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oc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摘要:经过时间和多数国家自身的检验,利率市场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通道。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纵观国内外利率发展改革的历史过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而言必将是一个长期发展及曲折的道路。 通过对国外改革历程中的研究和经验,发现利于我国改革发展的方式。基于我国在这几十年历程中研究取得的成就。阐述我国几十年来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措施和历程,以及对当前新局势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局面进行分析。以我国2012年至2015年最后利率基准回调时期为数据研究基础并结合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对其在研究周期的时间内暴露出的利率风险程度进行度量和实证分
2、析。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形势下,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应对未来改革趋势的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措施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bstract:After the test of time and most countries themselves,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is the necessary channel for national economi
3、c development. Relativ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must be a huge challenge. Hence,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explore the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task suitable for Chinas development road by learning from foreign reform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w
4、ith Chinas own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in the course of foreign reform, we can find the way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sures and course of
5、implementing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under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from 2012 to 2015, combined with the annual report data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measures
6、 and analyzes the degree of interest rate risk exposed during the research cycl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alyzing the measures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an effectively respond to future reform trends.Keywords:Commercial Banks;Inter
7、est rate liberalization;Reform;Affect;Measures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分析1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1.2 文献综述21.2.1 国内研究21.2.2 国外研究3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31.3.1 研究方法31.3.2 研究内容4第2章 利率市场化概述及基本理论52.1利率市场化的涵义52.2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52.2.1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52.2.2金融约束理论62.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6第3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73.1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73.1.1重新定价风险73
8、.1.2基准风险83.1.3收益率曲线风险83.1.4选择权风险83.2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冲击93.3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信贷风险93.4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9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度量及防范的实证分析114.1风险度量模型的确定114.2研究对象及数据选取和处理114.3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度量实证分析124.3.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124.3.2 20072015我国商业银行利率调整分析134.3.3实证分析14第5章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175.1设立和推行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及外部管理机制175.1.1利率风险内控体系175.1.2利率风险外部管理
9、体系175.2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产品使用力度185.3建立自主定价管理机制19参考文献:20致谢21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分析利率是金融要素的核心变量,利率市场化是发挥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前提。随着20世界8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开始了利率自由化改革。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促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确保社会经济资金利用率。作为“双刃剑”,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不仅受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更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作为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核心的商业
10、银行,势必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关键。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严重受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程度的制约和影响。2019年的8月央行公布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建立了市场利率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传导驱动,以此进一步解决利率双轨制的问题。新政策的利率市场化变革过程中,更多可变因素必导致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其生存发展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如何从容应对当前的新局势,增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帮助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平稳运行,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经营管理的重心。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利率调节是不可或缺的
11、步骤,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必要走向。自提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思想,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多方面取得大幅度提升,但存贷款利率依旧是改革中一大难题。最新LPR机制的提出进一步解决了利率双轨的问题,然而这对我国金融体系必定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商业银行时刻跟随着发展的脚步,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体系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机构,从根本上促进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对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布最新LPR机制后,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受到怎样的挑战,而又该如何面对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变革,是国家眼前需要及时解决的障碍。随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经济改革历程中不断的深化,商业银行为顺应时代,其经营模式、业务
12、管理和盈利方式都受到巨大的转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着难以预测的艰苦局面。如若不能提高应对利率风险的计量和管理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将陷入不利的困境。本文以此前提下,以国外基本理论经验和解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基础上,尝试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进而总结性提出商业银行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应对战略。以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研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黄金老(2001)着重分析了利率风险,即风险持续时间分类中的持续性风险,具有长期性
