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应对措施.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应对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应对措施.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应对措施摘要:未成年犯罪率不断上升,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一大难题,防范措施更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背景,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特点、主要因素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道路原因,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措施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完善立法上等方面予以应对。关键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A brief analysi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a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Abstract:The juvenile crime rate is on the ri
2、se, and it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o solve juvenile cr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ime background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measures t
3、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should be taken from family, school, society and improving legislation.Key words: minors;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delinquency目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1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分析11.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1.2文献综述21.2.1国内研究21.2.2 国外研究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31.3.1研究方法31.3.2研究内容4第2章 未成年人
4、犯罪的界定52.1东西方各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52.1中国内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5第3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83.1犯罪低龄化趋势83.2犯罪类型多样93.3犯罪的方式103.4犯罪的主要人群103.5受不良青年影响113.6重犯率高12第4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134.1家庭因素134.2自身因素154.3学校层面的因素174.4社会方面的因素19第5章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应对措施225.1家庭措施225.2学校措施235.3社会方面措施255.4完善相关立法26总 结29参考文献:30致谢32第1章 绪 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分析对于未成年人会犯罪
5、的背景主要因素有比较主要的三个,一个是未成年人的他自己所在家庭的成长的环境极其父母的教育,一个是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老师的管理,还有一个是当今社会的不良环境所造成的对他们的影响。都说我们父母使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导师,一个父母他的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良好对于未成年人的正确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往往有一些家庭,对于子女的管教太过于宽松,要么就对子女太过于的疼爱,养成了他们大少爷、公主病的坏毛病,使他们养成只知道享受而不想去劳动的坏习惯,一旦有一天得不到满足就会铤而走险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还有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管教方式十分的粗暴和不讲理,这对其子女的身心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的情况下
6、子女有什么生活上面或者心理上面的问题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对于心理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影响,性格往往比较古怪和孤僻,往往会堕入犯罪的深渊。从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上面来看,有十分多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的大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认为只有学习的成绩好的才是好学生,往往就以成绩来论高低和优劣,这样就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法律教育,这就导致了未成年人往往在这种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下不能够去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对法律的认知几乎为零,虽然有些学校他们有去对素质教育和法律的教育做一个推广和实施,但是由于没有特别专业的人才以及教育方式,对于这些教育只停留在表面上,还有一些学校的管理
7、十分的宽松,只要学生出了校门对其的情况一概不过问,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外面接触了什么不良社会的人士都不知道,不能够在第一时间遏制住犯罪的苗头,而这些原因也是这些学生为什么最终会堕入犯罪的泥潭。从社会的环境上面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外的各种消极腐朽的文化作品、消极的三观等等传入了我国,加上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一些暴力的端游以及淫秽的网站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十分的大,正是这些不良的低俗的文化和娱乐的东西,对这些未成年人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消极的熏陶之下他们的三观逐渐的歪曲,从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1.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本次主要分析未
8、成年人的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特点、犯罪的主要因素对未成年人为何犯罪做出一个主要的分析,在最后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给出一个合理的预防应对的措施。1.2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 郑春霞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研究中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外的各种消极腐朽的文化作品、消极的三观等等传入了我国,加上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一些暴力的端游以及淫秽的网站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十分的大” 郑春霞.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8期1.2.2 国外研究德国学者京伦凯泽主张,影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个人自身因素
