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文化.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穆天子传作为一部具有史传性质的先秦文学著作,其宴饮描写承载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宴饮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归纳分析穆天子传中宴饮描写特点,探究宴饮文化与先秦文化礼俗和赋诗传统的关联,进而总结出穆天子传对于后世各方面的深刻影响以及历史地位。关键词: 穆天子传 宴饮文化 先秦文化礼俗 历史地位 后世影响AbstractThe biography of mu tianzi is a literary work of pre-qin dynasty with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ha
2、racteristics of banquet description in the biography of mu tianzi,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quet culture and pre-qin culture etiquette and custom and the tradition of composing poems, 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biography of mu tianzi on all aspe
3、cts of later generations. Keywords: biography of mu tianz;Feasting culture;Pre-qin culture and customs;Historical position;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目录一、引言1二、宴饮描写的特点1(一)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具有史传性质1(二)通过宴饮描写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2(三)通过宴饮描写拉近人物之间的关系3三、宴饮与先秦文化礼俗的关系4(一)先秦宴饮赋诗传统4(二)先秦宴饮礼仪文化6四、穆天子传中宴饮描写在小说中的历史地位8(一)历史地位8(二)后世影
4、响8五、结语9参考文献11致谢12论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文化 一、引言穆天子传记录了周穆王带领他的大臣们去巡游四海,考察了西部地区的国家,并访问了各族部落首领等诸多事件。对于研究先秦时期古代社会的相关历史文化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宴会礼仪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穆天子传中包含了多处的宴饮描写,其宴饮描写不仅具有史传性质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宴饮描写的功能性。同时也反映了宴饮文化与当时先秦时期文化礼俗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其宴饮描写的特点,探索先秦的文化礼俗,更好地了解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文化。 二、宴饮描写的特点我们在这里谈到的宴饮不是简单层面上的“宴”抑或“饮,“宴饮”指的是一种社会间互通往
5、来的方式,一种社交活动。对人们而言,宴饮亦是人们情绪沟通,体会生活的一种不错的途径。关于宴饮二字,最早出自于汉书梁孝王刘武传:“是时,上未置太子,与孝王宴饮。”1,在书中的意思是聚会欢饮。在此之后,宴饮这种社交方式便时常被人记载在各种诗歌、小说等不同题材的文本当中,充斥着日常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若是要对穆天子传宴饮文化进行研究与观照,首先要从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开始着手分析。其特点总体来说,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具有史传性质据历史记载可知,在先秦中宴饮描写最多的小说,穆天子传属第一不可。穆天子传全书以日记事,在此之前,明清时期一度被归入史传中。整部小说中有29处的宴
6、饮描写,但是其中有27处的宴饮描写都是不作重点详细描绘,只作简略记事。如卷二“辛巳,入于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再如卷一“天子北征于犬戎,犬戎口胡殇天子于当水之阳。”这些宴饮描写都是文字简短,类似于记事一般。不同于穆天子传宴饮描写的简短叙事,燕丹子中有关于宴饮场面的描写就显得更加详细丰富,如“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伎,则未可与决良。”3。又如诗经大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4刻画了一个很生动的宴会场合
7、,嘲笑了众人在饮酒时醉意朦胧的样子,指责了在醉后品德败坏的不良景象。又如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一文中有言“穆天子虽非二书比,而其叙简而法,其谣雅而风,其事侈而核,视山海经之语怪,霄壤也。”2也就是说,山海经里的宴饮描写没有半点人间烟火味。相对于山海经神秘的传奇色彩,穆天子传所特有的史传性质更加凸出。由此来看,虽然在穆天子传里出现的宴饮描写较多,可除了在招待许男和邀席西王母的这两处宴饮场景的描述较为具体之外,其他皆是被当作日常事件一一记录下来,这足以表现出穆天子传中宴饮描写的史传性质。(二)通过宴饮描写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宴饮活动是以众人群集为主,将食物当作引子,带着目的性来往的一种
8、方式。可以说,在饮食生活中最具有社会性的形式便是宴饮。众所周知,在宫廷中宴饮也是外交活动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这里出现的宴饮活动是具有政治外交功能的。因此,人们能通过在小说中关于宴饮活动的描写观察出人物之间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区别。因为在古代中对于宴饮时座位次序的规范是十分地严苛的,人们会依照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不同族别来安排入席,所以过程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古代君主们就是使用此种方式巩固加强当时的等级秩序。如史记中记录了汉太祖高天子刘邦在参加二次宴会时的体验不同:“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汉七年,长乐宫成,
