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下】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
3、都的事实或打算。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这是控内。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
4、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一般而言,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同地点),概莫能外。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
5、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五大都城都有这一优势。与经济地理相关的则是交通条件,首都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这些条件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于是中国的都城,尤其是统一王朝时期,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很难有一个地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既然如此,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主要的都城实际上很少,唐以前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只是一个补充。金以后至今主要就只有北京,南京只是一种权宜。(摘编自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材料二中国古代定都的原则是“险、富、便、美”,即军
6、事上固若金汤,经济上富甲天下,交通上四通八达,地形环境上山川秀丽,这是中国古代定都的最佳原则。迁都的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最后选择了北京。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共为都1650年。其区位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若全面衡量,其先天不足也相当明显。首先,作为一国之都,洛阳地区的面积略显狭小,一遇战事,便会感到周旋余地过小,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够雄厚,且易受战争破坏。其次,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鞭长莫及,控制力比较薄弱。定都洛阳,制内易而御外不易。第三,洛阳地处交通要冲,在古代水陆运输都十分发达,但每逢新旧王朝更替或天下大乱之时,这里便成为兵家必争
7、之地,昔日雄伟壮丽的都城,总会在激烈的战争中沦为废墟。西安地区在长达千年左右的时间内,先后有12个王朝在这一带建都。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号称“关中”,地理环境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得益彰。北京在金朝时开始成为都城,明和清也定都于此。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首都,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机遇的结合。北京在中国政治地理格局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越区位条件,这使得它成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理想选择。在古代中国的首都迁徙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西向东、从南向北的明显轨迹。在北宋之前,主要都城是西安和洛阳。到了北宋之后,主要都城转移到了北京。而河南的开封和浙江的杭州,则更多地扮演了临时或过渡的角色。此
8、外,北京作为首都,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都反映了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首都的迁徙趋势和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都是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北京作为现代中国的首都,不仅继承了古代都城的辉煌历史,更承载着中国走向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摘编自朱耀廷中国七大古都哪里最适合建都?有几个非常重要考虑因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谈到中国古代选择都城的基本原则,唐以前处于三河地区核心区的洛阳是全中国的中心,因此古人常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
9、打算。B材料一认为,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能成为古都的政治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在的地区都有一块保证都城粮食基本供应的平原。C材料一认为,明太祖定都南京,明成祖却定都北京,看似不同,实则他们都遵循了要将首都定在龙兴之地或与之不远的地方的原则。D材料一谈到西安作为古都,它有地理区位优势,既能居高临下,又能凭借四塞之固据险自保,同时它偏于西北的位置,也有利于抗击西北外敌。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险、富、便、美”,是中国古代建都的最佳原则,它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方面。B因为洛阳是中国最早的古都,其地理特征上虽有“制内易而御外不易”的劣势,但仍被定
10、为首都。C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机遇的结合,加上无可取代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首都。D中国古代首都迁徙趋势是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北宋之前主要是西安和洛阳,之后主要是北京。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政治地理角度,先后就地理区位和地理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建都存在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现象的原因。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建都时出于控内与御外的考虑,都城往往会选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一定是地理中心位置的道理。C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了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对选择都城的影响。D材料一第自然段集中
11、笔墨,分层次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地方的原因,很有说服力。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建都原则及都城迁徙的趋势,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5材料一阐述了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9题。话剧柳青第四场(节选)唐栋【提示】这是整部话剧的第四幕节选。整部话剧以柳青(作家、共产党员、干部、农民“四重身份”,舍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县委副书记职位,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扎根陕西省皇甫村收集素材、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为主线,再现这位作
