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pdf
《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pdf(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昌平分区规划(国土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规划)(2017 年年 2035 年)年)2019 年年 11 月月 I 序序 言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精神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落实总体规划对昌平区的功能定位,谋划昌平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新蓝图,昌平区委、区政府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了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 年2035 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努力将昌平区建成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本次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兼顾问题与目标导向,统筹全域资源环境,促进昌平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围绕“四
2、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实现人口、用地、建筑规模总量全域管控,推动减量发展,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坚持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品质,提高宜业宜居水平。坚持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并重,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强化昌平特色,展现昌平魅力。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开门编制规划,汇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III 目目 录录 总 则.1 第一章 落实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3 第一节 功能定位.3 第二节 发展目标.4 第三节 城市规模.5 第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
3、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7 第一节 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7 第二节 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9 第三节 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11 第三章 高水平建设未来科学城,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13 第一节 未来科学城规模管控与发展引导.13 第二节 新城规模管控与发展引导.14 第四章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区域生态质量.18 第一节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格局.18 第二节 协调城市与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1 第三节 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23 第四节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成网络的绿地系统.24 第五节 加强区域生态协作,维护生态基底.
4、26 第五章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27 第一节 坚持创新驱动,保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7 第二节 疏解与承接并重,优化产业结构.28 第三节 聚焦未来科学城,提升全球科技创新影响力.29 第四节 以沙河高教园为抓手,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30 第五节 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推进昌平园高端协同发展.32 第六节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34 第六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生活空间.36 第一节 健全住房体系,促进职住平衡.36 第二节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37 IV 第三节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42 第七章 加强历史文化保
5、护,强化城市特色引导.44 第一节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44 第二节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强化设计引导.47 第三节 加强新城城市设计与重点区域管控引导.51 第八章 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城市安全保障水平.55 第一节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55 第二节 提升市政保障能力,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的绿色市政基础设施.61 第三节 着力攻坚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66 第四节 构建可控可救、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城市安全体系.70 第五节 促进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智慧城市建设.74 第六节 协调地上地下空间关系,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75 第九
6、章 加强统筹分类引导,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77 第一节 城乡统筹目标、分区分类原则和要求.77 第二节 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指引.78 第三节 乡村振兴.81 第四节 绿隔地区规划指引.83 第十章 明确实施路径,实现减量提质发展.85 第一节 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85 第二节 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86 第三节 划分规划单元,加强统筹引导.88 第十一章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77 第一节 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90 第二节 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乡治理体系.91 第三节 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92 第四节 健全规划监督
7、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93 附表 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95 附 图.98 1 总总 则则 第第1条条 指导指导思想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要求,将昌平区建设成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推
8、动昌平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第第2条条 主要主要规划规划依据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4.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5.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7.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8.分区规划实施要点 2 第第3条条 规划规划范围范围和规划期限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昌平区行政辖区,面积为 1342 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 2017 年至 203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3 第一章第一章 落实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落实功能定
9、位,明确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 深入贯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着眼于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根本遵循,着眼于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昌平区的昌平区的一切工作一切工作坚决坚决落实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出各项规划要求提出各项规划要求。第一节 功能定位 第第4条条 建设建设首都
10、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西北部山区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构建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与河北怀来地区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协同综合治理,为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贡献力量。第第5条条 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以未来科学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承载能力建设,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
11、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智力及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促进校城融合发展,以沙河高教园融入未来科学城为契机,深入推动国际一流科教新区建设,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4 第第6条条 建设建设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 以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塑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魅力空间。加强三条文化带昌平段和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整体保护,挖掘历史脉络、展现文化特色。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建设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山区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满足城市文化消费度假需求。第第7条条 建设建设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城乡
12、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以六环以南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城乡规划统筹实施力度,通过未来科学城建设大幅带动周边城镇化。深入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腾退违法占地和低效产业用地,做好人口调控和社会综合治理。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第8条条 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 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定位要求,保障生态安全,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科教引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传承历史文化,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
