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处置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处置问题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州工商学院学位论文写作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写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叶钰莹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广州工商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
2、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叶钰莹 导师签名: 李明珍 日期: 年 月 日 “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处置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的增速开始放缓,进而出现了“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现象是经济低效运行的突出表现。“僵尸企业”抢占了其他健康企业的机会和资源,长期没有监管机构监管,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僵尸企业”没有盈利和收入,因此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这样久而久之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越是没有保障,就越是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员工队伍也因此越发不稳定。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
3、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识别“僵尸企业”以及对其的处置问题,处置“僵尸企业”的前提就是能精确识别出“僵尸企业”。首先讲述“僵尸企业”在我国的现状及带来的影响,再分析“僵尸企业”产生的诱因以及对它的识别,最后对如何处置僵尸企业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由于近些年僵尸企业的数量急剧上升。这对于其他正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处置“僵尸企业”已经刻不容缓。关键词:僵尸企业;识别;诱因;处置策略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Zombie EnterprisesAbstrac
4、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o a new stag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has begun to slow down, and then there have been zombie enterprises. The phenomenon of zombie enterprises is a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inefficient economic operation. Zombie enterprises have seized the opportun
5、ities and resources of other healthy enterprises, and have not been supervised by regulators for a long time, which has damaged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market environment. Zombie enterprises have no profit and income, so they owe employees wages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more the interests are not g
6、uaranteed, the lower their enthusiasm for work, and the more unstable the companys workforce becomes. This phenomen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identify zombie companies and
7、 how to deal with them. The premise of dealing with zombie companies is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zombie companies. It first describes the status and impact of zombie companies in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zombie companies, and finally discusses how to deal with zombies.
8、 As the number of zombie companies has risen sharply in recent years. This has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normal enterpris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t is urgent to dispose of zombie enterprises.Key words:Zomb
9、ie Enterprise;Identify;Inducement;Disposal strategy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一)选题背景1(二)选题意义1(三)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22.研究方法23.研究思路24.创新之处2二、文献综述3(一)相关研究3(二)文献评述3三、“僵尸企业”概述4(一)“僵尸企业”概念4(二)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4(三)“僵尸企业”与新经济环境5四、“僵尸企业”的识别6(一)“僵尸企业”产生的诱因61.政府的过度干预62.银行的持续“输血”63.外部需求收缩的冲击74.企业“自救”意识不足7(二)“僵尸企业”的识别7(三)我国“僵尸企
10、业”带来的影响8五、处置“僵尸企业”的策略9(一)减少政府过度干预10(二)完善市场的退出机制10(三)优化金融资源的分配11(四)企业自身应该积极“自救”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一、绪论(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出现了“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现象是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突出表现。 根据我国官方的定义和有关人员的解释,“僵尸企业”指的是缺乏盈利能力,并且竞争力较为低下的企业,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完全依赖政府的供给和银行贷款来生存,有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情况,并且不符合结构性调整的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信贷资源争先恐后地流向高利润、
