从中小学建筑屋顶空间主要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出发,分析了中小学生行为活动特征,中小学生室外活动与屋顶空间的关系。解决了教育发展与中小学用地紧张的矛盾问题。图4.2 室外场地影响因素4.4 道路规划由于场地存在着高差,对于场地的道路规划要根据地形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入口处进行了人车分行,内部车辆在入口处就被“消化掉”,通过入口处的停车位解决车辆停放的问题
28、,使车辆不能进入校园内部,保证校园内部学生的安全。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主要道路围绕复杂的建筑形式展开,建筑内部有两条主要的道路轴线,一是贯穿建筑的主轴线,二是连接建筑和操场的次轴线。其他支路围绕这两条轴线延伸到各个建筑的周围,使得每个建筑都具有极高的可达性,增强各教学楼之间的联系。在道路铺装和颜色上进行区分,以达到分级的效果。道路的规划起到功能分区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动静分区的作用。处理好教学楼与实验区、体育活动区和生活区之间的关系。5 单体设计5.1 功能设计建筑功能的设计是对建筑使用的要求,是决定建筑形式、房间大小、相互联系等方面的基本要素,所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是重中之重
29、。在教育架构中,架构的功能与教学空间的使用尺度以及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是否合理有关。在本次项目中,关注建筑的功能设计。在设计中考虑教育建筑的性质和容量, 以及考虑使用人群的习惯、爱好、心理和生理特征10。在教育建筑空间的各类尺寸合理的基础上,对建筑对人的视听感官上进行合理设计,根据不同功能设置建筑的色、隔音效果以及管理方式是封闭或是开放。因地制宜地对建筑的不同功能空间进行设计。5.2 平面布局在平面布局中,注重功能分区的清晰合理,便于联系,互不干扰,要满足教学办公等要求,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考虑了校园内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的连接与分离的问题,校园要与外界、各分区之间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出入口开
30、口方式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校区建筑布置形式与总体绿化景观效果进行结合,让建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个性景观创造校园特色。总平面布置上可以概括为四大功能区分别为教学区域、教研与办公综合区域、室外运动区域。在教学、生活分离的原则上,四大功能区:教学区位于场地东面,布置了二栋教学楼和一栋实验楼(高度分别为3层、4层、2层),以及一栋图书馆和多功能报告厅,共设置了54个普通教室,坐北朝南,每栋之间满足日照间距。教研和办公综合楼位于校园中南部,布置一栋四层综合办公楼。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西面,从东至西分别布置体育馆、3个篮球场、1个运动场。5.3 流线设计建筑外部流线首先是人行流线和车行流
31、线的区分,在入口处进行了人车分流的处理。进入场地内部,流线由道路控制,而道路的走势由两条道路轴线控制。建筑内部的流线根据空间使用功能和使用人群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分,普通教学空间即学生和教师的流线,教师办公室与教室既要存在联系又不能太过紧密。学生是教育建筑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在上下课期间会有大量的人流活动,所以在流线上主要考虑学生的流线通畅性,对于教师流线来说要保证由办公室到教室的可达性。在食堂等公共空间中除了学生以及教师的流线,还有非教职工作人员的流线。在流线设计上,应注意避免非教职工作人员与学生流线发生的交叉,防止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活动。结 论在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建筑的
32、造型和功能合理上。基础教育阶段的建筑设计将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对它的研究不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建筑类型深刻,如何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建筑设计跟上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应注重建筑前沿的设计方向和手法。教育类建筑又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的纽带。一个好的教育建筑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校园内每一个地点都具有不同的风景,能够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校建筑在无形之中对校园文化进行展现,对一代又一代学生造成深远影响。建筑平面布局形式除遵循一般的方式方法外,还应探索更多新的布局形式,并符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功能分区应考虑使用的要求,根
33、据不同使用要求做到平面功能的合理分配。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类别进行集中布置,这样也会使得流线更加合理。教育建筑流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在做到建筑布局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对于教育建筑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学生来说,建筑组合形式应更加丰富及具有趣味性。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如开敞式外廊空间,底层架空空间等,使人群在此类灰空间中感受到活跃的氛围以及丰富的层次变化。场地中设置更多的绿植以及休憩交流区域,更加体现社区式校园文化。材料上应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材料,采用被动式设计手法使建筑依靠自身的结构形式更加节约资源。学校建筑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学校建筑设计时,严格落实学校建筑设计理念,加大对学校建筑
34、设计的思路要求,展现良好的创新性和艺术性。除此之外,学校建筑设计需要符合目前的教育理念,通过了解师生的心理特征,考虑使用人群的多种感受,让师生对学校建筑有认同感,采用恰当的学校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学校建筑设计需求。综上所述,建筑形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应紧跟时代发展。在建筑满足基本原则的框架下,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的进程,更多地去探索教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更多新颖的布局形式,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新型的节能材料,这些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师应紧握未来发展动向,去探索,去发现。参考文献1 陈侃杰. 基于“智慧学校”理念的中小学校典型空间设计研究D. 浙
35、江大学,2016:1-522 张涛. 当前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8,(31):77-783 黄歆, 杨晓川, 汤朝晖.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J. 城市建筑,2017,(7):24-264 张苗. 关于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分析J. 建筑建材装饰,2017,(21):176-1785 邱文浩.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研究D. 东南大学,2016:1-816 韩方奇, 季翔. 中小学校园灰空间设计研究-以江苏师大培栋实验学校为例J. 中外建筑,2017,(2):109-1117 郭霞. 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36、,(15):928-9288 王英童, 李轶凡, 杨秉宏等. 更智能、更舒适: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J. 中小学管理,2018,(4):29-359 翟佳佳. 新型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设计策略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2410 张舸. 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 建筑建材装饰,2017,(9):244-24611 程婧媛.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为例J. 江西建材,2017,(16):48-5112 华乃斯, 张宇. 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小学教学空间模块设计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8,(10):60-6213 赵丽.
37、 中小学校校园建筑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122114 刘畅, 陈世晋, 刘睿, 丁力戈. 中小学规划及建筑设计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5):32015 E.V. Pimenova, E.V. Irmanova. Architectural Formation of School Buildings in the Conditions of Education Continuity: General-Higher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18,931(2):810-81616 Murray Hudson, T
38、erry White. Planning Learning Space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School LeadersJ. Building Engineer,2019,94(9):4417 Ronald De Vrieze, Henri C. Moll.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n Primary School Design as Architectural Synthesi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Needs-Centred Guidelines
39、J. Intelligent Buildings International,2018,10(1):19-41致 谢回首大学生活,如同一场梦境,人生有多少个五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心中充满感恩,五年的大学生涯,正因为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才感到意义非凡。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母,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虽然上学在外的时间很长,大部分时间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是我依然感觉到浓浓的爱意,用他们的方式关心鼓励我,我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无私付出和不求回报。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和辛勤付出。感谢父母对我生命的赐予,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专业课老师,特别是我的毕业设计导师王威老师和张修江老师,他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照顾我们的情绪,开阔我们的思绪,他们始终秉持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不断探索的教育精神,对我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是以后的人生规划,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舍友和我的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不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毕业论文。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城市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在这五年来对我的栽培教育。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谢谢你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