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战略研究摘要:2008年,影子银行体系便已悄然进入中国,这代表了我国金融的发展的巨大进步。我国银行影子体系正在飞速发展,并带动我国金融体系迅速成长。影子银行的出现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银行关于业务的漏洞。因为它作为市场需求催生的产物,为不合市场条件的贷款者和多余资金的往来搭建了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有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压力和竞争意识,促进其创新转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也不可否认的向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相比了发展更早更完善的欧美国家,我国的影子银行还是新生事物,结构简单,体系不完善,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如复杂性、
2、隐蔽性、传染性等风险,并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监管。影子银行关于场外的交易保持“神秘性”、不透明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杠杆率,区别于我国商业银行中大部分都是零售模式的特点,我国金融市场很难对其做到完善的监管。也就是说,影子银行有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最终会诱发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他国实践提出合理的建议,对我国影子银行未来的 发展和监管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丰富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促进金融市场健康运行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将首先分析影子银行引入我国经济市场的背景,在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影子
3、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中国经济市场下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发展的策略。帮助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国经济市场,影子银行,监管A strategic study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regulatory systemAbstract:In 2008,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has quietly entered China, which represents the great progress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Chinas shado
4、w banking system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driving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shadow banking is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which largely makes up for the loopholes of Chinas banking business. As a product of market demand, it has built a
5、 bridge for the transactions between the unqualified borrowers and the redundant fund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caused the pressure and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original commercial banks, promoted their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on the other hand, s
6、hadow banking also undeniably challenges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which have developed earlier and more perfect,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is still a new thing,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imperfect system. There are many risks that can not be ignore
7、d, such as complexity, concealment, infectivity and so on, and lack of perfect supervis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hadow banks over-the-counter transactions remain mysterious and opaque, and have a high leverage ratio. Unlike mos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they are retail mode, so it
8、 is difficult for our financial market to perfect its supervision. In other words, shadow banking has certain potential risks, which will bring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induce serious systemic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
9、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ther countries, which will enrich the theory of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This paper will first analyze t
10、he background of introducing shadow banking into Chinas economic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adow banking, elaborat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regulatory system, summari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hadow ba
11、nking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s economic market, and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shadow banking regulatory system. We will help financial markets operate steadily and develop healthily.Keywords:Chinas economic market,Shadow banking, supervise 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
12、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市场的背景分析1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1.2 文献综述21.2.1 国内研究21.2.2 国外研究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31.3.1 研究方法31.3.2 研究内容3第2章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现状42.1影子银行的概念42.2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52.3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6第3章 中国经济市场下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83.1监管主体及目标定位不明确83.2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83.3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93.4内外部控制体系不完善93.5经济市场下监管制度单一,缺少独立性与协调性10第4章 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发展的战略114.1锁定监管主体
13、,定位监管目标114.2扩大市场信息透明度,增加信息渠道114.3改进及规范监管的法律条文,作为监管战略的保障114.4加强对影子银行内外部风险的监管124.5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结构12第5章 总结13参考文献:14致谢15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市场的背景分析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是在2007年由美联储所提出的,至今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体系,它是一种信用型的中介体系,而且它不属于银行的监管范围,并且还可能引发出一系列的风险问题,例如系统风险、监管套利等等。影子银行体系虽然不归银行监管,也不属于银行体系,但确确实实的在发挥着事