11、高增长和稳定性高的企业,而那些亏损、竞争力较弱和难以经营的企业则需要用更高的价格取得,甚至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但是,实际上,由于银行信贷的支持,一些管理不善、资不抵债并且本应退出市场的企业仍然继续生存,进而成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大多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有大量的雇用人员。但是,它们不再产生经济利益,只是仍然占用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这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浪费社会资源,这些企业没有效率地占用大量资源;破坏市场秩序,“僵尸企业”霸占了其他健康企业的机会和资源,影响了企业投资,从而阻碍了生产过程,导致所在市场的产能过剩,从而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僵尸企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
12、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没有资产监管,资产管理基本上处于失去控制的状态,国有资产得不到切实有效地保护。僵尸企业的员工的正常权益受到侵害,也无法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无法保障员工自身利益,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现有研究已从企业本身、政府和银行的角度渗透研究。在我国,“僵尸企业”的成因问题上有很多发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许多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僵尸企业”,而且地方政府如果加大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预力度,那么国有企业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极大弊端。为了使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尽快处置好“僵尸企业”。(二)选
13、题意义从经济学上讲,企业存在的意义是当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僵尸企业”完全违背这种经济理性。目前,由于中国正处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然而,僵尸企业的存在严重危害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存在着极大的阻碍。我国要想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那么必须解决僵尸企业这一问题,进而促进1结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如若不然,这将会增加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并降低长期竞争力。尽快地清处理“僵尸企业”,不仅可以将资源重新分配给更高效、更健康的企业,带来可持续和更高的增长率,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如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困难等,导致一些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现象。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识别“僵尸企业”以及如何处置它们。处置“僵尸企业”的前提是准确识别“僵尸企业”。近年来,“僵尸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得其他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与此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步,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风险加剧。本文结合中内外研究结果分析,讲述“僵尸企业”现如今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带来什么影响,为了处理这种现象我们要学会识别“僵尸企业”,分析它产生的诱因和它的特点,最后提出解决“僵尸企业”需要什么方法策略。具体内容
15、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绪论,对本文的背景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二,文献综述,概述与选题相关文章的研究成果;第三,概述“僵尸企业”在我国的现状及影响;第四,分析“僵尸企业”的诱因及识别;第五,研究“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僵尸企业”的产生、识别、它的特征和处置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知识进行搜集和查阅,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状况。案例研究法:结合实际,通过对某些案例的研究来证明一些研究观点,令文章更有真实性,并为观点提供依据。规范分析法:对“僵尸企业”已有的现状,作出是非曲直的主观价值判断。3.研究思路首先,在借鉴中外学者对“僵尸企业”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其
16、次,从理论上界定“僵尸企业”的含义、性质与特征;再次,经过充分调查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识别与处置僵尸企业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4.创新之处本文在分析研究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等,使理论观点更有说服性,以便更好地提出对“僵尸企业”的识别和处置策略。二、文献综述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提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一些国有企业只顾着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过度投资,这导致了某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和结构扭曲。在当前新的经济常态,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僵尸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未能激发适当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潜力。这成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17、升级的难题。(一)相关研究何帆、朱鹤(2016)通过研究认为,政府的税收减免对于企业的影响意义重大,一些企业虽然负债累累,并且在破产的边缘,然而由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银行的贷款而能够继续运转,这类企业属于僵尸企业。要想充分解决僵尸企业的这些问题,那么必须坚持是有市场化原则处置。僵尸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消除过剩的能力处置。僵尸企业政策的底线是必须维持社会稳定发展。刘世超(2019)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国外的众多学者主要以日本的僵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贷款数量与贷款利息可以清晰地判别企业是否为僵尸企业。其中以CHK标准、FN标准及KNN标准为主。结合“僵尸企业”的成因分析,我国“僵