9、,还包括社会大环境因素。因个人自身因素的主观性较强,所以社会大环境因素是预防的重点。政府应该在能力范围以内,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改善社 会大环境,比如增加就业、大力发展教育等,减少因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而进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英国司法部门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是非暴力犯罪和冲突犯罪,对他们进行刑罚处罚,不利于未成年人未来成长,因此英国司法部门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更倾向于采取批评教育、警告等方式,让未成年人免于刑事诉讼,免受刑罚处罚。在日本,少年法详细的规定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采用以保护性处分为主的惩戒方式,让未成年人免于刑事诉讼的同时,对未成年人做出相应的刑罚处罚决定,兼顾了社会秩序。 宫羽
10、.国外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研究.【Z】.在20世纪中期之后,美国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的矫正矫治组织进行了一次变革,他们很好的利用了社区的资源,以社区作为一个基础来开展犯罪的矫正行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工作释放,对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的矫正矫治是在以社区作为基础的组织或者机构、监狱或者拘留所等实施。这样做的目的是允许这些未成年犯罪人在早上的时候可以出去学校上课学习,到了晚上就要按照规定回去指定的监押的地方,这样的话可以使得这些未成年犯罪人他们可以从监禁的生活往正常的社会生活有一个过渡,为了他们以后的出狱生活做一个积极的准备,还令这些未成年犯罪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能力,这样能让他们对家庭能有一个经
11、济上的照顾,维持着和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二是重返社会训练所。这是一个以社区做为基础的矫正矫治的方式,这个是为一些在监狱里面服刑到刑期只剩下二至四个月的未成年人量身订做的,为他们获释前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帮助他们减缓和治疗他们获释前紧张的情绪,帮助这些未成年犯罪人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的生活。三是学习释放,就是同意这些未成年犯罪人早上的师河区学校上课学习,到了夜晚就要按约定回到被监禁的场所。四是以社区作为基础的帮助教导。为了帮助这些犯人减少他们从监狱当中过渡到社会当中的压力,想出了多样的方案帮助这些出狱的未成年犯罪人。其中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的咨询、一些社会的适应方面的训练、选
12、择工作的方向、工作的专业性培训、过渡期间的就业以及辅导等,将这些未成年犯罪人他们重返社会生活的任务分摊给社会,使他们能够充分的利用好社区的资源。这样子就能够更好的去矫正和矫治这些未成年犯罪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使他们不会再走向犯罪的深渊。英国在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做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其中主要表现在保护这些未成年人他们不成为犯罪的受害人以及加害人。在英国的很多的警察局,只负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以及矫正矫治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警察非常的多,这些负责这些任务的警察以及占到英国警察总数的20%以上。还有就是对于未成年人的调查,英国会安排专门的调查的场所,里面的设备十分齐全,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消
13、除未成年人他们心里的恐惧和害怕。英国对于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理是本着人道主义的态度,在对他们的管理和改造当中还对他们进行技能的培训和其他专项训练。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研究方法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根据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因素及应对措施,浏览并去分析了文献以获取相关的论文的资料,通过使用多个文献的相互比较和相互分析来了解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历史和如今的状况,帮助我确定了研究的课题,也明确了我研究的方向、思路以及内容。描述性研究法,本文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因素、应对措施等的相关的现象、规律以及理论,通过笔者对其的理解以及对相关
14、资料的研究,对其有一个系统性的概括说明。对国内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因素、应对措施等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说明,揭露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能够准确有效果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再次去进行犯罪,杜绝未成年人犯罪。1.3.2研究内容本文总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的内容有: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分析我国未成年犯罪的主要背景因素,并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一个综述,讲述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未成年人的概念以及规定进行一个具体的阐述,对我国的概念进行具体的细化阐述。第三章: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进行一个分析,分别从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类
15、型、犯罪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和案例分析。第四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分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第五章:根据前四章的分析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分析,提出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应对措施。第2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2.1东西方各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美国法律是如此规定的,因为美国很多州都是采用一般法的原则,他们根据一般法把未成年人的犯罪区分出来三个部分:第一个:“年龄没达到7岁的是完全不具有刑事的责任能力的。”第二个:“年龄达到7岁而不达到14岁的,在不具备十足把握证据证明的,确定其无刑事责任能力,就是推定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不承担刑事责任。”第三个:“年龄达到14岁以及以上的,他们将要对他们