9、诸侯群臣皆朝十月。诸侯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懂牌失礼者。于是高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5虽然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是以文字简短叙事,但所记载的宴饮描写大多也发生于政治外交场合当中,体现出了先秦时期宴饮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重要作用。且宴饮的对象多种多样,有部落首领,如卷一:“庚辰,至于,殇天子于磐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有正公、诸侯、六师、卫士等,如卷二:“己酉,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 。具体言之,读者们通过小说中的宴饮描写可以有着足够的空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人物,
10、从宴饮描写中能够体会到人物之间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之别。(三)通过宴饮描写拉近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字典里,“认识”这个词有时指的是两个人在同一桌吃饭。特别是中国人喜欢的聚餐形式,的确是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官场中,皇帝举行的宴会有助于调解君臣或官员之间的关系。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活动就常被用来当作沟通并拉近人物之间关系的手段。比如卷二“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旹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穆天子曾准备往北上巡狩,群玉山的部族首领就在羽陵之上宴请穆天子并献上好马和牛羊,像这些都是有助于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宴饮可以沟通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人物之间的情感得以升温,
11、而且还可以达到娱乐的作用,在宴饮中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以及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在穆天子传中,不同于其他会见宴饮场面的叙事,就属穆天子与西王母宴写得最为详细了,这也凸显出了西王母的与众不同。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找到关于西王母的描述有两种:一是“西王母”可能是一种地方。如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6;二是指西王母是人兽同体的神,是早时传说中的仙人。在山海经西山经曾记载过“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7不同的是,从穆天子传中所记述的文字来看, 西王母的首次出场是在卷二末尾,“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在这里也可以感受到西王母应当是周穆王巡游时经过的西方部族的
12、首领。而在沿途记叙中不止一次出现“西膜”一词,如“ 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 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等和传说里先秦保存的资料中所描述的西王母做为仙人时的住处很契合,所以穆天子传也是有根据历史来编写的。但是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变得有人间味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中也曾提到过穆天子传会见了西王母,但是里面并没有描述西王母在传说中那些不同于常人的形象,而且更像是一个普通人的样子。穆天子传中与西王母宴饮时所描写的场景最为人津津乐道,如下:口乙丑,天子殇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
13、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这宴饮时两人所唱和的歌谣细细倾诉内心的念想,感情充沛。两个人宛如普通男女般互相吐露着心中的恋恋不舍,这时两人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君主和部落首领。此次的宴饮描写中,模糊了以往的西王母半人半兽的丑陋外貌,更多的表现出一位亲和的女神形象,这是西王母形象由半人半兽的神向曼妙女仙演变的中间状态。穆天子与西王母之宴通过宴饮描写沟通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因此也缩短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且这在其作品之后的西王母形象的演变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14、用,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除此之外,由于西王母渐渐被世人定格为神话人物,虽然在这次宴饮描写里并没有什么神话主题,但是替后代文学中凡间皇帝和西王母人神宴会乃至爱情的主题起到了一个带动作用。三、宴饮与先秦文化礼俗的关系中国的宴饮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宴饮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奇丽的瑰宝,蓬勃发展了数千年的宴饮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面面。因此宴饮活动在每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记载宴饮“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8,在这里表明了人们还能从宴饮活动中体会到礼俗文化。不仅如此,先秦时期是一个对于礼仪极其重视的时代,在众多复杂而繁琐的礼仪中,饮食礼仪是最
