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下】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下】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材料一: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
2、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
3、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猢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
4、纪逐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来自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
5、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
6、的身体,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选自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材料三: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 (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罗爽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人民能用
7、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体现了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智慧。B.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发明了成功率高的“熟苗”接种法,这些得到伏尔泰赞扬。C.巴斯德意识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D.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B.宋代丞相王旦,因孩子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人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成为史
8、料记载最早的人痘接种成功案例。C.清代医书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用“人痘法”接种天花疫苗,是将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鼻孔内,出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免疫力。D.英国的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预防天花,从而创造出来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葛洪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可以证明原始疫苗是物理方法制成。B.因为“时苗”毒性大,会威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中国古代人民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C.巴斯德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他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里德招募志愿
9、者参加的实验,虽然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熟苗接种非常安全,接种后不良反应比例很低。B.采用时苗法接种人体,毒性大,安全性低。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D.无论时苗还是熟苗,对天花病毒都能起到防护作用。5.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被遗忘的戍者潘灵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殖边队的士
10、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声音。但后来,这些声音被士卒们粗重的鼻息覆盖了。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躁不安。队长郝成璧已经失去了前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麂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璧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影处
11、看。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是个清朝老兵!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模样。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站住。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神圣,为何犯我国境?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的士兵、管理边境的。但喜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辫子都没有,还冒充国人?辫子?尹默君说,大清都灭亡二十
12、多年了,谁还留辫子?你说啥?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在叫“中华民国”了。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桩一样直挺挺倒在地上了。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掐着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璧赶紧过来。昏迷的老兵醒了,他半睁的眼角有泪水流出。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麂子岩哨所,我是守兵。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蜓。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说来话长,老人
13、指了指哨所对郝成璧说,你是长官吧?我带你们去,这哨所,我得亲自交给你们。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还当个鸟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个猎人数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后来我成功了,成了它们的王中王。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们。我有时无
14、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
15、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群猴子为啥跟我这么亲了吧?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郝成璧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开了。翌日清晨,尹默君被
16、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没的麂子关,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标志辫子。当老兵得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D.老
17、兵名叫赖小四,在麂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麂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达麂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B.麂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代,但引人遐想。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但读来饶有兴味。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地域特点。8.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
18、要。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富意蕴。(5分)9.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
19、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亦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枪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曰:“有国有家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陈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陈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大而言之,为君之道;小而言之,为将之法。
20、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太宗曰:“诚哉。朕常临陈,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臣斯须不敢失此诫。”(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观A此城不甚固B以三军C锐气D四面E攻之F不移G时可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下 山东省 济南 中学 2024 届高三 第二次 高考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