16、犯罪行为承担所有的责任,他们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需要全部承担。”英国的法律如此规定,英国对未成年的犯罪的也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年龄未达到10岁的,明确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因此此年龄段的不承担刑事责任。”第二部分:“年龄达到10岁未达到14岁的,只有在拥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年龄段的人有意实施犯罪危害的行为,而且他们的行为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对他人的权利造成了侵害的,他们才会承担刑事责任。”第三部分:“年龄达到14岁以上的,则认定为与成年人犯罪无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对社会或者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将会承担完全刑事责任。”德国的法律如此规定,“针对未满18周岁的青年,如果他们的生
17、理和心理均已发育成熟,能够认识到自己实施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并且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实施危害行为的,应当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已满18周岁且不满21周岁的青少年,则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18-522页2.1中国内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中国内地关于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8、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所以,中国内地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已达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所去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条上面规定的犯罪有对应的年龄之外,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上也确立了三个特征:第一个:未成年人的犯罪一定要有危害社会或者是他人的行为,具备有对社会形成危害性。他们的这种危害也是有情形的,一种是他们自己本身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了,例如他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另一种是他们所作所为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例如他们准备犯罪所需要的工具,寻找适合犯罪的条
19、件的犯罪预备行为以及还有犯罪未遂。第二个:他们的犯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具备有刑事的违法性,是指这些未成年人的所作所为已经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即是刑法对这些未成人年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程度,把对社会危害严重的造成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定为犯罪。比如纵火、强奸、抢劫、故意杀人。第三个:他们的犯罪是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具备有应受惩罚性。犯罪是一定要接受惩罚的,这跟其它的违法行为无异,他们的行为一定要给社会造成危害和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刑法里面的规定,所以,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做出刑罚处罚是一定的,他们应该承受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在处罚原则上,我国内地也有规定。首先以教育为
20、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在对未成年的犯罪上主要对这些犯罪的未成年进行教育、改化、挽救他们的人生,只有在教育感化行不通的情况下,加上刑罚以使这些未成年人走向正道。这一个原则也是未成年犯罪处罚的第一原则,在当今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惩罚已经不是第一目的,而是要感化这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改过自新,重新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而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也一直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它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主流。在这一原则上,对于这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尽可能的不用刑罚来处罚他们,对于犯罪的情况恶劣的也要在惩罚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改造和教育,使他们在出来以后不会与他人脱轨不会再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从宽处理原则我国刑法有相关规定,
21、对年龄达到14周岁不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处罚是一定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犯罪,是以教育为主的,对于未成年人的处罚是相对来说宽容的,但是在司法实务的量刑中对于年龄达到14周岁不到16周岁的年纪较小的未成年犯罪人和年龄达到16周岁不到18周的年纪较大的未成年犯罪人会区别开来。在这个年龄段里面,在量刑的时候是要从轻还是减轻也要体现出在这个年龄段里不同岁数未成年人的区别,这样子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这一原则。第三不适用死刑原则在我国刑法中有规定犯罪人如果在犯罪的时候年纪不到18周岁,是不适用死刑的,这就是说未成年人不是犯下逆天大罪的话一律不应该判处死刑,这个是
22、法条的硬性要求。为什么我们国家如此规定就是因为死刑是一个极其残酷的也是最严厉的处罚,这是关乎到生命的问题。对于年纪不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对于社会险恶,对于人的好坏认知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当然,如果这个未成年犯罪人在犯罪时年龄达到16周岁但是未到18周岁,犯罪的性质极其恶劣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的严重是可以对这类未成人犯罪人判处死刑的,但是要缓期两年执行的刑罚处罚,给予如此的处罚,是对这些未成年人还抱有希望,能够尽力的把他们在黑暗的道路中拉回来走回正轨。第四不公开审理原则我国的司法办案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都要尊重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我国在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二
23、款、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第2款第3款中都有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肖像等在判决之前都不可以公开,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跟成年人罪犯,应当要分别开来关押,开庭审理也应当分别开来,不公开审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最主要的是防止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受到创伤,防止他们再对社会产生怨念,是他们在好好改造之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在改造过程中也应该设立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改造教育或者学校,这样才能促使这些未成年犯罪人重回正轨,身心健康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不再走向犯罪的歧途。第3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3.1犯罪低龄化趋势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物质的极大丰富,当代青少年过于早熟化的特征越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