14、实上的银行功能。在2008年,世界爆发了一场范围广、冲击大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迅速衰退,虽然中国没有受到此次危机带来的巨大伤害,但是金融危机仍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被全球的各种因素所压迫,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都需要靠外需支持,但2008年注定了中国不能再自力更生。而且影子银行概念本身的出现,恰恰迎合了中国金融深化和经济改革发展的这一步骤。在影子银行到来之前,我国传统的正规商业银行,以信贷业务为主,还承担一定的融资业务,这些业务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相关的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并且业务本身还存在效率低、服务差、资源浪费等情况。在这等条件背景下,中国的影子银行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概念反而
15、让困难重重的传统商业银行成功的另辟新径。虽然早期发展水平较低,起步较晚,也缺乏一致的统计口径,但也相应的增加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所以中国这个阶段的影子银行业务更像是“创新类信贷”业务,或者说是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之后伴随中国金融深化和经济改革发展,使得影子银行体系蓬勃发展,经过蓄势待发的准备,影子银行在中国从无到有,几经波折,直至今日,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受到了国内和国外金融界、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都是经过发展后必然产生的的结果。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力。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中对原经济模式带
16、来的冲击,推动了各大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转型,但同样会面临冲击带来的诸多摩擦。影子银行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与漏洞,但是原始的监管体系缺乏独立性、协调性,最主要的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本文针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制约和完善其弊端,促进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磨合。有利于我国影子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更能稳定社会安定,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研究谢菲(2019) 谢菲.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9-07-15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过程、问题的严重性、战略的针对性以及实施战略的具体细节。罗意洲(2019) 罗意洲. 我国影子银行
17、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问题以侨兴债事件为例J. 现代商业,2019-11-08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瓶颈提出了以加强对影子银行内外部风险的监管,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及内容,建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监管内容等措施。申洪亮,李本光(2018) 申洪亮,李本光.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10-15对我国影子银行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管困难,重者可导致欺诈等金融犯罪行为。实施加强信息披露,增加市场透明度的策略。我国学者研究了影子银行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针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缺陷和遗漏,总结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内外部风险的监管力度,针对性的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及内容等重要措施。1.2.2 国外
18、研究Veron Veron. Alcune considerazioni sullo Shadow Banking SystemJ. Studi economici,2011-11-08在2011年指出,各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业监管的政策只会导致金融效率的低下,所以建构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统一监管模式十分重要,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新形式下的必然要求。Nicolo&Kwast(2013) Nicolo&Kwast. Prevent the risk of shadow banking from spreading to banksJ. Current Digest
19、of the Chinese Press,2013-12-27主要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将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和国外相比较,得出了中国影子银行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风险的结论。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迅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整合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力求寻找到最适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制度和风险预测体制。Krugman(2010) Krugman. Regulating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J.Wall Street & Technology - Online,2010-10-04认为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渐提高,毕竟其为经济发展
20、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所以它应当像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救助。以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丰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内容。针对目前影子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问题,重点在私企管理力度和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关联性这些要点。因此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影子银行意义非凡。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 研究方法笔者在撰写本课题时主要运用到了三种研究方法:(一)查阅法,数据资料主要有由百度搜索引擎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机构筛选获得,精确阐述影子银行在监管方面的作用、力度、短处。同时通过知乎网络问答社区向民间征集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态度和修改监管体系的建议。(二)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
21、发展近几年的情况进行数据调查、整理、分析,结合国内外以往的经验,本文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并找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问题,以及加速这些问题的因素,找到针对性的监管方法配合宏观调控,整理出适合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方针,形成经济基础搭配上层建筑的发展模式。(三)对比分析法,分析作为发达国家的的美国影子银行监管模式,以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为主,与之进行对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的策略。最后根据实际国情进行修改,总结出适合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战略部署。1.3.2 研究内容我国影子银行近几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不少问题。本课题一共分为五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
