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首经典古诗赏析.docx
《50首经典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首经典古诗赏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歌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歌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 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诗歌情感: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
2、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歌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 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诗歌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 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
3、顺江去向渝州。诗歌情感:通过描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感情。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歌背景:这首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李白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诗歌译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诗歌情感: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登金陵凤
4、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歌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747 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诗歌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
5、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 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诗歌情感:作者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抒发诗人离京后理想难于实现的苦闷悲愁。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歌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 年)于金陵所作。诗歌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
6、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诗歌情感: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歌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 75
7、5 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 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歌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
8、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诗歌情感: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歌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春天。宝应元年(762 年) 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
9、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诗歌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分外欢喜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诗歌情感: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
10、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歌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
11、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诗歌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诗歌情感: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
12、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 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 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诗歌译文: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
13、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诗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春雨那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也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歌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 770 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诗
14、歌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诗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歌背景:公元 736 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歌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
15、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诗歌情感: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登高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歌背景:这是杜甫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
16、高临眺, 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诗歌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歌情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蜀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
17、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歌背景:蜀相一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 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
18、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诗歌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诗歌情感: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 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画 唐王维远看山有色
19、,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歌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 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诗歌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诗歌情感: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
20、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 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诗歌背景:王维隐居辋川期间,于山中送别友人所创作的诗作。诗歌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诗歌情感: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
21、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歌背景: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诗歌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诗歌情感: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
22、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歌背景: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诗歌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
23、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诗歌情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 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 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诗词大会经典古诗诵读清单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0 经典 古诗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