15、常见而又最基础的礼仪,涉及到礼俗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宴饮描写中体会宴饮与先秦文化礼俗之间的关系,这值得我们去探究和玩味。(一)先秦宴饮赋诗传统自有生民以来便有了诗,诗歌是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代,饮食生活是生活的一个重大焦点,而作诗则是周代卿士阶层必须具备的素质。宴饮诗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在先秦时期,诗经雅、颂中的宴饮诗是最早的宴饮诗。在肖莉的宴饮诗与周代宴饮礼俗中有表明对宴饮诗的研究不仅仅要从政治的角度去研究,还要从礼俗的角度研究。同样地,研究小说中的宴饮描写亦是如此。 宴饮赋诗在西周中期便已存在,在穆天子传卷五里记载了宴会赋诗的内容如下:“天子西游,乃宿于祭。壬辰,祭公饮天子酒
16、,乃颂口天之诗。天子歌南山有口,乃绍宴乐。”祭公吟诵周颂里的内容,目的是规劝周穆王能够秉承先帝的优良传统,随之穆天子以吟诗回应祭公之意。在此之中,尽数展示了君和臣之间的礼仪文化。在穆天子传的卷三有一段“吟诗话别”,周穆王在西游结束以后,在即将拜别的时候在瑶池与西王母会面,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这次他们两个人不单是互相吟诵诗歌,且是用四言诗句来回对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两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对答令人赞叹不已。由此看来,在那时其实已经有了宴饮赋诗的形式,即便穆天子传里宴会赋诗的数量不多,但也为探索先秦时期的文化礼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宴饮赋诗的传统之所以会那么流行,与宴饮活动的发展昌盛离不开关系,因此
17、也促进了宴饮文学的发展。宴饮作为社交聚会的重要场合,是反映社会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以及窗口,是宾客之间的情感交谈,具有教化、欢情、娱乐等功能。由于宴饮活动的发展,在此之后产生了专门的公宴诗,丰富了诗和赋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宴会艺术的发展。宴席间所赋的诗词烘托了宴会的气氛,反映了当时的宴饮习俗和社会氛围,也体现了组织者的审美倾向。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时候,在摆设宴会时都是需要营造气氛的,除了食物、饮品外,一般还有音乐、舞蹈等助兴的娱乐活动。在很早时候的诗乐舞就已经是合在一块儿的,礼记乐记中曾说宴乐是诗歌是为了表达志向,歌曲是为了表达心声,舞蹈是为了表现人的姿态,但是三者都是遵从人的本心。从广义来说,
18、宴饮文学应该归属在宴饮乐的范畴。随着文学在音乐中被分离、独立出来,宴饮文学的发展变得更加独立,在南朝时期宴饮文学的地位便与儒学文学持平了。宴会席间文人们的赋诗、创作,成为文人宴饮雅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宴饮娱乐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宴饮时赋诗有着娱乐助兴的作用,本身就有烘托宴饮氛围的功能性。左传、国语里也记载了许多关于春秋“赋诗”的史实。左传中参与赋诗的人大多数为诸侯与卿大夫,且宴饮时诗歌创作的场合多集中在正式宴会和外交场合。据左传中记载,当时的宴集不少于三十场,且当中大部分都是在外交政治场所里赋诗的。其中所记赋诗情况中, 仅有一次目的是出于艺术欣赏的, 其余的都与政治相关联。如春秋时期
19、的赋诗宴饮外交活动,在重要的宴饮外交场合里贵族们表达自己的意思时,通常要以赋诗的形式进行。“以诗抒怀”是春秋时期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并广泛应用于宴饮场景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在先秦时期也有宴饮活动以吟诗为主要节目,因此也彰显了赋诗在宴饮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二)先秦宴饮礼仪文化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家,饮食里有着浓厚的符号意蕴,而宴饮文化也与其息息相关。饮食文化探究一文中将楚辞的宴饮文化与中原宴饮文化相比较,其中的中原宴饮文化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人们在宴饮活动中会严格遵守礼仪规范,这体现了宴饮的礼仪文化。礼仪形成的主要中心思想是充分认识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地位悬殊差异的合理性
20、,并且有着通过礼仪的形式表现人、群体、群体之间的差异的功能。若要说有一种行为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饮食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也就有了这些个针对饮食活动的不一样的礼仪规范。礼记礼运曾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9,大部分人把此言当成礼仪制度是以饮食礼仪作为开端的,倘若把饮食礼仪作为礼之根本,宴饮便更是要严格遵守礼仪的。宴饮礼仪是宴饮的一种递进关系,要是说宴饮是作为文化的一种积淀,那么宴饮礼仪便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在部分之一,标志着一种社会文明,体现了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两重属性。 先秦时期的社交礼仪有许多,宴饮礼便是起源于当时,既是通过饮食活动的“礼”来区别君臣尊卑的方式,也是规范民间生活的一种准则,亦是人
21、们在宴饮场合里需要去认真遵守的有关于“礼”这方面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体表达。宴饮礼仪是“食文化”里的其中一个主要媒介,衍生出来的各种礼仪都是基于饮食,它也是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一种文化行为,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继而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礼法。在周礼仪礼中所记录的宴饮礼仪,分为贵族间的“燕礼”、“公食大夫礼”、“乡饮酒礼”。在宴饮场合里,自始至终都有着许多严明的仪式和一大堆的规则。如礼记曲礼说:“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10种种禁忌中表示,附加在饮食活动之上首要的文化要素是人的有礼和谦