22、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内容等;第二章节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我姑父影子银行发展的情况,以及影子银行的监管体制;第三章节主要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四章节针对第三章节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策论;第五章节是对本课题的一个总结,也总结了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战略。第2章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现状2.1影子银行的概念在2007年的8月份,美联储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座谈会,保罗麦卡利在会中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并将其定义为:影子银行与目前全国的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同,影子银行不受到相关监管
23、部门的监管,它主要的业务是对闲散的短期资金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影子银行无法使用PDIC存款的保险,因为它没有获得美联储的贴现贷款。而且,影子银行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机构名称,它也可能是一种理财产品或是银行,只是这种类型的银行不计入到信贷业务的范畴内。在早期世界各国对于影子银行的态度不明了,也没有统一的关于影子银行的概念。2011年,G20首尔峰会上,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文件: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文件中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影子银行不属于实体或者正规银行系统的范围,不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影子银行是一种中介体系,包括对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对存在缺陷的风险转移
24、和杠杆化等一系列的系统风险问题。而且影子银行不存在有监管套利等风险问题,可以对影子银行的整体框架进行勾画,在探索中进一步明确影子银行的体系和范围。影子银行使用率最高的是美国,包括有债券、投资银行、基金、货币基金等等各种非银行类型的金融机构。美国的影子银行把吸收到的大量银行贷款进行证券化,从而实现信用的扩张,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转换,转换成为证券化的信贷关系,影子银行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但是确确实实在使用银行的各种功能。中国对影子银行的接触较晚,在将影子银行引入中国之前,中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并且将大部分的信用机构收入到监管体系的范围之内,实行监管。在2013
25、年的4月份,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文件中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中国对于影子银行划分的依据是,参考了国际中对影子银行概念界定影响力较大,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国际理事会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根据影子银行的概念和体系,把中国的影子银行划分为5种领域: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理财产品、其他金融机构、民间集资。影子银行可以用“双刃剑”来比喻,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中,它既会带来积极正向,也存在着消极被动,两者之间相互博弈影响着金融体系的创新与稳定。积极:影子银行辅助传统银行体系的改革和升华,最为明显的便是逐步增长的表外业务,很好促进了金融创新,还一定程度上
26、提高了融资效率;消极:影子银行及其运行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变就意味着新的风险,新的挑战。因为在2008年美国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时,影子银行几乎是同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2.2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在2017年末,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已经十分迅速,资产规模突破了60亿元,(如图一),大数据看起来还是十分客观的,但是该数字相较于2016年的资产规模来比,仅仅涨了1.7,浮动情况微弱。2017年,中国的GDP值迅速增加,早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GDP值就已经开始超过了影子银行的总资产,并且迅速增长,这也导致了影子银行的资产在GDP中的所占百分比从最高86.7跌到了79.3。在2018
27、年,我国采取了相关的风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金融体系的关键性,但是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导致民营企业的信贷渠道变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从广义分析,影子银行在GDP中的占比为68,具体数额为61.3万亿元。但是在2019年的上旬,影子银行下降了1.7万亿元,具体数额为59.6万亿元,从68下降到64(如图二),金额降低到63.42万亿元,到达了最低水平,总计下降了约23。从2019年的七月份到2019年的八月份,仅仅一个月就减少了133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府把政策重心转移到稳定增长和放慢去杠杆的步伐上,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也会稍微放缓,但不代表政府会转移工作重心。数
28、据来源:新浪财经表2:影子银行资产与GDP的占比 单位:万亿元时间:2016201720182019资产:64.565.661.363.42GDP占比:86.7%79.3%68%64%数据来源:2019年10月6日,中证网-中国权威的证券财经资讯网站官方发布政府面对浅经济逆风的情况,才去了降低杠杆的攀升率,使在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共进的措施。在2019年中国影子银行的缩减率逐渐平稳,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对融资环境的压力,特别私营企业。但如果要保障影子银行的监管打击,必须要实现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要对资产管理者存在的风险进行大幅度的降低。影子银行的活动减少,银行体系
29、之外的杠杆率的提升也在趋于平缓,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传染活动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从整体来看,水平依然呈较高的趋向。这表示监管力度会放缓但需要保持可控范围。2.3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顾名思义,是用监督和制约或解决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影响中国经济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社会和谐稳定而存在的监管体系。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较于外国起步晚,针对性的监管体系也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影子银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其融资规模也随之迅速膨胀,有发展必然有风险,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我国之前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更多的是限制金融市场,限制影
30、子银行因发展过快而变得“畸形”。我国在相关文件中制定了对于担保公司、信托机构与典当行的监管制度,但是缺乏权威性与约束力。我国大多数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督没有到位,存在着松散且浮于表面等现象,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监管机构的不作为导致实际监管中存在着许多盲区,使得市场风险日渐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子银行如果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托于相应的监管框架下合理规范的经营。金融行业在进行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监管政策与领导者。在发展金融的同时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扩大危险可控性。影子银行发展初期由于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以及上级领导力,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呈现“野蛮生长”的模式,同
