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0505(共八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0505(共八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0505(共八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安石曰:“以天下之大,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贤者,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愿,则皋、稷、契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取之、任之,非其道故也。所谓取之之
2、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边众人推其所谓贤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吏之。此取之之道也。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
3、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则皋、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注】四凶:传说为尧、舜时期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比喻凶残贪婪的朝臣。皋、稷、契:传说中舜时的贤臣皋陶、后稷和契。这里借指贤臣。狃习:熟习。37.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智能
4、A才力之士B则得尽C其智D以赴功E而不患F其事之不终G其功H之不就也38.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3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当世人才很多,却还是会有无人辅佐君主的忧虑,王安石认为这是因为皇帝选拔人才的方法并不高明,求贤的诚意
5、不够。B.在论述“任之之道”时,王安石提出对于人才要将其任命到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职位上,并且要安排其长期任职,使之专于此任。C.任职中,官员是否有能力处理事务都会显露无遗,朝廷对他们进行成绩考核,那些工作不称职的无能之辈将会被免职处罚。D.王安石在文中多次提到先王之时的做法,是为了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的用意相同。4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吏之。(2)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41.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四凶”和“皋、稷、契”的事例,但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6、,完成小题。材料一: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其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材料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
7、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三: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
8、?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42.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安石文A行B甚高C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D宰相E自有其度F安石狷狭G少容。43.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只
9、”的意思,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但”意义不同。B.经,是“处理”的意思,与登泰山记中的“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的“经”意义不同。C.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D.垂意,敬辞,用于让别人留意,“垂”的此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保留,像“垂询”“垂念”都是这种用法。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皇帝对王安石是十分了解与信任的,最终没有受唐介等人的影响,任命王安石做了参知政事,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
10、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D.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4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2)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46.“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注】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
11、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12、、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王安石、字介甫。
13、47.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48.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4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
14、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B.司马光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但他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贤士。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他的几个方面,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驳树立了靶子。D.材料二运用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变法的决心,很有说服力。5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51.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改变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阐释。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
15、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材料二: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
16、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注宣扬佛家经学的院社,泛指深远的学问。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
17、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B.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C.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D.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53.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
18、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霁,指雨雪后天气转晴,与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霁”相同。B.采薪之患,意思是担心打不了柴,是说自己生病的一种婉辞,亦作“采薪之忧”。C.脂粉,胭脂和香粉,古代常用来借指妇女,如秦可卿称王熙凤为“脂粉队里的英雄”。D.君实,司马光的名,王安石直呼其名,表示他和司马光的关系非常亲密。5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短笺,逻辑上是来龙去脉清晰可辨,文风上是魏晋风度清丽典雅,情感上是楚楚动人情真意切。B.身处闺阁之内、病榻之间,而材料一的写信人的精神世界却实现了极大自由,思接千载,神追古人,以逍遥游般的精神境界,自由翱翔
19、,欲与古人比肩。C.材料一的收信人得着“真卿墨迹”想到送给妹妹,可见真心;而这一细节也暗示出写信的这个妹妹擅长作画。D.材料一重情,多情真意切,兄妹情谊,跃然纸上;材料二重说理,多客套寒暄,名实之辩,丝丝入扣。55.请在横线上填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材料一是写给的短笺,其中“薛林之技”的“薛林”分别是指和。5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内句子。(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
20、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注】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21、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寘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
22、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劘(m):规劝,直言劝谏。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B.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C.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D.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
23、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58.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日蒙教”中的“蒙”与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文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15 司马 谏议书 文言文 内外 比较 阅读 练习 0505 八大 参考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23882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