18、尸企业”的优化建议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规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机制。朱舜楠、陈琛(2016)认为对于处于债务困境,但是依旧具有重组价值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和撤离不良业务来实现公司重组,来帮助公司改善其资产质量,从而恢复和增强其盈利和偿债能力。盈利和偿债能力使公司摆脱困境。对于经营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可以采取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的方式处置。孔繁成(2019)认为国有企业如果存在低利润率和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那么有极大概率会变成僵尸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等各行业中更容易出现僵尸企业。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必须减少干预。综上所
19、述,僵尸企业的特征有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资不抵债等。主要依赖政府的宏观政策以及银行贷款进行运转。由于僵尸企业的数量加剧,这也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不堪重负,金融风险加大。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消除产能过剩、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都是应对“僵尸企业”的措施。(二)文献评述综上所述,我国存在僵尸企业这一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僵尸企业的这一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然而近些年来,这一现象仍有反复的趋势。产业发展政策、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产业的所处生命周期都是形成“僵尸公司”的重要因素,但是本质而言,政府的干预手段以及金融体系的不规范使市场无法尽快
20、地处置“僵尸企业”,导致“僵尸企业”长期存在。因此应对“僵尸企业”的策略也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三、“僵尸企业”概述(一)“僵尸企业”概念在1990年左右,日本首次出现了僵尸企业这一名词。它指的是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本应退出市场,然而由于政府和银行的支持,而避免了倒闭破产的企业。爱德华凯恩(Edward Kane)在1980年左右,为了解释美国储蓄和贷款协会而形成的关于僵尸企业的最基本概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对于僵尸企业也形成了明确的定义。它指的是丧失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早已处于亏损状态,看不到把亏损扭转为盈利的希望,但却依然在市场上存活的企业。(二)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僵尸企业”
21、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僵尸企业”的数量在2000年左右达到顶峰。后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其数量和所占比例都有显著下降,但是在2012年之后,“僵尸企业”的数量和比例又开始急剧上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指出,在2016年,我国工业部门存在百分之七点五一的僵尸企业。大型企业有一万家,中型企业有五万家,小型企业有十三万家,总数达190,000家。应该提到的是,由于没有业界专门的标准来定义“僵尸企业”,因此在摸排“僵尸企业”时仍然存在不完全和不彻底的情况。如果将来进行更完全更彻底的全面梳理,估计“僵尸企业”的数目将更加巨大。2015年时,中央的经济
22、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成本和补短板”是新时期经济社会改革的重大任务。解决僵尸企业这一问题成为改革的关键所在。国务院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2018年底,被归类为专项工作的僵尸特困企业减少亏损增加利润约373亿元。与2015年相比,亏损减少,利润增加约人民币32亿元。其中,完成主要处置任务的僵尸特困企业数量不少于1900个。当前,我国处置“僵尸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第一,利益紧密结合,影响广泛。“僵尸企业”与诸多金融机构有牵连关系,例如股东、各级政府、上下游公司以及银行。在解决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其
23、次在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给上级集团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企业形象也会造成极大影响,在降低集团信誉的同时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了不让“僵尸企业”的债务被减为不良资产,通过继续放贷维持“僵尸企业”的存活令其不至于破产倒闭。另外,“僵尸企业”所在的土地很难处理。“僵尸企业”余下的大多数是低价值的工业用地和国有分配土地。如果“僵尸企业”的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严重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三)“僵尸企业”与新经济环境新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很多急剧的变化。当前是新经济时代的开端,对新经济的运行规律做讨论还不到时候,即便如
24、此,其本质特点已经凸显出来了,对当下的社会以及经济活动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确实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新经济时代的实质至少反映在四个方面: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资源知识和管理人本化,绝大部分企业受到了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当前市场逐渐地实现全球化,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要素成本,现代化方式进行企业的高水平管理,之前限制企业的市场以及管理逐渐放开,这就使得很多企业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企业生存的环境更新,使得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变小,让市场竞争越发公平。很多小型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全球竞争,给之前有着较大规模和较大业务范围的企业也带来些许压力。曾经具有较
25、高效率和较快反应能力方面优势的小型企业正在失去该领域的优势,因为大型企业也通过网络来实现相同的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信息网络化使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也会降低。信息网络化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法,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时间和地域差异,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增强了各个部门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这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提高了。 换句话说,企业变得更易于操作和管理,这也降低了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资源知识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简单要素市场获得,是一种稀缺且不可替代的资源。这样的知识有两种主要类型
