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
《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5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蓝皮书B L UE B O 0 K O F NCE E高考试题分析(2024)ANALYSIS OF NATIONAL COLLEGEENTRANCE EXAMINATION TEST QUESTIONS(2024)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是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的学术决策机构,中 国高考报告是高考改革研究智库成果,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中科 技大学等国内九所大学(机构)的高考研究专家共同创作,系统研究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成效。地 理现代教
2、育出版社Modern Education Press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高考试题分析.地理/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一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1(2023.10重印)ISBN 978-7-5106-8016-8I. 高.中,中学地理课一高中一题解一升学参考资料 IV.G632.479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0)第272996号书 名 高考试题分析 地理出 品 人 陈 琦编 者 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责任编辑 吴 薇 杜敏凯封面设计 刘 彬出版发行 现代教育出版社 邮编:100120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26号荣宝大厦3层电 话 (010-64252230(
3、编辑部)印 刷 山东滨州汇泉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890 mm1240 mm 1/16印 张 18.5字 数 420千字版 次 2021年1月第1版印 次 2023年10月第4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5106-8016-8审 图 号 GS(2020)7181 号定 价 59.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目 录CONTENTS总 体 评 析 1专 题 一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11考向( 一) 时间计算 11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4命题规律 23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与天气、气候 26考向( 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26考向(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30考向(三)
4、世界气候及其影响 42考向(四)常见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48命题规律 59专 题 三 水 圈 62考向( 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62考向(二)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66考向(三) 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73命题规律 83专 题 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87考向( 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87考向(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88考向(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91考向(四) 常见地质灾害 101命题规律 105专 题 五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与 差 异 性 108考向(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8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17命题规律 129专 题
5、六 人 口 与 地 理 环 境 133考向(一)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33考向(二) 人口迁移 138命题规律 142专 题 七 城 市 与 地 理 环 境 144考向(一) 城镇、乡村区位与空间结构 144考向(二) 城市(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5考向(三) 城市(镇)体系与协调发展 158命题规律 162专 题 八 农 业 生 产 与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165考向( 一) 农业区位因素 165考向(二) 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170考向(三)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 172命题规律 185专 题 九 工 业 生 产 与 产 业 转 移 188考向( 一) 工业区位因素 188考向
6、(二)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发展 200考向(三) 产业转移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07命题规律 211专 题 十 交 通 运 输 与 服 务 业 214考向( 一) 交通运输建设及其影响 214考向(二)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26命题规律 235专 题 十一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及 资 源 、 环 境 与 国 家 安 全 239考向( 一) 环境与区域发展 239考向(二) 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区域联系 249考向(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259命题规律 267专 题 十 二 境 保 护 271考向( 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71考向(二)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7、271考向(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277命题规律 280专 题 十 三 旅游地理(旧教材)282考向( 一)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 282考向(二)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 286考向(三)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与旅游环境保护 287命题规律 290附 录 I 高 考 必 备 知 识 细 目附 录 试 题 索 引总体评析 测2023年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三套地理试题(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课标卷)和 14个省份自主命制的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充分发挥高 考的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功能,在材料选择和设问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尝试,有利于更全面地考 查考生的关键能
8、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23年在使用了新教材但仍然施行老高考的地区,首次推出了全国新课 标卷。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考查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助推新课程平稳落地。在等级考地区增多、试卷数量增多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各考区的实际教学状况,在题型、结 构、难度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综合2023年地理高考的情况,试题总体有以下特点。一、紧扣新时代脉搏,聚焦铸魂育人试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 推进的大
9、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 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案例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 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培养劳动观念,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1. 立足学科本质,深耕高中地理课程核心价值地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 的核心价值观。地理试题响应现代社会对国民基本素养的要求,紧密联系生活、社
10、会生产实 际,围绕人地关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认知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和素养,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并将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提高地理生活、生产方式的文明程度。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 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计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思想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试题选取在应对区域环境问题挑战方面取得显著成 效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2023年新 课标卷911题,引导学生认识草毡层对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
11、定的重要价值;2023年全国甲卷37题,引导学生解读青藏高原南部风蚀粗化规律,并提出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深刻地影响着人口分布和生产。2023年全国甲卷5题,通过美国历 史上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同,探究其对人口分布和用水结构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2. 聚焦国家与地方发展,厚植家国情怀试题的区域背景多落脚在中国区域,聚焦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优秀 传统文化、人口和城镇化等主题,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为国家发展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品质。试题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素材,充分彰显我国当代伟大建
12、设成就,将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如2023年广东卷56题通过近年来特 色产业迅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这一真实案例,反映了我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 就。78题以电商发展对浙江省温岭市某镇制鞋业的促进和影响为素材,契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地理试题选取了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时代新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 如2023年全国甲卷13题,讲述了泉州胡萝卜出口基地由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 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农业区
