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下】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诠释、新解读、新创造,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真正让非遗文化的优秀内容在创新表达中绽放时代芳华。推动非遗文化的内容创新,科技手段当仁不让,尤其是艺术和科技有机融合的影像作品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将其自然地融入火热生活与时代大潮。
2、非遗文化的荧屏亮相,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传统之美的再认识,也是引领观众对时代与生活的再感知、再体悟。释放非遗技艺在改善百姓生活方面的新动能,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核与价值理念,在时代进程中被传承和发扬。目前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 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使视听生产者突破了传统创作藩篱,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审美体验,也为非遗文化注入了创新的活力和再生的力量。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借助虚拟影像技术,呈现了地上建筑复原动画。此时文物不再是静止的,观众可以在“真实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的运动变化间,为鲜活的中国故事和先辈们对历史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所感动。
3、纪录片昆曲涅槃则让观众透过 VR“亲临”江南水榭楼台,一睹昆曲传承人穿越时空的对话。现代视听技术正在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一步步变为现实。当下的影像艺术创作既要深谙“内容为王”的真谛,也需要在全媒体传播中见真章,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故事积极走进大众视野。近年来,电视荧屏中的非遗文化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未来,在知识化、情境化、活态化方面的探索尝试,是非遗作品在年轻态创作与传播方面可以发力的方向。当更多电视作品用创新表达让沉潜在岁月深处的非遗宝藏焕发光彩,以沉浸化、移动化、交互化的融媒方式让非遗项目得以全息呈现,秉持中华美学精神让更多的中国非遗感染世人之时,非遗文化便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也就实
4、现了其应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闫伟、杨阳用影像彰显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删改)材料二: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多样等现实情况,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创新科技形式为文化新业态赋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人工智能(AI)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成本,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依托数字新技术使文化内容的呈现更为生动、更具沉浸式体验感,也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未来将催生更多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一方面,AI等新技术能够
5、助力文化内容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文化数字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文化产品创新的效率和呈现效果;另一方面,AI将不断促进创造力的提升,新技术通过跨形式、多形式的融合创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一直存在,且越来越丰富,因此,无论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还是出现之后,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载体一直在不断升级变化。而数字时代,随着人们对高质量、个性化、有创意的文化内容需求的增加,加之受AI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超大规模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语音、环境背景、音乐渲染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营造出更为震撼的效果,人们对文化内容生产的多元融合才有了更多的设想和展望。对于如何推动文化
6、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通二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这还需要跨界合作,即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人才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需要培养“AI 文化” 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文化产业,又能够理解创新科技的“能”与“不能”。有了复合型人才,还要打造面向文化产业的通用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开放新技术,让开发者无须重复创造,才能有效助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当然,科技催生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文化发展与复兴的重要一环。文化发展既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要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而文化产业中的大量数据、信息、知识的运用和再创作等,都需要加强原创性,确保内容安全不被侵蚀。因此,
