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湾区联考高一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含3类大题,共18题,满分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多选、不选、错选得0分)1. 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
2、力,我们将不能走路,汽车不能行驶。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吃饭时拿在手中的筷子不会滑落,是因为有摩擦力的作用B. 汽车轮胎表面都是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C. 爬竿表演时杂技演员沿竖直竹竿匀速上爬,受到摩擦力方向向下D. 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到摩擦力2.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购买车票时,可以从如图所示的页面中得知某趟列车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图中“全程37分”表示时刻B. 图中“开点10:56”表示时间C. 图中“68公里”表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运动路程D. 能从图中数据求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3. 如图甲、乙是分别反映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单向加速和减速行驶
3、的情形。用点记录了汽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t时的位置,用箭头反映汽车在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甲、乙两图中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之间的距离相同。由图可以判断()A. 图甲反映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图乙反映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C.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的加速度可能相同4. 手握住纸质圆筒,手和圆筒都在空中静止,且圆筒保持竖直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 手对圆筒的压力、圆筒对手的压力B.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C.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压力D. 圆筒对手的静摩擦力、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5.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
4、一地点出发,如图所示是它们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C. 时刻它们到达相同位置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6. 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它,其加速度大小为a1;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3F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错选的都得0分)7. 从物理角度对下列四张图片内容进行描述,正确的是()A. 甲图中,研究“天宫号”空间站绕地球
5、运动的轨迹时可把空间站视为质点B. 乙图中,太空授课时,航天员说抛出的冰墩墩做匀速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 丙图中,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很小D. 丁图中,跳远运动员起跳时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起跳后跳得越远8.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所示,近似描写了汽车在t=0时刻到t=40s这段时间的x-t图像。下列有关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最远位置距离出发点30mB. 汽车在10s20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C. 汽车在前10s的速度大于后10s的速度D. 汽车运动的总路程是750m9. 如图示,物块A通过细线与弹
6、簧连接,用手拉着弹簧使物块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细线始终保持水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A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三个力的作用B. 物块A受到桌面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C. 物块A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仅增大拉力使物块A加速运动,摩擦力大小不变10. 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kg。电梯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正确的是()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C. 电梯可能在竖直向下运动D. 电梯的加速
7、度大小为,方向一定竖直向下11. 如图所示是用频闪拍照的方法拍摄到的一张真空中羽毛与钢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过程中的局部频闪照片。已知拍摄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照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钢球下落的加速度比羽毛下落的加速度更大B. 一定满足关系C. 频闪拍照的时间间隔为D. 羽毛下落到位置C的速度大小为12.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原长时恰好到达O点,将质量为m(视为质点)的物体P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能够通过B点。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A到O的速度不断增大,从O到B的速
8、度不断减小B. 从A到O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B的速度不断减小C. 从A到O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到B的加速度不断增大D. 从A到O的速度不断减小,从O到B的速度不断增大三、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打点计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点的方式记录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而可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_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交流电源,其工作电压是_ V。(2)关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
9、动”两个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3)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某一清晰的点开始,选取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打印的点未画出,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打印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定与该纸带相连的物体做_运动、打印计数点C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vC=_m/s、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是a=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 (1)某同
10、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a和其质量M、所受外力F的关系。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F近似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量G,通常采用下面的两个措施: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砝码盘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调整砝码数量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及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以上措施和措施中,哪一个有明显错误?请指明其错误:_。(2)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aF和两条图线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图乙的直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_;图丙的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15. 如图所示,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布设A、B两个监控点,
11、用于区间测速。某车辆经过监控点A时车速为90km/h,从经过A点开始,司机缓慢轻踩油门,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s,汽车速度增加至108km/h,接着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了3min,此时汽车距监控点B还有110m,司机开始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监控点B时,汽车的速度恰好减至90km/h,求:(1)汽车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2)A、B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16.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某人使用筷子夹起一鱼丸,静止时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甲、乙表示两根筷子,鱼丸的质量为m,可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甲、乙和鱼丸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甲筷子保持竖
12、直状态,乙筷子倾斜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忽略筷子与鱼丸之间的摩擦及鱼丸的形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1)甲、乙两根筷子对鱼丸的作用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多少?(2)甲筷子保持竖直状态,将乙筷子逆时针旋转,使两根筷子靠近一些,即变小一些(仍有0),为保持鱼丸静止,F1、F2的大小应如何变化?17.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7、足够长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5.0N推动小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最后的计算结果保留一位
13、小数)。(1)求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2)当F作用2.0s后撤去F,求小物块还能沿斜面上升多远?(3)若将推力F的方向调整为水平向左,则F为多大时能够使物块以1m/s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1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置于水平面上,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B的右端,B的上表面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2,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2=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木板B的质量mB=1.0kg、小滑块A质量mA=0.6kg,t=0时刻,小滑块A在木板B的右端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A=1.6m/s开始向左运动,同时,木板B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B=0.40m/s向右
14、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问:(1)A在B的右端开始运动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B的速度为零时,A到B右端的距离为多少?(3)从t=0时刻开始,滑块A经过多长时间距木板右端最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湾区联考高一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含3类大题,共18题,满分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
1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多选、不选、错选得0分)1. 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将不能走路,汽车不能行驶。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吃饭时拿在手中的筷子不会滑落,是因为有摩擦力的作用B. 汽车轮胎表面都是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C. 爬竿表演时杂技演员沿竖直竹竿匀速上爬,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D. 静止物体不会受到摩擦力【答案】A【解析】【详解】A吃饭时拿在手中的筷子因为有重力而下落的趋势,由于静摩擦力的作用才没有从手中滑落,A正确;B汽车轮胎表面都是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错误;C爬竿表演时杂技演员沿竖直竹竿匀速上
16、爬时,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C错误;D静止的物体会受到滑动摩擦力,比如汽车急刹车时,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D错误。故选A。2.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购买车票时,可以从如图所示的页面中得知某趟列车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图中“全程37分”表示时刻B. 图中“开点10:56”表示时间C. 图中“68公里”表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运动的路程D. 能从图中数据求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全程37分”对应的是一段时间,不是时刻,故A错误;B“开点10:56”对应的是一瞬间,因此是时刻,故B错误;C“68公里”
17、表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运动的实际轨迹长度,因此是路程,故C正确;D若要求平均速度,需要知道位移,而题中“68公里”指的是路程,故D错误。故选C。3. 如图甲、乙是分别反映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单向加速和减速行驶的情形。用点记录了汽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t时的位置,用箭头反映汽车在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甲、乙两图中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之间的距离相同。由图可以判断()A. 图甲反映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图乙反映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C.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的加速度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图甲中相同时间内位移增加,反映汽车做
18、加速但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 B图乙中相同时间内位移减小,反映汽车做减小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B错误; C甲、乙两图中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之间的距离相同,时间间隔也相同,所以甲、乙两种情形,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D甲、乙两种情形一个做加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一个做减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C。4. 手握住纸质圆筒,手和圆筒都在空中静止,且圆筒保持竖直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 手对圆筒的压力、圆筒对手的压力B.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C.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压力D. 圆筒对手的静
19、摩擦力、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答案】B【解析】【详解】A手对圆筒的压力和圆筒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误;B手和圆筒都在空中静止,由平衡条件得,圆筒的重力和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C圆筒的重力竖直向下、手对圆筒的压力垂直于圆筒向里,不是一对平衡力,C错误;D圆筒对手的静摩擦力和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错误。故选B。5.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如图所示是它们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C. 时刻它们到达相同位置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中山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