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下】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下】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农耕文化蕴含的伦理价值与生态智慧对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耕方式决定了宗族的基本结构,农耕文化与宗族结构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宗族伦理,是乡土中国的底色。宗族的人伦秩序与道德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就宗族内部成员而言,宗族建立了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使其不至离散,始终具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就宗族与外部人群而言,宗族为乡里社会提供地方防卫、兴修水利等公共设施,
2、并积极处理乡里冲突,建立宗族与乡里之间的秩序。总之,在宗族和家庭内部,在宗族与乡里社会之间,宗族协调并和睦父子、兄弟、夫妻、乡邻的关系,形成守望相助的共同体。宗族的生计模式建立起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联。费孝通认为,乡土中国是从土里长出的文化。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土地是人们日常耕作的对象,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令,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土地也是人们的居住之地和安家之基,人与土地之间具有一种亲密而深厚的家园情感。人与土地之间存在着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适度比例关系。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地,宗族因地制宜与土地之间建立适宜的生计方式。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宗族的内聚与整合确保了密集农业劳作得以顺利开展,土地、人
3、口、生计模式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平衡关系。宗族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扩展,“亲亲仁民爱物”(孟子),“民胞物与”(张载)。以宗族方式组织人群,进而扩展到自然方面也是亲近与和谐的关系。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土地的利用和再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乡村社会中,山水林田和聚落一体的景观格局,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合理利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摘编自周丹丹农耕文化与共同体建设)材料二: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如何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这就必须首先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
4、何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
5、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
6、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在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助于维系农耕文化的代际传递,强化农民把家庭责任和维护土地的责任、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有助于维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俎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
7、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传统村落是凝固的传统文化。”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建
8、设的重要基础,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从保护村落开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农耕文化与宗族结构密切相关,其含的伦理价值和生态智慧都对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乡土中国的底色。B.宗族始终具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既建立了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又与土地之间建立适宜的生计方式。C.只要明确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三个主要问题,就能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D.乡村的空间形态、生产方式和生活都对乡村文化的建
9、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乡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根基所在。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地不只是农民日常耕作的对象,还是农民的居住之地和安家之基,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由宗族的生计模式而建立起来的。B.宗族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宗族的基本结构是农耕方式决定的。C.乡村文化主要包括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文化和乡村节日与习俗四大类,而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相同。D.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收益者,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3.下列选项,不适合