31、时也积累了许多金融风险隐患。2017年以来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去杠杆监管措施,预示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时期即将过去,迎来的是具有统一性与全面性的监管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影子银行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向规范化与透明化。具体来说,相应的 资产管理业务与同业业务会在鲜明政策的引导下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下去,同时过度风险业务与杠杆风险业务将得到有效地监管。各大银行创立的子公司填补了风险隔离机制的漏洞,使得整个体系更加完整化、正规化。不同的金融机构与业务产品之间的风险关联和风险传染将得到有效控制。信息更加完善透明,同时对于影子银行的规模以及风险有更加准确的界定、度量和预警机制。全面统一化的监管机制体系建立
32、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影子银行模式的转型是一个较为长远的计划。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杠杆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融资。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造成的压力,监管体系的推进应当紧跟财政货币政策的变化步伐,同时对于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也要保持持续关注与跟进。从而避免因监管过当、流动性收紧等影响造成宏观经济的不平稳运行。第3章 中国经济市场下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3.1监管主体及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子银行准确的说是一种规避传统银行监管的功能,它既可以是第三方机构,也可以是银行理财产品。但针对它的监管体系发展较晚,且监管机构受其它官方机构制约和干涉。2014年09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
33、明确指出中国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监管主体的规定存在主体不明确、多头监管等问题,影子银行与人民银行在监管协调机制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也是合作协调机制建立缓慢并且难以完善的主要原因。影子银行同样采取的是金融分业监管模式,以人民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地方监管机构在财政以及人员分配上存在缺失,双方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甚至存在相互举报等恶意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双方的合作很难形成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人民银行为了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弥补失去监管权后对于银行信息存在空白或是不了解等情况。为了制约这一现象提出了“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这种履职模式被银保监会认为存在越界捞权的嫌疑,认为其推出的履职
34、模式超出了人民银行自身职责范围。综上所述,在对于影子银行进行监管时,主体与对象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履行监管中存在针对性问题难以解决,形成相应的矛盾以及隐患,甚至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样的还有间接监管银行与影子银行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主导问题。人民群众只了解为既规避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严格监管,又行使了传统商业银行功能的机构就是影子银行,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需要影子银的监管机构及时的、正确的加以引导,避免监管出现掣肘,不利于影子银行在市场的稳定发展。3.2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影子银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监管体系却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整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致于无法预测和掌握影子银行在运行时的各种风险,
35、甚至会引起的欺诈等金融犯罪。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2011年6月在厦门发生的“融典担保”资金黑洞事件,该事件的公司属于民间借贷,当时民间金融“泛滥”,正规体系一定程度上作为不够,各大监管机构、交易所和行业协会没有做到互通有无,没有及时的分担官方担保机构的压力,做到共享汇总数据,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公司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各大机构与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互助效率决定了影子银行是否活跃、是否建康、是否稳定,不得不重视。影子银行可分为金融理财产品、信贷业务、民间机构等领域,有价值且完整的信息并不多,交易信息也不够透明。就拿商业银行外包的企业来说,尽管中国颁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作用微乎其微,大部分企业依
36、旧缺乏自觉性和完整性。他们披露信息的时候投机取巧,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对企业来说无关紧要,不利的信息就想方设法地隐藏或篡改。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投资者投资失败的风险,还让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变得异常艰难。3.3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过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经济市场,影子银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它的监管体系却没有做到同步发展。在监管机构效率低下的阶段,影子银行带有各类金融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等。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缺少坚定有力的法律条文作为后盾。少了法律的支持,影子银行的发展道路坎坷万分。以P2P平台为例,审查难度低,以高收益作为诱惑,集资不受银保监会核准
37、,是信用高风险。但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来治理。说明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是落后于其自身发展速度的。监管缺乏完善法律支撑,国家对于影子银行也没有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在不同的法律中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也只是稍有涉及。影子银行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指导,缺少了最重要的“武器”。所以,我国必须要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讨论,这对影子银行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明确了上述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与之对应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别是以法律法规为主的金融监管机制。3.4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早于影子银行的出现,只是随着影子银行的兴起,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38、也逐步放大。影子银行本质特殊,既可以是第三方机构,也可以是银行表外业务,其多面性放大的控制体系的缺陷。众多的民间企业因为影子银行的这层关系导致管理层级矛盾不断,办事效率低下。再加上风险控制落实不到位,相关的控制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较低,而且我国的经济环境正在快速更迭,导致出现了无法应对的局面,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标准的迷糊、系统机制低效化和缺失化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会造成对内部风险的错误判断。例如在2017年,浙江稠州银行宁波分行在发展和经营过程当中就呈现出了很大的风险管理严重低效的情况,甚至还存在有各种违规的、不合法的操作,导致了内部控制存在有很大的漏洞,出现了很大的风险隐患,相关的银行
39、监管局针对此现象对银行进行了一百万元的处罚。3.5经济市场下监管制度单一,缺乏独立性与协调性中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关键就在于规避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创新性的生产金融产品,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加经济市场服务。相应的需要多样性、针对性、有效性的监管措施。市场是变幻莫测的,影子银行也是日新月异的,监管体系同样发展,单一的监管体系只会阻碍影子银行发展。论一行两会,皆有久远且优良监管机构,促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影子银行初期的作用微乎其微,即便后来发展壮大,也有个别阶段处处受到一行两会的干涉和制约,最根本的就是没有独立的监管体系,且监管机构也与一行两会的机构矛盾不断,缺少没有协调性。随着经济市
