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docx





《《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 年)二二三年十一月前 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 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野生动物保 护,是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其优越且独特的自然 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并造就了众多的特有物 种和珍稀物种,是我国乃至世
2、界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海南省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由于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较快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野生动物物种面临栖息地破碎化、种群数量下降、小种群问题 凸显,种群隔离、基因交流阻断、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直 接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 ”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建立稳定长效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体系,促进野生动物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海南省林业局组织编写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
3、3-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十四 五 ”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国家公园等自然 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和海南林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等为依据, 紧紧围绕全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按照 “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 ”的原则,从野生动物资源 调查监测评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重要栖息地保护、野 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建设、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和致害补偿、野 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外来入侵动物管控、野生动物 保护宣
4、传与教育、野生动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全省陆生野 生动物保护工作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作为未来一段时期 全省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的依据和指导,助推全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科学、稳定、高质量发展。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规划背景1二、资源概况2三、重点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4四、栖息地保护现状9五、保护成效 10六、机遇和挑战 12第二章 总体要求 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 15三、规划依据 16四、规划期限18五、规划目标 19第三章 规划布局21一、中南部山地丘陵区 21二、环山台地平原区 23第四章 主要建设任务24一、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24二、珍稀濒危野生
5、动物保护25三、重要栖息地识别、保护与修复 26四、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27五、推进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和致害补偿27六、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28七、外来入侵动物管控 29八、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与教育29九、野生动物管理体系建设30第五章 保障措施32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32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32三、贯彻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32四、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业务能力33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保护意识33附表: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项目表附录: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附图: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布局图第一章 总 论一、规划背景
6、2021 年 10 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 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 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要求 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监 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 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将生物多样 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7、。习近平总书记在“413 ”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要实行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央 12 号文件赋予海南新的战 略定位,特别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海南形成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加强全省野生动物及 其栖息地保护是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需要,是推进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1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海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把对野 生动物的保护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国家生 态文明