22、让。人们常通过这种宴饮方式来教化和表达各种“礼”,来反映亲疏尊卑、长幼有序等关系以及交流感情。所谓“礼终而宴”,这就说明不论是何种礼仪,宴饮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穆天子传中记载了穆天子宴饮许男的片段,如卷五“是日也,天子饮许男于洧上。天子曰:朕非许邦,而恤百姓也。咎氏宴饮毋有礼。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乃用宴乐。天子赐许男骏马十六,许男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就如同燕礼所记述的那样,宴饮不只是为了吃喝,宴饮时的礼仪才是更为重要的。而在先秦的宴饮礼仪中,在宴饮活动中进“殇”是向尊者敬酒表示友好的意思。如穆天子传卷四:“己巳,至于文山,西膜之所谓,觞天子于文山。”是指西膜之人在文山宴请穆天子
23、,向其敬酒表示友好交往之意,这也是一种宴饮礼仪文化。不仅如此,诗乐演奏亦是宴饮礼仪中的重要内容。“礼乐”是传统礼仪中的重要要素,在古时候举办仪式时人们都会奏乐,诗经三百首便是从当时传播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在儒家思想的文化里面,“礼”与“乐”就好比一对姐妹,它们是亲密无间的。在穆天子传中描绘宴饮的场景时,有许多次出现“乃奏广乐”或“乃绍宴乐”等词语。如卷五:“季冬甲戌,天子东游,饮于留祈,射于丽虎,读书于蒲丘。献酒于天子,乃奏广乐。”所以说,在先秦宴饮礼仪中,诗乐亦是礼仪的一部分。人们在谈论到礼的出现时,有很多种不一样的说法。有的说“礼”来自于宗教,有的说来自于天地合一,更有甚者说礼来自于人本身生
24、而具来的天性等等好多种理论。而在众多的理论里,比较符合现实的是“宗教说”,因为在早期使用祭祀器皿和食物祭祀祖先等祭祀活动对礼的起源更加有说服力。而宴饮礼仪滥觞于宗教祭祀活动,因为在祭祀的仪式中,酒是最重要的祭品之一,在祭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在宫廷中亦有祭祀宴饮的习惯,在穆天子传卷一中曾有记载穆天子在黄河边上宴请臣民,通过盛大庄严的祭祀礼仪来纪念河伯,好向其国表示他的尊重,也可以顺便安抚臣心。伯夭以天帝的名义肯定了穆天子的地位,并且为穆天子能够使用天子的权利提供了宗教支持。 古代宴饮礼仪产生和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为先秦时期,在宴饮礼仪方面,先秦历经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的变迁,大羹玄
25、酒:先秦的宴饮礼仪文化一书中就把先秦宴饮礼仪中的“礼”“俗”的内容梳理了一遍,让人们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宴饮文化的魅力。这些学者积极探索宴饮文化的特点,对后人继续研究宴饮文化有了极大帮助与参考价值。四、穆天子传中宴饮描写在小说中的历史地位穆天子传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奇书,讲述了周穆王巡狩四海的历史故事,在途中经过许多部落并且和部落首领们进行了会见,以及穆天子在游历时日常所发生的事情和各种礼仪准则,从中呈现出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化。从此看来,要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穆天子传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典籍。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宴饮的详细或简短的描述,而这些都是作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在历史长河中有着独特
26、的文化意义和后世影响。 (一)历史地位穆天子传的宴饮描写是在先秦时期小说中最早出现的,那么其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始创意义,它的产生对往后小说作品里的宴饮描写有着借鉴作用,在穆天子传之后引入宴饮描写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比如左传、史记等著作中就有大量与宴饮有关的描写。似是史记里刻画了众人皆知的“鸿门宴”,就很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中的人物形象,用生动的文学风格呈现出一场令人拍手叫绝的宴饮场景。且也有在小说体裁中引入宴饮描写的,如莺莺传其中的宴饮描写成为滋生儿女私情的火花。明代章回小说中描写宴饮的地方愈加数不胜数,经典的宴饮场景描写也有,像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六回里描写曹操令人建造铜雀台成了以后举办的一场宴会和水
27、浒传里晁盖等人在石碣村的聚会饮酒等等,相比而言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宴饮描写特色。(二)后世影响穆天子传虽然在宴饮描写中叙事较为简洁,但还是可以从中体现出其先秦小说刚开始时宴饮描写独特的的史传本质、礼俗实质、西王母的传说母题,对之后各个朝代的小说和小说里面的宴饮描写有着长远的间接作用。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描写正如隋书经籍志所言,“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11穆天子传那种宴饮描写的简洁叙事、干净利落的史传性对后世小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继承先秦小说穆天子传中的宴会描写,在汉代小说中的宴会描写或通过宴会情节描写突出人物,或记录宴会的趣闻轶事,丰富了小说中的宴饮描写和叙述功
28、能,宴饮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更加凸出。如燕丹子在文中写了荆柯刺秦王的事件中写了三处关于宴饮的描写,这三处宴饮描写塑造了荆柯为知己者死的侠形象,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荆轲这个人物的印象,对文章也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当酒这种东西产生时,它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说中的宴饮描写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而在穆天子传中的宴饮文化背后蕴含着浓厚的先秦礼俗内容,是加深小说文化意蕴的重要一环,并且对于后世的宴饮礼仪文化制度有着一定的借鉴承袭作用。除此之外,穆天子传卷三中主要写的关于穆天子于瑶池会见西王母的宴饮场景。西王母与周穆王在宴会上吟诗歌谣互赠,表达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历史记载中“西王母”是一个神秘形