13、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2023年全 国乙卷13题,展现了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劳动密集型打火机产业,在区位条件并不突出的 湖南邵东市诞生、成长、壮大的历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地区发展优势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控制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有 所作为。地球上的碳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生物群里和无机环境中,湿地(泥炭地是分布较广的湿 地类型之一)是目前已知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的碳汇,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
14、重要作用。2023年全国乙卷37 题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测为载体,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 考查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大气组成成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旨在考查考 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2总体评析2023年1月浙江卷1112题,以我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低碳能源发展,使考生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增强国家能源安全责任意识。3. 关注国际联系,培育全球视野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离不开国际合作。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求同存 异、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大
15、量地理试题通过对产业的全球布局、国际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 展等内容进行考查,意在引导人们用全球视角研究区域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国际比较和国际借鉴,倡导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念。2023年全国乙卷36题,展示巴西库里蒂巴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二、植根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地理学科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从空间看待一切-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 环境和人类?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要素特征区域特征自然地理过程 人文地理过程要素联系区际
16、联系人地关系地理位置 地理特点 -地理成因 地理经过 地理作用 人地关系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地理学思想方法地理学科必备知识考查思路必备知识指的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地理学科相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 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基本技能),是由学科的基 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的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基本可 以分为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三大类。地理学科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原则和特点。1. 以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为基础,学业质量水平4
17、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同时,高校选拔人才对必备知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强调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了偏怪、偏难的考查现象。3. 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在区域差异的对比中,能更好地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这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基于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试题多从要素、区域、人地的角度考查地理联系。3地理地理试题通过新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 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如2023年新课标卷13题,以
18、河北 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历程和未来规划为背景,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2023年全 国乙卷4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 运输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间的联系;全国乙卷911题,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了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5. 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地理过程是地理事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地理过程可以看作是地理事 象沿时间轴的各个断面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地理过程类试题通过考生在完成“观察描述某 个地埋事件的空间动态过程并归纳其规律,依据其规律推测地理空间过程的发展、变化”中的 表现,能很好地评价
19、考生的地理思维、地理必备知识、地理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如2023年全国甲卷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 组过程与机理;2023年全国甲卷911题,要求学生解读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条件对区 域植被分异与演化过程的影响;2023年广东卷34题通过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温度、风速和水汽凝结变化过程的理解。6.2023年是第三批新课改省级行政区在四新(新课标、新课程方案、新高考、新教材)背景 下的第一次命题。试题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延续了2022年的风格与特点,稳中有新, 考查内容更
20、加全面,较好地实施了教考衔接,圆满地完成了首次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试题 命制的平稳过渡。试题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考查比重较高,尤其是海水的性质、海气相互作用、土壤结构、地质年代、服务业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成为重要的新考点(见下表)。2023 广东卷新考点题号781112131419新内容电商和生产型服务业对制鞋业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草毡层中土壤的成因和特点地质时期日本海的演变与 海水交换三 、聚焦关键能力,落实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能力素养居于学科素养的主体地位,品格与价值观居于学科素养的核心地位。目前的地 理学科命题方向是“能力立意,素养导向”,也就是通过能力素养的测量来评价
21、学科素养水平。 学科素养与能力素养是相互嵌套的关系,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分类是重合的,都分为学习掌握、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三个大类。从考生答题的过程和要素来看,涉及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 与运用能力、地理事象的描述与阐释能力、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结果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主要属于学习掌握能力群;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地理事象的描4总体评析述与阐释能力、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主要属于思维认知能力群,可进一步分解为模型建 构、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结果的组织与表 达能力主要属于实践操作能力群,
22、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图表表达能力考查较少。1.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在解答高考试题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给出一定信息,隐藏部分信息,设置具有不良结构 的问题情境是地理试题考查该能力的主要途径。地理试题的情境主要通过文字、地理图形、统 计表格等方式呈现,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加大了试题信息的广度、容量以及不同地理信息形式 之间的融合,重视考查学生从多种形式呈现的材料中筛选、分类、归纳、整合关键信息,提取有 效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过程中,能够读取关键信息并解读出隐含的信息是关键。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基础。试题突出对地理信息挖 掘、整理
23、和分析的考查,如2023年广东卷34题通过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温度、风速和水汽凝结变化过程的理解。2.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模型建构能力其实就是组织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普遍考查的核心能力。 模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方法。教材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浅显的,难以 应对高考试题,只有将其形成一定的组织和结构并渗透严密的思维,才有意义,才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型建构。模型建构是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运用水量平衡模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 特征是地理试题经常考查的能力。如2023年海南卷17题,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 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 高考 蓝皮书 试题 分析 2024 地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