7、自主创新高水平的科技体系对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我们要用科技自主为文化创新护航。(摘编自周志军科技力量赋能文化新业态发展,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用创新的形式加以表达,让其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站稳脚跟的基础。B.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的影像艺术创作需将“内容为王”与创新传播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生动的中国故事讲好。C.当前的创新科技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和传播方式产生影响,对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有一定助益。D.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载体的升级变化贯穿人类文化发展史,但是对文
8、化内容生产的多元融合拥有更多的设想则是进入数字时代后才有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遗文化的内容创新需要借助新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性转化,否则难以自然地融入火热生活和时代大潮。B.非遗文化之所以能吸引当代年轻受众,是因为它在知识化、情境化、活态化方面的尝试让其走进年轻人心中。C.当今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需要文化和科技兼顾型人才,还需要打造面向这种产业的人工智能平台。D.传统文化无论怎样和科技融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华佗五禽戏传承人将五禽戏的
9、功法改编成适合年轻人的舞蹈和操课形式。B.百度地图上线圆明园大水法三维全景模型,让游客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感体验。C.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技术将上万文化典籍数字化收藏,让典籍收藏更加安全可靠。D.某地政府以小视频形式将当地剧种推向全国,发挥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4两则材料都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但侧重点不同,请加以概括。(4分)5假如你的家乡有着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当地政府计划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对其进行大力推广。请你结合材料对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赶秋彭学明一个回闪,一队人马往那条路上呼喊而去。又一个回闪
10、,一彪队伍从这条路上踏歌而来。左边,是一路吆喝走着的少男少女。右边,是一路舞着长龙的少男少女。抬起头来。四面山顶,还是银锁银链银冠银圈匆匆而行的少男少女。一个民族唱歌跳舞尽情狂欢的日子。一个民族盛装打扮显示美丽的日子。一个民族交流感情寻根寻祖的日子。一个民族追赶爱情追赶收获的日子。湘西。苗乡。阴历七月初七、初八。很久很久了,这个民族从远古地带越过洪荒,辗转徙来。千辛万苦,千万里路,安居了,乐业了,却遭到了敌人的层层围攻。父母被杀害了,夫妻被拆散了,山林成了焦炭,田园成了荒草,房屋成了灰烬。巴贵当戎这个民族的英雄,与敌人进行了九十九个日日夜夜的大搏斗后,在立秋的时候,联合九十九寨的男男女女,做了
11、九十九台秋千架,搭了九十九个秋歌台,吹了九十九对芦笙唢呐,舞了九十九对龙灯狮子,赶秋!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缠缠绵绵的苗歌情话,热热闹闹的赶秋场面,逗引得敌人心神激荡,丢弓弃弩,都去赶秋。巴贵当戎与伙伴们立即取了暗器,内外呼应,关门打狗,全歼来敌。从此,为了忆念这位英雄,赶秋代代相传,年年相继,成了这个民族的骄傲,成了这个民族的重大狂欢节日。也是很久很久了,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苗族青年,英俊正直,倾倒了远远近近的所有姑娘,可无一人能够中意。于是他搭了秋千百架,让一百个寨子的姑娘小伙们于立秋这天荡秋千、赛情歌。赶秋于是多了一份爱情的憧憬、多了一份情调、多了男欢女爱的卿卿我我。四根木柱向天而立,数十块木
12、板悬空而起,这就是几千年不变的秋台。一面面三角彩旗,装扮成秋天的各种颜色,于深山旷野里猎猎飞动。一只老虎,颓然倒在秋台,这是纸的,是一种象征,一种人类战胜自然、善良战胜邪恶的伟大象征。旁边的两排猎人,手持长矛、梭镖和弓箭,威风凛凛,剽悍骁勇,一脸的庄严与豪迈。秋台下的人们,针也似的密密插满了台下,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在山野响着。穿着古老苗服的一男一女,各抱着一捆连枝带果的水稻、苞谷、高粱和棉花,在秋台上跳跃鞠躬,报告一年的好收成。这便是秋公秋婆!是秋天的使者,巴贵当戎与其夫人的理想化身。这扮演秋公秋婆的,是众推的德高望重者。立时,九眼铳轰然炸响,花灯花鼓、蚌壳龙灯,便在铳声中疯疯癫癫地舞向秋场四
13、方。整个苗乡欢天喜地。而秋千上,则是赶秋节最为风流的歌男歌女。这一群荡秋千的少男少女,很轻盈,很潇洒,悠悠扬扬,飘向空中。先是自由对歌,一个在秋千上唱了,另一个坐在秋千上接;后是罚歌代荡,谁停在最上面荡不起来了,谁就得唱,这纵然倒了霉,可谁都愿意。出一回洋相要什么紧?倒一回霉要什么紧?歌声里可有几多悱恻、几多温情、几多燃着烈焰的眼睛?那姑娘又停在最上面了,红唇未开,先见千般娇情。你听:哪条山沟出泉水?哪个高坡出太阳?哪个寨子来的哥?肯不肯过我的河?屋后山沟出泉水,屋前高坡出太阳。不要问哥哪里来,妹吔给哥做双过河鞋。一来二去,歌里生出酽酽的依恋与相爱,两个对歌的男女双双走下秋千,情意相邀,去赶秋
14、场。那剩下的,便顿生万般羡慕与激情,竞相登上秋千,让一颗心与自己的歌声高高荡起。来不及登上的,就干脆站在秋架下,你唱我和,我唱他应。广广阔阔的秋场上,立时摆出了百摊歌台,飞出万首情歌,造设千对情人。秋场上,熙熙攘攘的赶秋人,提着兽皮山鸡,挑了鲜蛋、鲜果来场交易。沿路陈列的首饰、银链,在风中听得见声音。贴壁而挂的花锦花带,展示着苗乡的智慧与色彩。摊摊点点的小吃小卖,如一张张风景画,新新鲜鲜地镶在这野山野地的野镜框里。这人山人海的夜晚,无论哪里,都不要怕。他们也一样,也是同样的兴奋,同样的激动,同样的目的。不管相识不相识,你都可以与她搭话、玩笑。在这样的时候,倘若你很勇敢却又不失分寸,那么你就很出
15、色,你就会赢得一个姑娘永恒的感情与恩爱,可是,千万别挑花了眼,看中人家的媳妇,这时的苗乡人,媳妇比女儿金贵,你半根毫毛也动不得,否则你会遭到一顿痛骂,甚至一顿打,那才叫打得好咧!有灯的地方,你看得见灯下人影幢幢。无灯的地方,你看得见手电明明灭灭。有灯无灯,你都听得见歌。少男的、少女的、老爷的、老妪的,一首一首,通夜都唱。就在这抑扬的调子里,满山满山的苞谷壮了,一丘一丘的谷子黄了,一坡一坡的梨子熟了,一架一架的葡萄紫了,一树一树的枫叶红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讲述了苗族赶秋的历史背景及其至今仍具有的鲜活生命力,突出了这一民族习俗的传承性。B