10、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白鹿原一书中,白嘉轩是白、鹿两家的族长,他制定乡约,倡导所有乡民背通学习,并以此来领导和管理自己的家庭与整个白鹿原。B.明末清初李氏族人为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订立“输山碑”规约:“凡崎岖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下三丈,永禁开挖。”C.徽州文堂村的文唐乡约家法规定:“本族各户祖坟山场皆须栽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D.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劝谏梁惠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4.材料二在论述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党的二
11、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花园的小红王安忆小红大约有十二岁的年龄,长了一张特别白皙的圆脸。她要比乡里一般的同龄孩子身材高,也发育得好。要比较乡里同年龄的孩子,她就显得不够世故,脸上有时还会露出不谙人事的表情。比如,她就常常走近我们宣传队的地方,伸头看我们吃饭,说笑,排练。我们宣传队里的人,不知为什么,都有些讨厌她。当她探头探脑地出现时,正在说话的就会停下来,皱着眉看她。她也并不躲避,迎脸对住了看,一手把着门框。她手把门框的样
12、子也有些特别,就像那种娇小的孩子,却又不像,似要有意识得多,不那么天真。可说她不天真也是不对的,她的神情可说是相当幼稚,一点不像十二岁的年龄。乡里的十二岁孩子,要是日子再艰难些,可抵得上半个大人了。她睁大了眼睛,一无顾忌地看人,漆黑的眸子一转不转,简直像一个婴儿。有一次,她正向我们这里跑着她跑路的样子也有点怪,跑得很欢,雀跃的跑法,只有城里孩子才会这样夸张地跑路。可她的腿却略弯曲,身子略向后坐,步子略细碎,这就使她的身姿接近一个妇女,再接着说她跑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说:哟,忘抹雪花膏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雪花膏罐,拧开,挖了一团,抹在脸上。看得出来,他们那里的人,都很疼爱她。并不是那种拍着哄
13、着的疼爱,要比那更深一些。他们对小红的疼爱,似乎没什么表现,但是,却能感觉到他们很护她。别人,比如像我们的人,对她嫌恶的眼色,他们立即就感到了,这时候,他们又都变得很敏感。于是,就把她叫回去。但他们也不怎么管束她,很由她。就因为他们那里都宠爱她,所以她也像那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样,不大有眼色,以为人人都像他们那里一样地对她。她分辨不出哪是善待她,哪是不怎么善待她。遇到我们这里人嫌恶她的眼光,便也坦然地直视着。有时候我们巡回到的大队会款待我们,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样,我们和他们就坐在了一个酒场上。按此地规矩,男女是分桌的。他们那里的两个,烧饭的女人和小红,就和我们这里的女队员合成一桌。她们两人端端正
14、正地坐在案板的一侧,就像这桌上的亲戚。烧饭的女人,看起来是那种乡里的能干女人,虽然有些拘谨,可不失沉着,也会说两句饭场酒场上的话。她一方面对我们的人很恭敬,另一方面又叫人觉得她也是理所当然的主人。小红却变得沉默了,她平时的活泼劲这时都收敛起来,表情紧张地注视着桌上的人。她好像忽然间觉察到这里的人,并不多么喜欢她。这是出于一种对同性的清醒和敏感,人们往往会对异性比较大意随便,而小红呢,又很像是那种在异性堆里长大的女孩。她显得食欲不振,对吃这回事没什么兴趣。烧饭的女人不停地叨菜给她,稀饭碗里堆满了炒鸡蛋和煎豆腐。她则难以下咽地,勉强动几下筷子。一直等到有人来这桌敬酒,她才振作起来,眼睛也发亮了。她
15、端起酒盅,一仰脖,嘴里发出“吱”的一声,就像一个老道酒场的成年女人。她端酒盅的手上,小手指头颤颤地翘着,干杯后,将酒盅向外一对,表示滴酒不剩。她显然引起了前来敬酒的人的极大兴趣,又接着和她干。她则说着周旋的辞令,什么“你干我也干”,或者“我干你随便”。几点酒下肚,她的肤色越发的妖艳,真是面若桃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看来,她是个老酒场了,又带着小孩子的“人来疯”。烧饭的女人有几次要帮她解围,她却并不要,很爽快地喝着。他们那桌上的男人都回头看她,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怕她喝高了,又怕扫她兴。等敬酒起哄的人终于走了,他们才松了口气地别转头去,小红呢,安慰他们似的,说了声:没事!她坐下来,烧饭的女人劝她吃些
16、菜馍和稀饭,她并不听,而是左右转着身子,东张西望着。因没有人向她敬酒,神情有些落寞。渐渐的,小红才安静了下来。酒场的风波,总是来得快,也走得快。转眼间,平地风雪起,又一转眼,干戈化玉帛。就在他们纠缠的时候,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她饧着眼,半睡半醒,听大人说话。经过这一番好好坏坏的折腾,气氛倒松弛了许多,我们的女队员问烧饭的女人,小红家里有些什么人?女人像抱婴儿似的抱着小红,笑着说,家里有一个母亲。女队员又问,父亲呢?还问,她家是不是街上下放的居民?女人一概不回答,只微笑着。于是,我们也不好再问了。第二天,大家都起晚了,起来时,太阳有一竿子高了,将人影拉斜了在地上。小红挽着烧饭女人的胳膊,一
17、歪一歪地叉着脚走。她很会叉泥路,脚落地很轻,起脚也就轻。腰跟着扭一扭,肩上背的一只荷叶边的花书包便一摆一摆。从会叉泥路来看,小红像是个乡里孩子,可她叉泥的样子,还有挽人胳膊的样子,又不太像了。(有删改)注花园:村名。饧(xng)着眼: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花园村的人不怎么管束小红,还经常护着她,与“我们”对待小红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花园村人的友善与宽和。B.“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了解小红的身世,看着她成长,而“我们”对小红所知甚少,这种陌生感造成了“我们”与小红之间的距离。C.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女人“