29、象,而在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则更倾向于人的形象,只不过在其中仍具有很强的神秘性。但是这也让我们对历史上西王母的真实形象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不仅如此,还为后世开辟了人间皇帝与西王母的宴饮及恋爱主题。如小说中叙写了皇帝刘彻八件关于宴饮的事情,其中一段是写了汉武帝与西王母宴饮并且向她索要仙丹和桃子的画面。此时,西王母的形象已经从穆天子传中西方部落的人间化领袖,演变为从天而降赐予人们永恒生命的不朽之神。从题材上看,与穆天子传相比,汉武帝传中对西王母的描写已从政治上的接触甚至朦胧的人“神”恋爱而转为求仙问道的神。由此看来,穆天子传宴饮描写对后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五、结语宴饮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历史积淀
30、,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启示。人们常说的文学灵感皆是来源于生活,而宴饮活动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常被用来当作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素材。因此,文学作品中涉及大量的宴饮描写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针对宴饮文化的研究,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宴饮文化的魅力。穆天子传作为先秦小说中最早出现的宴饮描写,对研究宴饮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它不单能够往更深层次去研究当时的人文状况,且富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独一无二的价值,可以详细地加以分析小说中宴饮描写的特点,在宴饮描写中感知当时的文化习俗,从而进一步窥探先秦时期别具一格的礼仪文化和时代风貌,且其作品有助于后来的宴饮文学有着更大的发展,宴饮文化更加的丰
31、富多彩,通过后世宴饮文学的加工提炼,将宴饮进一步雅化,由此也可看出穆天子传在小说宴饮文化中的始创意义了。 参考文献01 (汉)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0702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03 王天海.燕丹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04 佚名.诗经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505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06 佚名.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7.07 (晋)郭璞 注.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8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9 (汉)戴圣.礼记下册M.北
32、京:中华书局.2017.10 (汉)戴圣.礼记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 (隋) 魏徽等编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9致谢四年的时光珍贵易逝,如今接近尾声,我的心中充满了留念与感恩。随着这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落笔,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忆这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历历在目,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惜。我感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四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大学生活注定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四年来,我的师长、我
33、的领导、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终身收益,我真心地感谢他们。我感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授业恩师们:宋秋敏教授、谢友祥教授、钟丹老师、黄璀老师、刘健老师、陈跃老师、阿宝老师您们在治学处世上都给学生树立了典范。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宋秋敏教授。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也我的学习和生活,给我指导,敦促我前行。这篇论文从选题到最后的修改与定稿您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尽管由于我自己的学养不足,撰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多次修改后还是存在遗憾,但我从中收获颇丰,而这些都离不开许老师您的辛勤指导与付出。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毛珊珊、王欣欣、钟丝莹、刘静怡、吴泽敏、单栩,还有师姐陈嘉慧,许莲如、你们都是我生活上的导师,热心助人,在与你们的交往中,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在学校安心上学最坚强的后盾。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可爱的侄子。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他们对我而言有多重要,但是每当我写论文遇到瓶颈时,只要跟她们说说话,我就觉得心情好了不少。这才能让我的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第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