16、.赶秋台上的纸老虎和两旁的猎人,体现了苗家人民尚武剽悍的精神面貌。C.苗家人用歌声表达爱情,他们的歌曲率真热烈,表现了青年男女自由奔放的爱情观念。D.赶秋人带来的交易物品也在这样的场景中竞相展示,这是赶秋这一习俗的现代转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秋台上、秋千上、秋架下、秋场上等不同方位全面描写了赶秋的热闹场面,空间极为开阔,且调度得当。B.文章中男女对唱的歌词采用问答的形式,表达青年男女深沉内敛的情感,极具民歌特色。C.文章开头采用两组整句,展现了赶秋的少男少女活泼欢快的状态,渲染了热烈喜庆的赶秋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文章在选材方面
17、侧重于群像描写,不突出某一两个具体的人物,这与文章表现的湘西苗家风俗特点有关。8.文中关于巴贵当戎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语言是文学的第一粒金丹”,优秀的作家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请谈谈这篇文章体现出的语言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上与学士杨溥论人才,溥对曰:“严荐举,精考课,不患不得。”上曰:“此恐非探本之论若不素教预养则人才已坏犹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也。”溥顿首称善。冬十月,车驾巡近郊,驻跸雷家站,召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问曰:“唐太宗过此,非征辽时乎?”众对曰:“然。”上曰:
18、“太宗恃其英武而勤远略,此行所丧不少,帝王之鉴戒也。”广平、大名水灾,命蠲其租。六年二月,逮江西巡按御史陈祚下锦衣卫狱。祚上疏劝上务帝王实学,退朝之暇,命儒臣讲说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上览疏怒曰:“朕不读书,大学且不识,岂堪作天下主乎!”命缇骑逮至京,并其家下锦衣狱,禁锢者五年。时上方以博综经史自负,祚之措词,若上未尝学问者,故怒不可解。敕赐少师蹇之、少傅杨士奇、杨荣等御制招隐歌及喜雨诗。令北直隶地方,如洪武间山东、河南事例,民间新开荒田,不问多寡,永不起科。秋七月,帝幸杨士奇宅,时上颇微行,夜半,从四骑至士奇家,比出迎,上已入门,立庭中。士奇悚惧,俯伏地下言:“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上
19、笑曰:“思见卿一言,故来耳。”明早,遣太监范弘问:“车驾幸临,曷不谢?”对曰:“至尊夜出,愚臣迨今中心惴栗未已,岂敢言谢!”又数日,遣弘问:“尧不微行乎?”对曰:“陛下恩泽岂能遍洽幽隐,万一有怨夫冤卒窥伺窃发,诚不可无虑。”后旬余,锦卫获二盗,尝杀人,捕急,遂私约候驾之玉泉寺,挟弓矢伏道旁林丛中作乱。捕盗校尉变服如盗,入盗群,盗不疑,以谋告,遂为所获。上叹曰:“士奇爱我。”(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此恐非探A本之论B若不C素教D预养E则F人才已坏G犹浊其源H而求其流之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20、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B.缇骑,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也指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文中指后者。C.“永不起科”中的“科”指田税,与出师表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中的“科”相同。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社稷”代表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人才的问题上,杨溥认为重心在选拔和考核上,而皇帝用源头与水流的关系作比,强调了更应该重视平时教育和提前培
21、养。B.皇帝由巡察的地方,联想到唐太宗征辽,指出凭借唐太宗的英勇神武又勤于经营远方,尚损失不小,帝王应该以此为鉴。C.皇帝以博通经史自负,陈祚上疏劝说让儒臣给他讲大学衍义,使皇帝大怒,派人到陈祚家里抓捕并将他关押到锦衣卫监狱。D.皇帝曾经微服造访杨士奇家,等到杨士奇闻讯出来迎接时,皇帝已经进门,站在庭院中,这让杨士奇非常惊慌恐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上方以博综经史自负,祚之措词,若上未尝学问者,故怒不可解。(4分)(2)捕盗校尉变服如盗,入盗群,盗不疑,以谋告,遂为所获。(4分)14.文中皇帝为什么感叹说“士奇爱我”?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22、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送史将军王建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注】一作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唐朝的一位使者在吐谷浑去世了,派阿史那将军去把他的灵柩迎归,作者曾在边塞从军多年,作诗送别。铭旌:竖在灵柩前以标示死者姓名、官职、功绩的旗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汉家”,唐代边塞诗常常“以汉代唐”,如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B次句“旧将”,指阿史那将军,诗人称其为“旧将”,说明其往来两国之间已经很多次。C三、四
23、两句借景抒情,表达对史将军执行使命,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不辞劳苦的赞叹。D尾联实写灵柩到达长安后,路人读着铭旌哀悼,表明诗人对史将军胜利完成使命的赞扬。16后人评王建诗:“外厌藻缋(文辞华丽),内反精实。”(唐诗品汇)请结合本诗颈联谈谈你对这一诗论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2)赤壁赋中从侧面表现洞箫声幽怨动人的二句是:,。(3)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或。三、语言文字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下 一下 辽宁省 2023 2024 学年 下学 期期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