26、,首先是特有的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其员工的专业能力技能,以及针对多变的外部环境进行应对的专门机构。其次是企业之间高于竞争关系的组织关系和一些看不到的资产(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的产生。企业之中,以知识化内在的逻辑关系为基础,其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生产要素是其内部的员工,员工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形成较大价值的人力资源。但是,毫无效益的“僵尸企业”没有资金给员工发放工资,也无法为员工提供社会保证和利益,导致人心涣散,工作不积极,无法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四、“僵尸企业”的识别(一)“僵尸企业”产生的诱因1.政府的过度干预 “僵尸企业”在美国和日本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美国历史上著名
27、的经济大萧条时期(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许多本应该倒闭的银行给予宽容政策照顾,让这些银行得以继续存在经营,所以这些银行成为所谓的“僵尸银行”。由于“僵尸银行”产生了高额债务,为了生存,极具投机心理的“僵尸银行”的所有者用低利率来发放数额巨大的贷款。使得市场励机制被扭曲,市场秩序被破坏,拖累了那些一直健康运转的银行,从而引发了一波新的银行倒闭潮。在19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沉重。许多不具竞争力的公司都濒临破产。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来帮助濒临灭绝的公司,银行借给它们贷款以维持这些企业的生命。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市场效率降低,也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
28、了市场活力的丧失,这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停滞2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诺(Jano Kornai)认为,存在“僵尸企业”的原因是家长式作风,“僵尸企业”是由于政府的过度关照和无条件支持而产生的。所以“僵尸企业”被称为政府的“爱子”。“僵尸企业”不是由市场经济运行引起的,而是人为干预引起的。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是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 政府希望所有国有企业能够在它所谓的父爱中长期生存,能不断创造税收和解决就业问题,这是一种过度行政保护行为,超越了市场经济原则。2.银行的持续“输血”“僵尸公司”的大量存在也与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僵尸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会“吸血”,“
29、僵尸企业”为了继续生存,通过政府补贴或从银行获得贷款获得支持, “僵尸企业”不断存活的主要“血液来源”是银行贷款。因为银行持续性地为“僵尸企业”提供“血液”,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的堆积,很容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但为何银行还愿意冒险继续向“僵尸公司”贷款?原因是,一旦企业破产,过去的贷款将变成坏账,而银行作为公司主要债权人,将完全丧失追回贷款的希望。 只要企业勉强维持,即使向他们提供的贷款额越来越高,收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可至少不会立即暴露信贷风险。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如果银行的坏账继续增加,银行业的危机就要火烧眉毛了。3.外部需求收缩的冲击中国经济下滑的第一个因素是
30、全球外部需求的收缩。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出口驱动,并且高度依赖外部需求。外部需求的萎缩使国有企业首当其冲。由于全球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增长率和中国的经济受到极大冲击,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国内外需求也不断减少。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14%以上下降到现在的6%左右,削减一半,市场必将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长期的高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订单不足和商品滞销,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产能堆积。当前,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钢铁、水泥和煤炭等)以及光伏、风能、造船和一些基础设施领域都存在的过剩产能的现象。导致许多企业收益减少,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许多以前发达的企业陷入困境,直到成
31、为“僵尸企业”。4.企业“自救”意识不足面对企业“僵尸化”, 企业管理者的“自救”意识存在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已经“僵尸化”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虽然很清楚自己企业面临的困境,他们想通过自身的历史优势持续得到政府银行的贷款等方面的支持,继续依赖政府银行的“输血”。而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即将“僵尸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僵尸化”完全没有意识到,所以根本不存在“自救”。这两种情况的企业归根结底都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当前所处时代的变化和经济改革。此进一步的举措使整个行业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二)“僵尸企业”的识别要想处理好“僵尸企业”的问题,首先要将它们更好地识别出来。研究
32、发现,低利润率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更有可能出现在非制造业和小城市中;高资产负债率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僵尸公司”;大规模的企业,则越容易获得政策的保护,增加了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朱舜楠、陈 琛(2016)数据研究分析说明我国的“僵尸企业”要么是小型企业,要么是超大型企业。当小型企业陷入困境时,它们很可能会成为“僵尸公司”,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转型。而大型企业,因为它们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并且在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们也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最后变成了“僵尸企业”。识别“僵尸企业”目前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由国务院提
33、出,具体表述是“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就可以被定为僵尸企业,国务院要求对这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相较于此前的表述,此次国务院给出的识别方法已经相当明确,可操作性也更强。第二种方法由武汉科技大学董登新提出,具体表述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企业”。应该说,这是在第一种标准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政府补贴、税费返还等费用都会计入企业的非经常损益,也就是除正常的经营活动之外、具有偶然性的收入。显然,这种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第三种方法由经济学家卡巴雷罗(Cabal
