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 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中国诗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法,即关于诗歌写作的法则和技巧。“法”通常具有法则和方法两层意思,习惯上称为“诗法”的著作主要讲的是诗的基本规则和文体特征等具有一定规定性的、必须遵循的东西,谓之“格”,并由此形成中国诗学的主要著作形式之一:诗格。而“法”或“法度”在诗歌批评的语境中,通常是指声律、结构、修辞等各方面的手法与技巧的运用。中国诗学对法加以关注并奠定以诗法为主体的理论结构,应该说是在唐代。六朝时代的抒情观念经过本体论、文体论的陶冶,到唐代“沉淀为对各种不同的法也即通过技术性把握而获得的有节制的表达的寻求”,于是以作诗的规则和修辞技巧为中心内容的
3、狭义的诗学兴起,并形成以诗格为主要形式的著作方式。然而,后人对这类著作似乎并不重视,由于初、盛唐的诗格及诗法著作大多已亡佚,到元明以后,这类专讲声律规则、诗体特征和修辞技巧的诗学启蒙书成为村学究的专利,论诗者无不鄙薄之。到了北宋,层出不穷的诗格、诗话著作使诗歌技法的探讨在逐步深入、细密的同时,也日益流于琐碎苛细。于是江西诗派起而矫之,发挥苏东坡创作论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思想,倡“活法”之说。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与言活法矣。”就是最死板的八股文,也讲究“文无定体
4、,在其人之自得何如耳”。总之,反对机械地拘泥于法,强调用法、驾驭法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即由有法至于无法,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关于技巧的基本观念。纪昀唐人试律说序提到:“大抵始于有法,而终于以无法为法;始于用巧,而终于以不巧为巧。”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学关于技巧观念的完整表达由法而达到对法的超越。(摘编自蒋寅至法无法:中国诗学的技巧观)材料二:“至法无法”说明了中国文论里创造的意义在于彰显创作者的生存深度,而不在于所谓的个体的独异性,故而创造并不以形式的新异为目的。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艺术着眼于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方法,中国人更多地将艺术看做一种修养和生活方式。故此,以西方现代自
5、律的纯艺术观念来研究中国艺术无疑会削足适履美国汉学家帕克斯指出:“西方将审美作为经验的一个特别种类而独立出来的倾向在中国人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在中国,审美和伦理都是与为追求精神和身体上的康乐而进行的修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一般不喜欢分类这可以从其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和园林建造等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贯通之中得到明证。”故此,法度在中国文艺理论里虽然是关于技艺能力的,但是这些技艺的艺术创造论与伦理观念相一致,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特殊之处。将技艺与作者的品格相关联并不仅仅出于一种教化的道德立场,而是说对于创造而言,道德境界实实在在地对艺术的创造产生了影响,艺术家的精神境界确实地影响了作品的境界。
6、西方的创造观与中国的修养艺术观差异就在于,自我的修养需要超越自我,而创造则是个体的自我意识的极度扩展,金观涛指出:“把现代艺术的本质定义为否定公有现实而崇尚个人的特殊感受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这恰恰是西方现代艺术最根本的困境:我们无需多说现代艺术发展中这些表现不断纯粹化的过程,它既是一种艺术的解放,也是一种表现的狂欢,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丰富缤纷的形象。但是它带来的后果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就是艺术作品公共性的丧失。”创造与修养的艺术观差异就在于,自我的修养超越自我的方式是虚静,而创造对自我的超越则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这恰恰是现代性最根本的困境。西方的认识论研究带来了身心割裂的负面后果,对比西方
7、传统中的身心二元的哲学传统,中国传统中的身心一如明确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动、完整恰在于身心一如基础上心之于身的主宰,正是中国的这种身心一如揭示出人的精神超越之可能的条件,为在现代社会仍能延续中国几千年来那份对家国天下的担当意识和济世情怀找到内在的根据和动力。在中国美学里,自然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为人类的精神提供了安顿之所,艺术创造来自一种虚无的精神状态,艺术家以无为的境界与自然相遇。文艺之所以要付诸修养就在于,文艺是人的精神存在的方式,是人类通向道的境界的途径,最终人在自然中得到了安顿。文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效果。“至法无法”的理论意义就在于此。(摘编自刘毅青“至法无法”论的当
8、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法”常指法则与方法,而“格”在“诗法”著作中,主要指诗的基本规则和文体特征等具有一定规定性的、必须遵循的东西。B.吕本中认为,具体法则是固定的,可称之为“定法”。而“活法”则要打破规矩,要求诗人实现“出于规矩之外”的艺术创新。C. 之所以创造不以形式的新异为目的,是因为在中国文论中,创造的意义在于彰显创作者的生存深度,而不在于个体的独异性。D.金观涛认为,人们已普遍接受将现代艺术的本质定义为否定公有现实与崇尚个人特殊感受,这带来了艺术作品公共性丧失的后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诗学热衷
9、于研究作诗的技法,但元明后,论诗者又根本瞧不起这些书,将它们视为浅陋而缺乏价值的东西。B. 材料二就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至法无法”这一观点,在理论的语境中对其意义进行阐发,彰显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C.中国艺术着眼于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道,若以西方现代自律的纯艺术观念来研究中国艺术,无疑是生搬硬套。D.中国传统中的身心一如揭示出人的精神超越之可能的条件,比西方传统中身心二元的哲学传统更加具有审美价值。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 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B.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C. 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
10、卷后:“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D. 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4. 中国诗学的技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5. “至法无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中关于技巧的独特理念,具有哪些深远的当代意义?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11 (本题共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1944 年春末,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他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上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几乎是被她的舅妈拎着放到我们面前,中年妇
