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pdf
《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区域经济学教程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版)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 孙久文孙久文 叶裕民叶裕民 编著编著 资料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区域: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
2、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二.简答题简答题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2、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 2、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 3、运输区位论运输区位论(二二)现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 1市场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
3、大的区位。2中心地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 顶点上。(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3区位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廖什于 l940 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研究了区
4、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 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包括区域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传播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投资环境、区域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等。4、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5、、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一一)新经济地理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 以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其一是收益递增。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其三是运输成本。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一外围模型”。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有五大传统,并依照这五个方面向前发展。1德国几何学 2社会物理学 3积累因果关系 4当地外部经济 5地租和土地利用(二二)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或者是“区域政策”学派,其研究的中心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
6、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所以,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区域政策的内容内容包括:(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生产的空间转移。(2)产业和部门规划是区域政策的第二个部分。(3)缩小区域差距是区域政策的第三部分内容 区域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目标可概括如下:(1)提高区域内现有资源的利用水平;(2)更有效地在区内各种用途间分配资源;(3)实现区域内最佳增长;(4)在区域间有效地再分配生产要素,以使总收入与总增长最大化;(5)区域间增长率的均等化;(6)区域间收入的均等化;(7)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缩小区域差异;(8)减少区内拥挤而造成
7、的外部成本,形成最佳空间结构。(三三)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管理学派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1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管理 区域经济发展管理面对的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其面临的两大挑战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方法,其一是。旨理学的方法,其二是法律的方法,其三是行政的方法。2人口管理人口管理 区域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人,人口管理是区域管理的基本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个区域发展的题目。人口和劳动力迁移也是近年来区域发展的重要题目。3环境管理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正在成为区域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主要是对资源、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噪声及废弃物污染等进行管理,而这种观
8、点侧重于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表达区域管理的内容。5、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界正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潜心研究(一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正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 展: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二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新(三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四四)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五五)区域开发区域开发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资源环境区域资源环境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自然资
9、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有用的物质。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二、简答二、简答题题 1.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 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 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 2.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1.纯自然资源型纯自然资源型。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域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甚或多种重要的
10、矿产资源。特点是: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四种基本类型:高消耗高效益型(如美国)和高输出高收益型(如中东各石油输出国等):在资源消耗殆尽后区域仍能持续发展。高消耗低效益型(如苏联、中国)和高输出低收益型(如非洲资源输出国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省份):一旦资源消耗完毕,严重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四种发展模式里最好的一种,典型例子:美国。)这是一种综合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既有极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同时各项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这类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其自然
11、资源的优势,建立和发展那些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重工、化工等),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从而使区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属于该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都是因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因而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富,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因而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属于这种类型
12、的区域和国家有日本、瑞士等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等较发达的省(直辖市)4.资源缺乏型资源缺乏型(属于这类发展模式的国家有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属于这一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既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也十分贫乏,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因此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在没有大量的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同时还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3、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特点。
13、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因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我强化(2)选择职业(3)积极劳动。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的形式,开发、使用都具有时间方面的限制。由此,就需要考虑动态条件下人力资源形成、开发、分配、使用的相对平衡性。4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这使得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力随着时间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增强。智力资源的持续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5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这种可再生性基
14、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人口总体内个别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耗费一劳动力生产一劳动力再次耗费一劳动力再次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6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人力资源、人口、劳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说,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又都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它的所有权,主要应当归社会,而不是归于某一个社会经济单位。4、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一)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1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2人力资源
15、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3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二二)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1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 2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进行智力型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是:(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从事信息工作的人超过总就业人数的 50;(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 50以上;(3)
16、信息工业充分发展,建立起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4)社会生活信息化;(5)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三)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三)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 5、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 (一一)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 1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 2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 3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二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1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2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3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6、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
17、域分布不均,可更新 资源趋向负荷极限 2.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 3.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4.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 7、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 1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 2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8、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 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 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 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第三章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区
18、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2.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素(1)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2)另一类是形成
19、生产环境的,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的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则包括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等。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制。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一)均衡增长理论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是: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
20、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这个理论命题适用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描述和开发。均衡增长理论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 1.低水平均衡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的描述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打破低水平循环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的增长理论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非均衡增长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
21、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2.连锁效应连锁效应(1)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2)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3)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三)新增长理论(三)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收益递增和经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创新与经济济增长理论增长理论 4、区域经、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济开发
22、模式 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2.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或称为“点轴”)。3.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发展轴还有一种演化的结果,就是
23、由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5、为防止资源性衰退的过早到来,应当注意:、为防止资源性衰退的过早到来,应当注意:(1)尽量节约资源,合理开发。(2)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部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3)由于区位条件变化而产生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区位条件。(4)由于环境恶化而影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转入新的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环境。(5)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发展机制,改善部门的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
24、展的一般特征(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2.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3.配第配
25、第 克拉克定律克拉克定律:该定律是科林克拉克于 1940 年在威廉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他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4.库茨涅兹库茨涅兹法则: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 库茨涅兹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第一,随着国民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经济学 教程 名词解释 答题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