40、场的稳步发展,影子银行的形式会更加丰富多样,业务往来更加频繁,必定会与各大机构产生交叉现象,出现监管真空的问题,以至降低监管效果。因此影子银行监管机构的协调性同样不能忽略。其中频繁被“点名”的便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阿里巴巴持有相关监管部门颁发的银行牌照和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双牌在手。但是监管局认为,根据统一的影子银行的标准,阿里巴巴的影子银行活动不符合管理运营的标准,例如杠杆率过高等。第4章 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发展的战略4.1锁定监管主体,定位监管目标中国影子银行在运行中,主要的方式有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服务平台和第三方信贷这三种形式,监管机构必须明确其
41、中的具体监管对象和主体,针对性监管始终时监管体系最有效率的手段。相关监管机构在政府部分的授权下,有权利对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的监视,如果发现有业务出现异常的情况,对金融系统会存在威胁,并且可能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时,监管机构有权利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提高影子银行或相关业务的监管标准。4.2扩大市场信息透明度,增加信息渠道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不完整会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带来了不少难题。提高影子银行系统监管刻不容缓,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针对性的建立信息完整披露制度。监管机构应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增强信息共享的透明度,加强信息共享披露的效率,实现各个监管机构、交易所与各行业协会在
42、金融统计标准上的一致化,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而且还得同步跟进影子银行逐步发展的过程,实时更新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有效性。对于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的公司、企业,地方监管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强制实施手段达到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尽量降低交易对象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确保影子银行健康持续运作。4.3改进及规范监管的法律条文,作为监管战略的保障法律监管是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做保障,才能充分发挥监管体系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因此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及内容刻不容缓。影子银行不同时期的存在形式会带来各式各样的潜在风险,所以要及时的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解决这些潜在风险,因为及时的监管法律法规可
43、以让投资者走在风险的前面,提高监管机构的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引进影子银行的时间较晚,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条文作为监管体系的作为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稳定,所以在今后的监管政策建设中,必须按照中国影子银行的实际情况实施新的立法。首先是监管机构的运行,做到其他机构的分工要明确;然后是建立影子银行的全方位监管体系,确保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最后是严格监控其金融业务往来或者第三方机构的合法性,资金来源、资源配置都需要把关,防止中国经济市场出现资源内耗以及增加流动性风险。4.4加强对影子银行内部风险的监管一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步改进内控制度,确保其行之有效。严防内部
44、控制建设流于形式,要求及时优化更新迎合新要求。二应根据自身特点,是实施风险防火墙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贯穿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杜绝内耗。三是把关内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防止出现滞后或重叠,改革创新监管模式的同时,需要严密监控缺陷所在,及时改正既可以保证效率,也可以控制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四是强化对内部人员资质的考核与要求,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与时代先进性。实施责任制度,完善员工薪酬的管理,对高层管理者进行一定的约束,防止其做出不法行为。五要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建设。影子银行不是相应市场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所催生的产物,它的横空出世并不带有内部遵从性,给影子银行的内控造成紊乱或不合理是不可避免地。要
45、想有效控制以及防范风险,需要对应的改善市场机制建设,才能对其内部建设有效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4.5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结构金融创新是经济改革的主要体现,确保金融体系处于健康状态下,推进金融自由化,促进经济市场的全方位发展,影子银行作为原动力,其地位自然水涨船高。监管机构在影子银行在监管高效率的同时,要辅助其业务的创新,监管制度也得同步进行修缮,减少创新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同业拆进业务,优化市场机构,但是针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其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必须确保业务的正常交易。第5章 总结目前,我国的影子银行正在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巨大的风险调整
46、。在我国金融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之下,中国应当发挥出最大利益,对影子银行的不良影响应当科学的面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此外,应从风险预防和监督的角度采取更全面的措施,并根据多种风险的定义,从内部和外部进行监督,使中国的影子银行能够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得以更规范健康的运转,使我国经济能够“稳中求进”,迈出新的一步。此外,二十一世纪下经济发展飞快,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样化,影子银行只会以更加全面,更加完美的方式登上经济市场这个舞台,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中国的经济水平可以遥遥领先。因此,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从多方面展开对它的控制,确保其处于健康发展的
47、状态,这对我国的经济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罗青青.中国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 2陈思.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纳税,2018(31). 3邹文婷.侨兴债违约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4赵栩.关于规范发展我区“影子银行”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16,(1):43-45.5吴红毓然,韩祎.广发行侨兴债“萝卜章”清算J.财新周刊,2018(1).6周熙雯.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研究J.现代商业,2018(18).7曹渝丹.中国式影子银行表现形式及监管研究J.中国商论,2018(24). 8王晓.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9巴曙松.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趋势J.清华金融评论,2017(11). 10马明雪.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监管J.商情,2018(14). 11俞燕,陆玲.谁推倒了侨兴债事件的多米诺骨牌J.法律与生活,2017(6).12 Paul Krugman. Rethinking the retur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the 2008 economic crisis M. Translated by Liu Bo. Beijing: CITIC press, 2009:102-10413McCu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