11、女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希望了,就当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师傅说:“我要她的照片。”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怪不得我刚才一直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烧焦味。小卿说:“我娘没死。”舅妈最终还是找到了一张被小卿藏起来的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
12、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她喋喋不休。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面对草稿,他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师傅紧皱眉头。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舅
13、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师傅说:“不能。”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
14、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我背着画夹和师傅一起回到店里。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伴随着一股烧焦的味道。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1951 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我觉得眼熟:“
15、好的,把照片给我。”“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没有照片我画不了。”“我是小卿。”她说。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
16、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一位炭精画画师应邀为女孩小卿失踪的母亲画像的故事。B. 从小卿最初的言行可以看出,她是抗拒师傅为其母亲画像的,因为她相信母亲还活着。C. 重画的过程极其艰难,并非因为师傅画技生疏,而
17、是因为仅有一张泛黄难以辨认的照片。D. “我”潸然泪下,不仅因为“我”知道了师傅的真名,还因为“我”了解了背后的真相。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文中,“烧焦的味道”这一细节多次出现,它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还强化了悲痛、压抑、神秘的气氛。B. 文章一波三折,以照片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通过画家杨宝丰一次次画像时的复杂心情,设置悬念、铺垫结果。C. “枪炮声”是文中战争的代表意象,枪炮声的持续推进,暗示了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趋势。D.小卿在烈士纪念堂找到母亲照片这一情节将作品推向高潮,使读者恍然大悟,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和高妙之处。8. “师傅”这一人物
18、形象在文中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有评论家评论本文“体现了艺术创作显与隐的统一”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19、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
20、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望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节选自孝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爱敬A尽于事B亲C而德教加D于百姓E刑E于四海G盖天子之孝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慈父见背”与“府吏
21、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见”字用法相同。B.“当侍东宫”与“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C.“雅”,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D.“无念尔祖”中的“尔”与“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的“而”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了自身命运的坎坷与不幸,为后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B.材料一中,作者用“前”“后”“寻”等字,陈述自己深受晋朝器重,剖白终身难报皇恩的心迹,表明自己有奉诏之心。材料二中曾子之所以躲避孔子,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耳朵很不灵敏,羞愧自己无法知晓其
22、中深奥的道理。D.材料二中“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句,精准地强调了孝作为道德之根基、教化之源泉的重要地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1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诸侯之孝的具体内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月下笛张炎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
23、,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注】词人创作此词时距南宋灭亡已有二十年。连昌:唐代宫名,在河南宜阳西,多植柳。谩(mn):无端。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南齐书有其传,谓之少有文才,喜谈玄理,丰姿清雅。这里词人是借之自比。杜曲:唐代长安城南的名胜地区,此借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孤云”寥寥几字,却尽显词人漂泊无依的凄凉处境,用简洁的语言述说内心的落魄与孤寂。B.词人想到那片曾经柳树成萌的地方,如今竟然“无多柳”。外面细雨淅沥,更增添了几分落寞与萧瑟。C.下阕的“半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蓉城 名校 联盟 2023 2024 学年度 下期 高中 2022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20122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