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质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醋酸CuSO4溶液KCl溶液水K2CO3溶液NaOH溶液pH77=7=777A一定是酸的溶液B一定是碱的溶液C一定是盐的溶液D盐的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中性2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中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B碱中一定含氢、氧元素,不一定含金属元素C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3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B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DNaOH和Na2CO3都属于碱4某同学想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取适量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并用pH传感器监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的溶液呈碱性Bm点的溶质为HCl、NaCl、CaCl2、Na2CO3Con段发生的反应为:D滴加碳酸钠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气泡,后有白色沉淀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C鉴别NH4NO
3、3和NaCl加水,观察温度的变化D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NaCl固体溶解、过滤、蒸发AABBCCDD6在贝壳上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混浊的气体, 这说明贝壳中含有的离子是。ACa2BCO32-CSO42-DOH7需要对某种农作物施用磷肥和氮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A尿素CO(NH2)2B碳酸钾K2CO3C磷酸二氢铵NH4H2PO4D磷矿粉Ca3(PO4)28将知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溶液的特征B含钙物质的转化C物质的分类D盐的化学性质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鉴别CH4和H2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B检验铁粉
4、中是否含有锌粉加入足量稀盐酸C区分碳酸铵和碳酸钾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降低温度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CO2(HCl)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Cl溶液(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CCuSO4溶液(H2SO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铁粉(锌粉)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11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
5、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含有Fe3+C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AABBCCDD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具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
6、填空与简答13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性质有一定变化。如NaCl和KNO3固体只表现两种物质的性质,若溶解于水电离成 Na+、Cl-、K+、,还可以体现KCl和NaNO3的性质。(1)氯化钠可以消除公路积雪,因为氯化钠溶液的凝固温度 (填“”)0。(2)将金属镍(Ni)放入稀硫酸中,溶液会慢慢变绿并产生气泡。将金属银放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金属表面有明显现象产生,推测溶液中还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则镍、银、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3)银、铜等金属能溶解于稀硝酸,现将少量铜浸泡在稀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要使铜溶解可加入的物质是_(填序号)。AKNO3BCaCl2CNa2CO3DMgCl21
7、4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
8、2CO3的实验:用 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将气体通入 中,如有 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15请你设计实验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两种白色固体(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6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 ;A氮肥B磷肥C 钾肥D复合肥(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 的性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C “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4)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
9、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2023年成都大运会会徽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在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太阳神鸟由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成华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化学方法制作大运会会徽。(1)在滤纸上画出会徽轮廓,在区加入饱和的 (填化学式)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析出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的原因: 。(2)在区加入饱和的NaHCO3溶液,再加入CuCl2溶液析出翠绿色的Cu2(OH)2CO3(该物质的名称: )晶体,请写出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区先加入AgNO3溶液,再滴入KI溶液,发生
10、复分解反应,产生黄色的AgI沉淀,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在区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 溶液(填石蕊或酚酞)变红色。18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提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箭头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名称为 。(2)乙的用途之一 。(3)乙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4)关于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A戊丁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戊丁的反应一定会放热C丙戊的反
11、应不一定会放热D丙乙的反应途径有多种E甲乙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19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捉回收CO2的过程如图所示。(1)NaOH的其中一种俗名为 ;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3)“反应、分离”环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4)“反应、分离”环节分离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5)CO2用途广泛,写出一种用途: 。(6)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任填一种物质)。三、科学探究题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一包花肥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化学老师只告诉
12、大家这种花肥他是用KNO3、NH4Cl、Ca(NO3)2、KCl、K2CO3中的几种固定配制而成的。(1)确定花肥的成分,小伟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I取少量花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Ca(NO3)2另取少量花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一定有KCl(2)小倩同学提出,实验II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还可能含有氯化铵,她的理由是 。为此,应该补充的实验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花肥, 没有NH4Cl(3)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分析,你认为这包花肥一定含有的物质
13、是 。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KNO3。四、计算题21某碳酸钾样品中有少量氯化钾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钾的含量,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该样品20g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加入100gCaCl2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210g滤液。请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g;(2)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_;(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结果精确到0. 1% )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C、pH=7的不一定是盐的溶液,如水的pH也等于7,故选项说
14、法错误;D、硫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等物质都属于盐,水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C【详解】A、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如盐酸中不含氧元素,硫酸中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B、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中可能含氢元素,如碳酸氢钠,也可能含氧元素,如碳酸钠,符合题意;D、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不符合题意。故选
15、C。3D【详解】A、物质的溶解度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与搅拌无关,故A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性质的多样性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故B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C选项叙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NaOH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Na+和OH-,因此NaOH属于碱;而Na2CO3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Na+和。故因此Na2CO3属于盐,故D选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物质溶解能力的
16、大小,首先取决于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外因(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4B【分析】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溶液分析可知,pH刚开始呈酸性,说明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详解】A、由图可知在P点时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说法正确;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一定含有氯化钙,由图可知滴加碳酸钠前溶液呈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m点溶质应为HCl,NaCl、CaCl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第十一 单元 盐化 复习题 2023 2024 学年 九年级 人教版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