13、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 第第9条条 2032035 5 年年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首都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文化强区;“城市病”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环境宜业宜居。第第10条条 20502050 年年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病”治理基本完成,成为特大城市近郊区城乡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典范。第三节 城市规模 第第11条条 加强加强人口人口规模规模调控调控,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引导人口合理
14、分布 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与人口调控紧密挂钩,到 2035 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34 万人左右。1.承接中心城区人口疏解,优化人口分布 以平原区为主适度承接中心城区疏解人口。山区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生态化发展相促进,着力提高山区村镇发展质量,缓解人口大量外流,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条件。2.促进人口城镇化,优化人口结构 到 2035 年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南邵镇、沙河镇、回龙观镇、东小口镇、霍营街道、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北街道基本实 6 现城镇化;百善镇、马池口镇、十三陵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第第12条条 推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规模减量 到2035年全
15、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63.35平方公里以内。第第13条条 划定战略留白划定战略留白用地用地,保障服务首都功能,保障服务首都功能 在未来科学城东区、西区划定 5.70 平方公里作为战略留白用地,为服务保障好“四个中心”建设,为未来重大活动、大型事件举办,以及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预留条件。第第14条条 加强加强建筑规模建筑规模管控管控 加强建筑规模与建设时序管控,为承接首都功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预留条件。7 第二章第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用途管控 把握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把握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
16、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构建构建“一轴一带一“一轴一带一廊廊、两两城城一区一区多点多点”的空间结构。强化生态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的空间结构。强化生态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两线三区,实现全域空间管控。红线,划定两线三区,实现全域空间管控。统筹安排建设空间与统筹安排建设空间与“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全面落实全域全面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途管控。第一节 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 第第15条条 构建“一轴一带一廊构建“一轴一带一廊、两两城城一区一区多点多点”的”的
17、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落实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全域资源禀赋、城镇发展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构建“一轴一带一廊、两城一区多点”的空间结构。1.一轴:中轴线北延长线 中轴线北延长线在昌平区内从南到北依次贯穿天通苑南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北七家镇、小汤山镇、崔村镇、延寿镇,是传承和展示北京中轴线文脉意象的集中区域。其沿线及周边区域要严格控制建设行为,完善空间秩序,强化文化展示和国际交往功能,提升空间品质。2.一带:北部山区生态文化带 昌平区北部山区及浅山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增强生态保育功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8 3.一廊:协同创新
18、发展走廊 北清路七北路沿线协同创新发展走廊,由西到东串联海淀山后地区、未来科学城、顺义空港产业区、朝阳电子城等产业功能区,跨区域完善科创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服务水平。依托温榆河水系,建设优美滨水生态空间。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营造产业协同、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创新创业园区,提升区域创新核心竞争力。4.两城:未来科学城、昌平新城 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 170.6 平方公里,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是北京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三城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昌平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昌平新城规划范围 146.7 平方公里,是昌平区公共服务核心地区,
19、是昌平区的行政服务中心,是北京西北部旅游服务中心,是展示昌平区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5.一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下简称“回天地区”)规划范围 57.4平方公里,是逐步发展形成的邻近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是北京功能疏解和城市治理的重点区域,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节点。6.多点:7 个镇中心区 多点包括南口新市镇和小汤山镇、阳坊镇、流村镇、崔村镇、兴寿镇、延寿镇 7 个镇中心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探索特色发展模式,着力建成小而精、绿且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市镇和特色小镇。9 第第16条条 建建立由“昌平新城、未来科学城立由“昌平新城、未来科学城近中心城区城市
20、组团近中心城区城市组团(回天地(回天地区)区)乡乡镇镇新型农村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新型农村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 针对城、镇、村的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完善“昌平新城、未来科学城近中心城区城市组团(回天地区)乡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城乡体系,建立两城引领带动、城镇特色优化、农村社区多元提升的城乡功能有机分工格局。按照功能互补、特色分明、城乡一体的要求,统筹城镇与乡村、南部与北部,形成分区分类管控、城乡全面融合、要素特色彰显的全域共荣新局面。第二节 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将全区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
21、间管控,遏制城市摊大饼发展。第第17条条 划定生态控制线,实行分区分类管控划定生态控制线,实行分区分类管控 围绕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的战略定位,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农田、河流、湖泊等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67%。遵循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基本原则,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改善,针对不同的 10 生态要素和生态空间,实行分区分类建设活动管控。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 110.1 平方公里。1.严格监管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
22、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完成勘界定标,保障落地。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2.科学配置其他生态空间 充分发挥西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作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域的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区的政策和措施。第第18条条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引导集约高效发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引导集约高效发展 依托全域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18%。严格管控城镇建设空间,新增城市建设项目原则
23、上应在集中建设区内进行布局和建设,严格控制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第第19条条 深化限制建设区综合整治,推进弹性管理深化限制建设区综合整治,推进弹性管理 生态控制区和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为限制建设区,约占全区面积的 15%。通过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减量和绿化建设,限制建 11 设区用地逐步划入生态控制区和集中建设区,到 2050 年实现两线合一。第三节 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第第20条条 划定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统筹建设空间和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遵循用途主导功能的原则,合理划分覆盖全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调整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实现全域全
24、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全区共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战略留白用地、有条件建设区、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水域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林草保护区、生态混合区和自然保留地等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第第21条条 统筹安排建设空间统筹安排建设空间 全区共划定城乡建设空间 253.58 平方公里,含战略留白用地 5.70 平方公里。预留区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9.77 平方公里,增强规划实施调控的弹性,结合有条件建设区、独立设施项目选址等逐步落实;划定有条件建设区,在不突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可以用于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
25、或机动指标落地。划定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保障对外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用地需求。12 第第22条条 统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非建设空间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现状非建设空间内各类用地、设施之间的矛盾,加大对非建设空间用地治理和土地腾退整治力度,实现对全域全类型非建设空间整体统筹管控。13 第三章第三章 高水平建设高水平建设未来科未来科学城,提升学城,提升新城新城综合综合承载承载能力能力 落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落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重要组成组成部部分分战略要求,全面加强战略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昌平 分区 规划 国土 空间规划 2017 20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