8、试验区,守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生态底线的一项重要 工作。 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全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明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海南省林业局组 织编写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 年),为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二、资源概况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是我国唯一的热 带岛屿省份。海南岛地势为四周低平, 中间高耸,呈穹窿山地 形,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227 , 年降水量 在 1000 毫米2600 毫米之间。其优越且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素有中
9、国热带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我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森林、草地、农田、湿地和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和湿地是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 海南岛中部高耸的地势,造就了森林植被类型的复杂性,从滨 海沙滩到中部山地,依次分布有红树林、人工林、砂生草地、多刺灌丛、稀树草地、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2叶林和高山矮林等。其中,对全省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天然 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 吊罗山、黎母山、鹦 哥岭等区域,也是海南陆生野生动物的最主要栖息地。我省湿 地类型丰富,包括河流、湖泊、库塘、滩涂、沼泽、红树林等, 其中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些 港湾内,如
10、海口东寨港、文昌清澜港、儋州新英湾等。湿地除 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之外,还是众多迁徙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海南省的植被生长快,种类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 林的原生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本土野生维管束植物有 4689 种,包括乔木 723 种,灌木 1246 种,草本 2315 种,藤本 405 种。其中,有 491 种系海南特有种,约 83%的植物物种属于热 带和亚热带的植被。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 物的有 127 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海南苏铁、葫芦苏铁、坡垒等 10 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117 种。优良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境类型,为野生动
11、物的生长繁 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根据相关历史调查、标本及文献数据等, 全省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 698 种,其中两栖类 46 种,爬行类 113 种,鸟类 455 种,兽类 84 种。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 护名录的野生动物有 162 种,包括蛛形纲 1 种, 昆虫纲 9 种, 两栖纲 2 种,爬行纲 13 种,鸟纲 122 种,哺乳纲 15 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穿山甲、 圆鼻巨蜥、3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黑脸琵鹭等 30 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32 种,海南特有种或特有亚种 35 种。三、重点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 建设
12、,旗舰物种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 十四五 ”期间我国实施 48 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其中,在海南分布的共有 8 种,分别为海南长臂猿、 中华穿山甲、云豹、坡鹿、海南孔雀雉、黑脸琵鹭、 中华凤头燕鸥和金斑喙凤蝶。表 1 国家“十四五 ”林草规划抢救性保护物种国家“十四五 ”林草规划抢救性保护物种类别保护级别物种分类兽类一级海南长臂猿、中华 穿山甲旗舰种、关键种云豹、坡鹿珍贵稀有种鸟类一级海南孔雀雉、中华 凤头燕鸥、黑脸琵珍贵稀有种(8 种)昆虫类一级金斑喙凤蝶珍贵稀有种1.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1)种群概况海南长臂猿为海南特有种,隶属长臂猿科、黑冠长臂猿属,
13、 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 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属于高度树栖的昼行性小型猿, 以多种热 带野果、嫩叶、花苞为食,也吃昆虫、鸟蛋等动物性食物。 由 于历史原因,其种群数量一度降低至 2 群 7-9 只。随着热带雨林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国家公园的建设, 目前海南长臂猿数量4已增至 6 群 37 只。虽然海南长臂猿保护初见成效,但这一数量 仍远低于生态学上种群能够持续生存的最小种群数,种群复壮依然艰巨。(2)主要问题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被道路、干线分割,限制了海南长臂猿的 活动范围;霸王岭片区内可供海南长臂猿利用的适宜栖息地已 达到饱和,无法满足其种群增长的需求,低地雨林遭到破
14、坏变为次生林,对海南长臂猿的食源和生境造成影响。目前所用的红外相机监测覆盖不足,信号覆盖不全,存在 很多监测盲区,监测数据不系统。此外,外部各项零散的科研 成果未能实现共享与整合,课题研究偏学术化,难以得到充分 的实际应用;对长臂猿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包括婚配行为、 种群扩散机制、环境干扰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疾病、栖息地选择等掌握较少。2.坡鹿(Panoliasiamensis)(1)种群概况海南坡鹿是中国 17 种鹿类动物中最珍贵的一种,属国家一 级重点保护动物,为海南特有亚种, 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各地。 由于人类的盲目猎捕及生境不断萎缩,一度锐减到濒临灭绝的 26 头。几十年来,海南通过采
15、取生境改造、人工驯化繁育、科 学研究和迁地保护等措施,海南坡鹿种群逐渐稳定,现今主要分布在大田、邦溪、猕猴岭(现已并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5保护区和文昌昌洒。(2)主要问题海南坡鹿主要在大田、邦溪、猕猴岭等保护区和文昌昌洒 分布,而这四个区域坡鹿栖息地实际总面积都不足 20km2,坡 鹿种群接近或者超过容纳量会面临竞争压力增大、环境抑制作 用增强。过高的种群密度会引发坡鹿种群密度制约作用,也会导致疾病、寄生虫的集中爆发和扩散,对坡鹿种群有巨大影响。海南坡鹿是鹿科动物中仅分布于海南岛的特有物种, 由于 其种群数量低、种群少等原因一直处于全球濒危的状态,其濒 危机制尚未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此外, 当