12、家扎根泥土、深入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柳青从埋头伏案写作到最后与皇甫村村民打成一片,以至自己也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民作家成长变化的过程。话剧以柳青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光起。【王曲镇集市。【一身农民装束的柳青手挽竹篮,出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他边走边看,眼前卖小吃的、卖家禽的、卖农具的、卖草药的、捏面人的、看相算卦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而有趣。【庄稼人甲迎面走来,边走边用铲子铲起地上的牛粪放进背后的竹篓。柳青老哥,是你啊!庄稼人甲呀,柳书记,你也赶集来了。柳青我来逛逛。最近好么?庄稼人甲好,好(见柳青伸手要跟自己握,慌忙把手背到身后)握不得
13、,握不得,我这拾粪的手,脏得很。柳青这怕啥?(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这块牛粪干了。(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再次伸出手去)庄稼人甲(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哎呀柳书记,你这么大的官,没把我们庄稼汉当外人。柳青我就怕乡亲们把我当外人哩(看看周围)老哥,我请教你个事,那些做买卖的,两个人把手互相伸到袖筒里叫个啥?庄稼人甲噢,这叫捏码子。柳青捏码子?庄稼人甲就是商量价钱呢,不想叫旁人听见,买卖人在袖筒里捏弄手指头,捏来捏去,就知道对方是啥价了。柳青咋捏呢?你会不会?庄稼人甲会么,打小就跟我爹在牲口市上给财东家买骡马,捏得溜着呢!柳青老哥,那你教我一下行不?庄稼人甲柳书记,你学这做啥?柳
14、青我就想知道这码子咋捏。走,咱去个人少的地方(拉着庄稼人甲下)【王家斌急上,四处寻找着谁。【一中年农民挑着鸡笼上,一身体较胖的中年妇女跟在其后边走边嗑瓜子。中年农民(放下鸡笼,叫卖)卖鸡呢,下双黄蛋的九斤黄母鸡【柳青上。中年农民(喊)卖鸡呢,五更打鸣的九斤黄公鸡【柳青已经走过了,闻声折回到中年农民跟前。柳青乡党,这鸡咋样?这母鸡是啥价钱?中年农民是这【中年农民伸出手来,柳青也生涩地把手伸向对方袖筒。中年妇女(突然插过来推开中年农民的手)你能弄啥?我来!柳青(一愣)你中年农民(退后)我婆娘,她当家。柳青这这中年妇女看把你木囊的!(把柳青的手拉进袖筒)柳青(难为情地扭脸自语)老哥中年妇女你叨叨啥哩
15、行不行?中年农民人家不买就算了,你嚷嚷个啥。【柳青对中年农民摆摆手,趁机溜走。【几声骡马嘶鸣。王三老汉背着手上,身后跟着两个买主。王三你们两个都嫑争了,再添二十块我都不卖!我那是啥骡子?高高大大、油光闪亮的青花骡,听话,好使,在神禾原上要是能找出超过它的,我把王字倒过来写!买主甲王字倒过来写,那还是个王字嘛!(与买主乙悻悻地下)【柳青上,他头上的草帽檐子耷拉下来,几乎遮住了整个脸。柳青(尽量变着声腔)老哥,那头青花骡子可是你的?王三(背对柳青蹲下吸烟)我的。柳青卖吗?王三不卖拉到集上干啥。柳青啥价?【王三头也不抬,伸出一只手,柳青会意地把王三的手拉进袖筒;两只手捏了几番。柳青抽出手来。老哥,你
16、这价硬得很么,你卖骡子,你儿知道不?王三关他个屁事!柳青这头青花骡是王家斌互助组的,王家斌是你儿子,咋能跟他没关系呢?王三(猛一愣怔,站起)你是柳青(摘下草帽)王老哥王三啊?老柳!咋是你呢?柳青我刚遇到村上人,说你在这哒卖骡子,就寻过来了。王三哎呀你那码子捏的我还以为是个老手呢。【王家斌急上。王家斌爹柳书记【王三立马沉下脸来,扭头就走,王家斌上前拦住他。王家斌爹!你为啥把青花骡拉到集市上来卖?王三为啥?都是你们逼的,卖了省心!自打你当了组长,骡子也入了组,就跟旧社会的长工一样没黑没明地叫人使唤,鞭子没少抽,饿没少挨,你看看瘦成啥了?啊?王家斌爹,你是太心疼青花骡了,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前
17、天还给青花骡过过秤呢,只比入组前掉了一斤多王三一斤多?(比划着)一斤多这么大一坨肉呢,掉了,你不心疼,我受不了,受不了!柳青(上前)家斌,你爹说的问题,我看要想办法解决。耕畜对庄稼人太重要了,要是养不好,互助组也就搞不好。王家斌对的,以前各家的耕畜都是自己养,现在放在一起,确实缺少经验。柳青(对王三)老哥,我知道你是在气头上,你心里肯定是希望家斌好,希望互助组好。王三老柳,你高看我了我家的事情你能不能不管?你不管,我就拾掇得了他王家斌!柳青家斌,我看是这,咱俩搬到饲养圈去住上几天。王家斌搬到饲养圈去住?柳青对!我想【那个卖鸡的中年妇女风急火燎地跑上。中年妇女(一把拉住柳青)可找到你了柳青(还以
18、为是因买鸡捏码子的事,哭笑不得)大妹子,我刚才真的是中年妇女(打断)再嫑说了!我刚知道你就是住在皇甫村的柳书记,赶快赶快柳青(觉出异样)咋?中年妇女皇甫村的雪娥来赶集,没料想提前生了,羊水都出来了。王家斌啊?柳青人在哪里?快带我去!【柳青带着王家斌跟中年妇女跑下。【收光。(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等描述交代了柳青想要体验农民生活,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心理。B农民甲由不肯与他握手,到“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的转变,说明柳青以自己的行动消除了隔膜,让农民甲真心把“柳书记”当做自己人。C在集市上柳青
19、主动而且诚恳地向农民甲学习“捏码子”,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农村,学习和他们一样的讨价还价的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D和卖鸡的中年农民“捏码子”,和中年农民的“婆姨”讨价还价,其实柳青并不想买鸡,只是刚刚学会“捏码子”,想借机去体验一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曹禺雷雨相似,本文也主要以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扁平化。B柳青与农村不同人物的生动对话,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农村的时代背景,更让人看到一个热爱农村、亲近农民的好干部形象。C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如“溜着呢”“木囊的”“嚷嚷个啥”“嫑说了”等,在
20、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陕西味儿。D丰富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真实,比如中年妇女“一把拉住柳青”并“打断”柳青的话等细节表现了她的粗暴无礼。8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本文的冲突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梳理概括。(4分)9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说:“话剧柳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
21、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朝从:定期朝拜。鞅鞅:不高兴的样子。材料二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乌江亭长西门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23、”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善将A将B此乃信C之所以为D陛下禽也E且陛下F所谓G天授H非人力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两句中“与”的意思不同。B“以是知其能”与子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下 一下 河南省 信阳市 2023 2024 学年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