13、和非系统性;另一个则是阶段性风险,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提出了市场应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例如西方设立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目标并确定商业银行所能承受的利率风险的限度。商业银行需对利率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例如表外业务控制法和开展利率衍生品业务。金融监管机构在改革过程中也具备对利率风险的监控和便利的责任。易纲(2009)在中国改革开放三是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阐述了存贷款市场化实现的历程,国家政府如何建立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体系,总结了货币当局调控利率的过程。进一步提出培育SHIBOR是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所有制多元化和硬预算约束等是更深层次的必要条件。周小川(2011
14、)提出了应在以下几点中进一步推进改革。金融市场应建立健全的自我调节竞争秩序,而金融机构必须具有严格的财务约束,以便在机构之间建立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机构对金融商品的定价应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样客户可以做到“货比三家”,使得客户可以接受和认可利率市场化,并且使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具有角色转换过程的政府而言,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必然趋势。王辉(2019)研究了贷款基础利率LPR在银行内部定价模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设立和银行外部的贷款产品开发以及定价能力应用方面。虽然引用LPR机制被人们认为可以为银行机构的经营业务带来很大的效益,但国家认为只有在利率市场的改革中才能
15、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并且对资金的异常供给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1.2.2 国外研究最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发达国家发起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这推动了发展中国家走上改革之路。利率市场化理论是由西方最原始的经济学说所奠定的基础,包括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纳德I麦金农、爱德华S肖、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托马斯赫尔曼、马西森和弗赖等。在早期的经济理论里,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提出了利率水平与资本供求关系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序幕由此拉开。肖和麦金农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系统的反驳。因为在各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时,“金融抑制理论”的提出,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现象在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16、因此,金融自由化被肖和麦金农认为是摆脱金融抑制必经之路,以此刺激经济的增长。由于一些国家失败的案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托马斯赫尔曼等人通过改善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提倡“金融约束理论”,这是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过渡性金融政策,是金融自由化理论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形式的改变,金融自由化的探讨历经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深入和探索,方案不断地被修正和改善,金融自由化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法,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结合理论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
17、中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提出我国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基础进行基础研究,并对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查阅领域内的相关的研究、资料等,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基本信息以及在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等。实证分析法,是在分析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所受的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测量及实证分析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利率风险,从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商业银行自身该如何针对目前的形势及未来走势下管理和防范利率风险。1.3.
18、2 研究内容本论文被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阐述如下:第一章:绪论。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介绍,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二章:利率市场化概述及基本理论。以介绍利率市场化定义为基础,阐述影响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外理论成就,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及对现状进行分析。第三章: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总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及挑战,对其进行汇总阐述。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度量及防范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为使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研究的数据基础,实证分析利率市场改革对当前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利率风险,从中
19、阐述问题和总结管理策略。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实际,多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的策略选择。备注:1.每章另起一页。第2章 利率市场化概述及基本理论2.1利率市场化的涵义利率市场化,也称为利率自由化,是指逐渐脱离政府主观制定的利率,其决定权被交付于金融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由市场资金供求共同决定,间接调节利率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本质不是改变利率,而是决定利率的过程,这也称为利率放松管制的过程。利率市场化的“市场化”包括以下几个
20、方面:第一,利率决定的市场化。货币当局不再是资金价格的单一决定者,而是通过金融市场和运行价值规律机制,将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交由市场自己决定和取舍。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要素,调节自身银行利率政策。使得利率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的发挥机制的经济杠杆作用。第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货币当局作为市场交易的参与者,放下以往的硬性管理直接伸出“干预的手”,通过调控自身的资源配置,掌握对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利率的货币调控手段,干预货币市场资金供求方式,调节基准利率水平。2.2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2.2.1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这两位文学人物开启了
21、世界利率自由化潮流的大门。基于他们不断深入各发展中国经济形势发展的研究,从此过程中发现都普遍存在着相同的局面,以此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该理论揭示了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实际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过多干预市场,将实际利率抑制在低水平和高估本币汇率,甚至降低国内外储蓄水平。金融体系的运转滞后,金融市场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信贷分配的措施进行抑制,将有限的资金引导进政府计划优先配置的企业和组织,也就是货币当局管制的官方市场。因资金流向不均衡的现象使金融市场被分割成的另一个市场是自由市场。后者在缺少政府利率管制的状态下,利率水平远远高于前者。市场资源配
22、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肖和麦金农认为金融自由化是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他们认为将利率和汇率脱离政府的直接管控,通过“看不见的手”由市场供求的反映进行调节,能够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研究证实了肖和麦金农的理论,发展经济市场的唯一道路就是利率自由化。2.2.2金融约束理论尽管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但实际上并不完美,麦金农和肖过于强调金融抑制的弊端和金融自由化的作用,而忽略了市场利率化改革的现实环境。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在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上做出改善,认为政府应适当的通过系列金融政策将市场利率降低至正值范围,控制存贷款利率形成利差创
23、造租金机会。但当宏观经济不够稳定,信息不对称等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约束过程中稍有不慎或不合理的运行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约束理论实质上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过渡性金融政策,是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早在1995年我国就已提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构思,但实际正式开启改革的大门是在1996年政府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正式开放。一直到200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到稳步推进的阶段,在此期间我国银行业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取得巨大的发展;政府连续三次扩增贷款利率浮动的空间;对境内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放开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的改革政策。在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