16、前保护区内蟒蛇的种 群数量逐渐增大,每年捕食坡鹿幼崽和雌性坡鹿,对保护区的 坡鹿种群增加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开展对蟒蛇生态学的研究, 深入了解蟒蛇的生物学特性、蟒蛇与海南坡鹿等其它物种之间 的关系, 以及坡鹿在较高的捕食压力下的生态行为也逐渐成为坡鹿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3.中华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1)种群概况中华穿山甲亦称穿山甲,隶属于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属,为 海南亚种。2021 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 将中华穿山甲的保护级别由国家二级提升至一级。历史上,海南 是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分布较大的省份,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尖峰林林区, 由于非法偷猎等原因,穿山甲
17、种群数量急剧下降,62012-2014 年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也未记录到穿山甲实 体。直到 2015 年和 2018 年莫锦华等利用红外相机在尖峰岭的 热带雨林腹地的同一区域分别捕捉到 1 次中华穿山甲出没的影像,表明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2)主要问题目前穿山甲专项调查及本底数据的缺乏致使对穿山甲资源 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活动规律和栖息地等情况了解较少,无法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4.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1)种群概况海南孔雀雉是鸡形目雉科物种,是海南岛特有种, 国家一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东方、乐东、 昌江等市县和 澄迈、屯昌、儋州
18、交汇处及三亚的局部区域,其中东方市是海 南孔雀雉最大种群的分布区。海南孔雀雉属于地栖性鸟类,是 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中典型栖息于林下层的鸟类物种, 以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等作为主要栖息地。根据 2021 年调查结果,全岛海南孔雀雉约 1900 只。(2)主要问题到目前为止,盗猎依然是海南山鹧鸪和孔雀雉面临的重要 威胁因素。特别是动物高密度分布区成为盗猎者主要活动作案的区域,需严加管护,加大执法力度。5.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7(1)种群概况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水鸟,属鹈形目鹮科,是国家一级保 护野生动物。常栖息于岛内湖泊、水塘、河口、红树林、滩涂、 沿海及其岛屿等地带。黑脸琵鹭
19、是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其 物种数量的变化对环境的监测有重大意义 。据相关调查 ,从 2002 年记录到的 12 只个体,到 2022 年监测记录到 145 只,20 年增加了 130 余只。据 2023 年 1 月统计调查,海南省黑脸琵鹭 越冬种群数量为 201 只。海南省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主要问题候鸟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载体,黑脸琵鹭是禽 流感病毒的易受鸟种,随着多种鸟类迁徙过程的发生,禽流感 也会随之扩散。随着黑脸琵鹭等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上升,禽流感等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6.其他濒危物种(1)种群概况其他濒危物种如云豹、 中华凤头燕鸥、
20、金斑喙凤蝶等在海 南历史有分布,但很多年未记录到或者极少见、分布存疑的物种,其种群数量在海南岛始终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2)主要问题上述物种未开展专项摸底调查,无相关调查监测数据,无法评估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栖息地等情况。8四、栖息地保护现状(一)栖息地概况森林和湿地是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其中尤 以天然林中动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根据海南省 2022 年森林、 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天然林面积 60.02 万公顷, 占全省 陆域面 积 17.65% ; 湿地面积 26.38 万公顷 , 湿地 率7.51%。天然林和湿地面积占陆域面积比例较小。天然林是海南陆生野生动物的
21、最主要栖息地,根据海南省 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全省陆生野生动物在天然 林内记录到的物种数最多, 占调查记录总数的 86.5%。然而土 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及偷伐等行为在不断破坏和蚕食现存的天然 林,天然林的削减将极大地威胁到各类野生动物的生存及繁衍, 降低其食物供给与活动范围,提高了其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概率,长此以往无法保证野生动物在未来的种群发展。同时,海南岛的湿地则是各类湿地鸟类、两栖及爬行类动 物的重要栖息地,可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水源、食物及繁殖场 所, 同时也是维持森林等植物生存的重要基础,然而土地利用 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在不断降低湿地尤其是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各
22、类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二)栖息地保护现状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措施。天然林、湿地是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其中天然林9集中分布的中部山地和中南部山地、丘陵地带,是海南省陆生 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和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黑脸琵鹭等珍稀物种,近几十年来, 海南省陆续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如今,海南省已建立以国 家公园为主体, 自然保护区为基础, 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体 系,除国家公园外,建立了大田、东寨港、铜鼓岭等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以及邦溪、保梅岭、上溪、尖岭、茄新、南林、六 连岭、会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能力大大增强。 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 海南省 陆生 野生动物 及其 栖息 保护 规划 2023 20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