34、lero)、霍西(Hoshi)和凯夏普(Kashyap)共同提出。在他们看来,僵尸企业往往会受到来自银行的支持,因此识别僵尸企业的关键是找到有哪些企业得到了来自银行的补贴。这种方法简称“CHK方法”,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计算出最优利率,这个利率是所有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可能享受到的最低利率。第二步,将最优利率与企业实际支付的利率进行对比,那些实际支付利率比最优利率还低的企业就有可能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主要存在的特点是:一,比较大的企业规模。“僵尸企业”中有大量的国有企业,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刚开始进行的不是整体改革而是部分改革,形式是从企业中剥离高质量资产,并将低质量资产保留在企业中。这些“僵
35、尸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和银行的不断支持,往往不允许倒闭,而且国家不断为其输送营养,最终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 “僵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改革不完全发展而来的。二,大量过剩的行业产能。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行业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这些行业中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的“僵尸企业”,主要原因是那个时期政策不配套和改制不规范。上述行业在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以后,盲目扩大生产,所以出现了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三,相对低端的产业领域。“僵尸企业”的产业结构,大多数属于附加值低、利润较微薄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产业转型时期没能跟上市场的步伐,而落后于其他转型成功的行业,成为
36、了现在落后的传统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和高成本的行业特征,无法避免沉重的债务后果。到了现在,这些行业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了实际上的“僵尸企业”。(三)我国“僵尸企业”带来的影响1.浪费社会资源“僵尸企业”需要银行和政府财政不断输血,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被无效占用,造成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 2.扰乱市场秩序“僵尸企业”抢占了其他健康企业的资源与机会,缺失主动创新、提高效率的动力,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破坏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3.脱离资产监管“僵尸企业”长期脱离监管机构的监管,资产质量差,经常出现产权归属不清、管理混乱的问题,资产管
37、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无从落实。 4.损害职工权益“僵尸企业”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拖欠职工工资、社保情况严重,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 5.形成金融风险“僵尸企业”不具备偿贷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资产偿还贷款,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高速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僵尸企业”问题很难在宏观指标中非常迅速地直接体现。由于银行为降低其不良贷款率而不断向企业续贷输血,僵尸企业问题在银行财务报表中不会很快体现。根据财政部有关数据,2015年国企利润同比下降6.7%,而财务费用(主要是债务利息支出)却超过利润增长,增长10.2%。尤
38、其是一些地方国企,利润下滑,造成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不断增加。2015年地方国企利润同比下降9.1%,财务费用达到10%。同时,也有一些国企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本身不适合以盈利为目的,需要财政的支持。还有一些国企承担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职能,具有临时性的融资目的。一旦“僵尸企业”蔓延,隐藏的金融风险将被释放,这会对市场结构调整造成阻滞影响。在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增加了宏观经济运作的风险,使资源无法流向盈利更多的部门,从而阻碍了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也可能引发严重的
39、债务违约,使大量的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严重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并成为拖累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五、处置“僵尸企业”的策略虽然新经济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发展是有益处的,但是“僵尸企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失去了“生成血液”的功能,“僵尸企业”的生存只能通过银行和政府机构的输血来维续,从而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政府债务重担持续增加,这很容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当前,我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去掉了一半以上,经济正面临高位置的下行调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这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加速处置“僵尸企业”,不
40、仅可以将资源重新分配给更高效、更健康的企业,带来可持续和更高的增长率,而且还有助于转变经济结构并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在我国目前的状况和政策来看,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方法的,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进一步推进“僵尸公司”的清理,国家发改委为首联合了十一个部门在2018年末进行了关于进一步处理“僵尸企业”和停产企业债务处置的通知的发布,在通知中了解到,2021年之前,全部的“僵尸企业”要妥善处理。到目前为止,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对大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了妥善处置,但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对于处置“僵尸企业”,应该采用这些策略:(一)减少政府过度干预上文提到,政府
