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3月21日 9:0011:3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距离陆地有近40分钟的海上
2、航程,岛上居民2000多,2022年12月31日,经中国质量中心认证,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成为我国首个“负碳海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灵山岛成为“负碳海岛”的主要原因是( )A. 节能减排意识强B. 植被茂密消碳多C. 四面环海水汽多D. 居民数少耗能少2. 立足我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A. 迁出居民保护自然本底,让“负碳海岛”永驻B. 利用海岛海洋空间资源优势,发展网箱养殖业C. 充分利用“负碳海岛”品牌,发展旅游观光业D. 通过实施碳交易,适度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3. 为确保“负碳海岛”美誉,灵山岛应该( )A. 引进新
3、能源汽车替代旅游电瓶车B. 鼓励用秸秆和薪柴作为生活能源C. 生活垃圾全部采用深度填埋处理D. 动员居民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碳总量取决于碳源(排放)和碳汇,灵山岛成为负碳海岛,说明其碳排放小于碳汇。节能减排意识强和居民极少耗能少确实可以导致碳排放减少,但也有碳排放,不会导致负碳,AD错误;负碳需要强大的碳汇能力,结合灵山岛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可知森林消碳多是主因,而水汽量对消耗二氧化碳影响较小,B正确,C错误。故选B。【2题详解】实施居民迁移不利于区域发展,A错误;利用海岛海洋空间资源发展养殖业与“负碳海岛”无明显相关,B错误;与工业实施碳
4、交易,以牺牲原有环境,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显然违背我国总体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D错误;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了“负碳海岛”的品牌,可以促进其外围区的旅游业发展,C正确。故选C。【3题详解】电瓶车不排碳,新能源汽车替代旅游电瓶车没有体现“负碳”价值,A错误;燃烧秸秆,会增加碳排放,使用薪柴,砍伐大量树木,不利于植被保护,B错误;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实施处理,不应该全部填埋,深度填埋不仅成本高,还会污染地下水,C错误;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处理中产生的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正确。故选D。【点睛】负碳是一种技术,可以从大气中“吸走”二氧化碳并把它储存起来。负碳技术主要有两大
5、类:一类是利用生态系统自然“力量”来增加碳的移除和储存,比如通过植树、恢复湿地等,让植物和土壤来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另一类则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利用人工技术直接从大气或工业废气中“抓取”二氧化碳并储存起来,或者通过改变自然过程来加速碳的储存。如图为安徽、黑龙江、上海、广东四省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10年跨度内的人口和经济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两个10年跨度内( )A. 甲经济总量先减后增B. 乙经济比重下降减缓C. 丙人口比重下降变缓D. 丁经济总量先降后升5. 丁为( )A. 安徽B. 黑龙江C. 上海D. 广东【答案】4. B 5. A【解析
6、】【4题详解】通过解读图1可知,甲、丁经济总量稳步持续增加,AD错。乙经济比重变化由负值趋于零,经济比重下降减缓,B正确。丙人口比重下降加速,C错,故选B。【5题详解】两个10年跨度内,甲、乙人口占全国比重变化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迁入为主,可知为上海、广东;甲比重高且不断增加,是经济发展快的广东。乙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变缓,可能由于产业升级,人口迁入减缓,推断乙为上海,CD错。丙人口比重、经济比重均为加速下降趋势,推断为老工业区多的黑龙江,B错。丁人口比重一直下降,说明人口外流,但经济比重在第二个10年增加,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推断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影响的安徽,A对。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7、: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降雨侵蚀力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一般不同量级降雨的年内发生概率从中雨、大雨、暴雨、特大降雨依次降低,但不同季节和地区所发生的概率有所差异。降雨侵蚀力在一定程度与侵蚀性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次数以及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有关。太行山大致呈近南北走向,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如图为太行山地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及各量级降雨重心季节迁移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从不同量级降水的重心变化推断( )A. 夏季不同
8、量级的降雨都有B. 春至夏期间中南部大雨增多C. 暴雨强度东西方向差异大D. 特大暴雨只长治附近出现7. 随着降雨量级提高,推断降雨侵蚀的中心移动方向是( )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8. 一般降雨量级越高侵蚀力越强,但该区域特大暴雨的实际侵蚀量不及暴雨。其原因是特大暴雨( )A. 降雨总量小B. 降雨历时短C. 出现频率低D. 降雨强度小【答案】6. A 7. C 8. C【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不同量级降雨中,均有夏季的重心点,说明夏季可发生不同量级降水,A正确;从大雨重心变化上看,春至夏期间重心北移,说明大雨范围逐渐向北部蔓延,B错误;从暴雨重心变化上看,各季节变化主
9、要体现为南北差异明显,C错误;降雨重心代表降雨的中间值所在地区,不代表只在该点出现降雨,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本题主要通过图中年均侵蚀力数据推断。随着降雨强度的提高(从a-b-c-d),侵蚀力逐渐表现为向东南部加剧(颜色加深明显)。故选C。【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降雨侵蚀力在一定程度与侵蚀性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次数以及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有关,特大暴雨在降水强度、单次降水上远超暴雨,但侵蚀不及暴雨的原因是特大暴雨出现的概率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如图为某季节15k
10、m高度范围内平均纬向风速分布图,正负代表不同纬向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就年平均状况而言,10N20N间近地面和10km高空气压和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的气压南部高于北部B. 10km高空气压北部高于南部C. 近地面的风随高度上升逐渐向左偏D. 10km高空风随高度上升逐渐向右偏10. 最接近该经线20N不同高度风速、风向的是( )A. B. C. D. 11. 图所示季节,最可信的是( )A. 黄河部分河段发生凌汛现象B. 江淮地区正值每年伏旱季节C. 北京主要自然植被开始落叶D. 南极秦岭科考站室外考察忙【答案】9. D 10. A 11. D【解析】【9题详解】10N2
11、0N间近地面为东北信风,其成因是北部为副热带高压带,南部为赤道低圧带,气压北部高于南部,A错;10km高空南部由于赤道上升气流影响,气压南部高于北部,B错。在北半球,近地面的风随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向逐渐向右偏转,C错;同理,10km高空风随高度上升,摩擦力也是减小的,风向逐渐向右偏,D对。故选D。【10题详解】选项中不同箭头代表不同高度的风向与风速。结合图,近地面20N为东北信风,风向为东北风,风速较上空小,BC错;5km高度高空,低纬度气压高,高纬度气压低,纬向风向转变为西南风且随高度升高不断右偏和加速;10km高度纬向风速增大,并继续向右偏转,A对,D错。故选A。【11题详解】图中30
12、N附近近地面风向与40N以北地区皆为西风且风速不小,可知气压带风带偏南,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而黄河部分河段凌汛现象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冬末初春两个时段,冬季已经完全结冰,A错;江淮地区每年伏旱发生在夏季,B错;北京主要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此时已完全落叶,C错;此时南极秦岭科考站为极昼时期,室外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利于考察活动。故选D。【点睛】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 昆明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2723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