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论语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李泽厚从中总结出中国的“乐感文化”,他认为“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多重内涵。“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夫子得知马厩失火后,并没有关心自己的财产,而是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热爱。“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
2、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
3、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由于“乐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这就迫使中国的“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所以才会要求我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
4、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节选
5、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材料二:“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阐释。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躁动于殷周之际,其基本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
6、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
7、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节选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有( )(3分)A“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B“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的无比眷恋与喜爱,从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C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D“乐观”是一种表现为虽然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但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有( )(3分)A.材料一中“乐感文化”三重内涵应相互配合,才能将“乐感文化
8、”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B.材料一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对“乐感文化”的内涵进行阐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C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D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都有一定关涉。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乐感文化”精神内涵的有( )(3分)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C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D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孔子问曾点之志,
9、曾点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回答被后世誉为“曾点气象”。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曾点气象”中所体现出的“乐感文化”。(4分)5根据材料,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标志性特征,除“乐感文化”一说之外,还有“忧患意识”说,两者矛盾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仲尼之将丧冯至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
10、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
11、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
12、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
13、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后世,一定有认识
14、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第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
15、适当的话。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咳,疲劳啊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休息?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你去吧,我到房子里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一九二五年七月作(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16、一项是( )(3分)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
17、”“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8结合文本和你对孔子的了解,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泰山”意象的深刻意蕴。(4分)9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
18、,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犕请滑。郑文公怨(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犕。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
19、怒,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注。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子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节选自史记郑世家,有删改)注:僇,通戮,杀戮。1
20、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A兰事晋文公B甚谨C爱D幸之E乃私于晋F以求G入郑H为太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公,公,春秋时期爵位名;文,谥号,威严尚武坚强睿智的人死后可以谥为“文”。B. 与,指亲附。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中的“与”意思不同。C. 赐,指给予恩惠,赏赐。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用法不同。D. 蚤,同“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21、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无礼于晋”,这成为秦晋联军讨伐郑国的原因之一。B.郑国攻打滑国,郑文公不尊崇周襄王的说请,囚禁了周襄王的使者,并与周襄王兵戎相见。C. 晋国希望抓住叔詹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国难当头,叔詹主动赴死,以解决郑国此次危机。D. 郑国的公子子兰能够回国,并被郑文公立为太子,是因为外有晋文公武力胁迫,内有大夫利用母族优势进言帮助。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14.春秋之义
22、,即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其核心思想是忠君爱国。请分析“春秋之义”在叔詹身上的体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注】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即李聃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能而在下位的老子自况。髫(tio)年:幼童时期。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2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B.颔联写诗人人至壮年却只能在国史馆工作,是因为他早年堕入晋贤狂放不羁的遗风,“惜”字表达了他对自己年少无知的懊悔。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下 一下 山东省 济宁市 第一 中学 2023 2024 学年度 学期 测试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