41、的过度干预经济是“僵尸企业”产生的一大诱因。政府总是习惯用干预的方式去推进产能,导致一些本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迟迟没有退出,反而使一些不该退出市场的企业退出了。当然,减少行政干预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撒手不管。为了达到清除“僵尸企业”的目的,政府应采取更多的行政手段去除过剩的产能,减少政府对企业采用各种形式上直接或间接的保护,纠正不适当的财政补贴等。(二)完善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供给侧改革,更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国企。在法律允许的市场竞争下,缺乏生存能力的企业会被迫退出市场,从而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促进了结构升级调整。包括国家发改委以及最高法等的十三个部门在2019年7月16日推出了加快完
42、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此方案对国有“僵尸企业”的破产给予支持,一旦国有企业各方面达到破产的规定,那么就要按规定进行破产,不能再产生“僵尸企业”。这是国家级文件首次针对市场主体退出问题,作为中央领导组织经济工作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其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表现出了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努力以及推动破产实施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的决心。使得市场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三)优化金融资源的分配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将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清除“僵尸企业”,应提高思想意识。不应因为担心信贷被曝光而故意隐瞒“僵尸企业”或继续暗自向“僵尸企业”进行输血。针对“僵尸企业”申请的贷款,银行要在政策
43、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压缩信贷行为。同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积极沟通针对“僵尸企业”的信贷政策,提供“僵尸企业”名单,并配合处置“僵尸企业”。(四)企业自身应该积极“自救”企业意识到自身成为了“僵尸企业”或正在往“僵尸企业”接近时,企业管理层就要开始采取“自救措施”。企业“自救”最根本的做法就是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减少工资支出和出售固定资产来实现。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对于“僵尸企业”的直接债务进行处理的办法是,以企业目前的状况为基础,采用破产清算以及债务重整等等的对策,归类汇总进行合理的处理。破产清算是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看不到扭转的希望的“僵尸企业”最直接的退出方式,这
44、也是适者生存的正常表现。在破产制度中破产重组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能够对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制度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补充,而且对于可重新生存的“僵尸企业”,其成为较为主要的处置办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比如:对债务条件进行修改、对其资产进行清算还有债务转股等,使“僵尸企业”的债务得以清除,将全部的重心放在公司重组之后的运营以及业务方面,谋求长远的发展。鼓励产能过剩的行业合并和重组,将有助于清理“僵尸企业”,形成一些优秀的竞争性企业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所以,不管困难有多大、压力有多大、阻力有多大,对“僵尸企业”的处置,还是要加大力度,要一往无前,要坚决果断。也许,它会对居民就业和金融
45、风险防范带来一些压力,但是,主动求解状态下的风险和压力是可控的、能化解的。如果是被动状态下的应对,风险和压力就难以控制,并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更加全面、详细、能够覆盖全领域的“僵尸企业”处置计划,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全面统筹、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有序推进,才能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做好,使“僵尸企业”不要再过度占用社会资源与资金。尤其是资金,能够更多地向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对“僵尸企业”决不能委曲求全,而应当快刀斩乱麻,令其早日退出市场。11参考文献1何帆,朱鹤.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 J.中国金融,2016(13):25-27.2刘世超.我国“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成
46、因及策略研究 J.会计师,2019(04):14-15.3朱舜楠,陈琛.“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策略 J.改革,2016(03):110-119.4左斌.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的思考 J.现代商贸工业,2019(30):97-99.5孔繁成.中国僵尸企业测度分析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85-88.6孔繁成.僵尸企业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现代管理科学,2019(07):60-62.7徐斯旸.僵尸企业债务处置路径研究 J.新金融,2019(05):60-64.8顾国达,吴宛珊.金融市场竞争、政府干预与僵尸企业 J.浙江大学学报,
47、2019(49)03:130-147.9张海燕.“僵尸企业”的识别、现状及对策研究 J.丘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52-55.10杨宇焰.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J.西南金融,2016(06):19-22.11Caballero R J, Farhi E, Gourinchas P O.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GlobalImbalances and Low Interest Rat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01).12致 谢四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也即将宣告着结束了,我即将告别人生中最美好的校园生活,踏入社会。回首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成长的路总会磕磕绊绊,人总会在那之后才懂得很多道理。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在我学习成长路上给予我帮助的人们。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明珍老师,他为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指导,在写论文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感谢他在忙碌的工作中依然能为我们解疑答惑,我会牢记从李明珍老师这学到的知识。然后要感谢的是我的辅导员马英子和朱雅文。马英子老师是我大学三年半的辅导员,大四下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