18、像抱婴儿似的抱着小红”,画面温馨美好侧面表现了花园村人与人关系的和谐。D.“我们”未曾了解小红的全部日常,但烧饭女人的只言片语,还是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瞬间显现。7.对文中描写小红走路两处文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红跑路的样子“有点怪”,像城里孩子般的欢快雀跃,她的身姿又接近一个妇女。B.“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的原因,竟然是为了涂抹雪花膏,表现她爱美的习惯。C.走泥路的时候,挽着人的胳膊,既是对大人的依赖,也体现出她对烧饭女人的感情。D.这两段文字都借助“他们”的视角,聚焦一个女孩子的走路姿势,画面自然有趣味。8.为什么说小红是“花园的小红”?请结合
19、文中相关文字简要分析。(4分)9.“反概念化”创作是将人物塑造成感性的、非概念化个体。本文运用这种文学手法,塑造了独特而鲜活的小红形象。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朝散潘公墓志铭(宋)吕祖谦公讳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处之松阳人。公乐易安恬,甚似其先人。自为童子时,祓除遨嬉,委己于学。母叶夫人爱之尤,每抑止之,公愈自力。少长,入成均,从四方士游,闻见日博。京都失守,有谍虏剽诸生者,公方与同舍郎环坐,虏且至,众骇詟(zh),或劝趣自裁。公徐晓坐人曰:“死当择所,未见虏逆自毙,与自经沟渎伍耳。
20、”既虏入两斋,亡所得,舍去。事定,众皆以识度归公。公事复州孝,昼夜淬厉,蕲世科以慰满其意,再试礼部,辄不偶。郊祀任子,复州屡欲上公名,公固辞,复州亦不能强也。后子景桂秩,得封其亲,命书数下,公以前尝止复州之奏,慨然曰:“辞父泽而安子荣,宁吾志耶?”绍兴丙辰岁大侵婺米斗千钱公既发廪不足则橐厚赀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贷之秋稔,民劝趣偿惟恐后,公闵民偿之不易也,视初贷复绌其一。甲子岁水,并舍有僧庐,公挈孥栖其危。水怒张,屋廪廪欲仆,众方左右视,迫怵亡计。隃(y)望波涛间,有棹舟至者,呼公亟济。僮仆相贺更生,前扶公即舟。公顾同避者尚数十人,叹曰:“吾去是曹其鱼矣!”乃谕舟人,姑置己,先载余人。舟人曰:
21、“吾德公长者故犯险脱公耳。”公曰:“此距平陆不十里,汝不惮一往反之劳,厄此者皆汝生之也。”舟人义而从之,众毕济,公乃济。其于死生缓急之际,先人后己如此。婺田恃陂塘为命,天不雨,尺竞寸攘,斗阅毙踣者相望。公有塘曰叶亚,溉数百顷,独听民取之。斥塘下田以广潴蓄,或献疑以膏腴可惜者,公曰:“乡邻安则吾安矣。”独喜著书,有诗春秋语孟中庸说,合五十一卷,他书亦数百卷。自公之殁逮其葬,稚耄矜寡尝受公施者,拜走号哭于堂、于门、于途,其声相及。乡之人虽涧隈山曲,承公讣,皆倚耒投耜,戚戚有惋怛色。呜呼,是岂苟然者哉!(选自全宋文,有删改)注潘好古的父亲晚年曾被任命为复州的官员。潴蓄:蓄洪贮水。10.下列对文中画波
22、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兴丙辰岁/大侵婺米/斗千钱/公既发廪不足/则橐厚赀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贷之/B.绍兴丙辰岁/大侵婺/米斗千钱/公既发廪/不足则橐厚赀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贷之/C.绍兴丙辰/岁大侵/婺米斗千钱/公既发廪不足/则橐厚赀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贷之/D.绍兴丙辰/岁大侵婺/米斗千钱/公既发廪/不足则橐厚赀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贷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均,相传远古五帝时代的学校名成均,进入周朝,大学仍沿用了这个名称,后来就成了历朝官办最高学府的泛称。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
23、试,铨选考察官员,负责藩属、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仪制。长官为礼部尚书。C.郊祀,中国古代君王在一年中某些重要时日,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上天,感恩上苍,为百姓和国家祈福。D.甲子,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循环一周称为一个甲子,共六十年。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都沦陷后,有情报说敌兵将劫走学校中的学子。在大家惊恐失措有人提议自杀时潘好古劝退敌兵,使诸生安全度过劫难。B.乡里发大水,潘好古携家眷与乡亲一起在僧庙避难。房子将要倒塌,有人专程前来搭救潘好古,他劝船夫先救众人,最后撤离。C.大旱之年农夫们为争尺寸水源
24、大打出手,死伤累累。潘好古却开放自家的水塘,让农夫灌溉,又开挖自家的良田以贮水抗旱。D.潘好古喜欢著书立说,著作颇丰。他声名远播,深受爱戴,去世以后无论是得到过他恩惠的人,还是听到这个噩耗的乡邻们都非常悲痛。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辞父泽而安子荣,宁吾志耶?(4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4分)1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潘好古的形象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日登楼王禹偁红桃飞尽绿杨深,独倚危(高)楼半日吟。六里山川多逐客,贰车官职是笼禽。蓬沾残雪(白发)经秋鬓,葵隔浮云(朝廷中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下 江苏省 泰州市 2022 2023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