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报批稿).docx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报批稿).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07.060D10DZ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 XX/T XXXXXXXXX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equip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自然 资源 部 发 布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I引 言 IV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
2、3.1 13.2 23.3 23.4 24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 24.1 设备种类 24.2 检测要求和限制 24.3 室内检测项目和方法 24.4 野外现场试验要求 85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 95.1 雨量计 95.2 管式含水量(率) 仪 105.3 裂缝计 115.4 测地型 GNSS(北斗) 接收机 135.5 加速度计 135.6 倾角计 135.7 泥(水) 位计 145.8 声光报警器 155.9 视频监测系统 166 抽样 166.1 抽样条件 166.2 抽样方案 166.3 抽样判定方法 177 检验 177.1 检验分类 177.2
3、 结果评定 178 标志和包装要求 188.1 标志要求 188.2 包装要求 18附 录 A (资料性) 通用检测设备和项目选择 19IA.1 通用检测设备 19A.2 通用检测项目选择 19附 录 B (规范性) 20野外现场试验检测报告参考提纲 20附 录 C (规范性) 设备试验记录表 21C.1 雨量计试验记录表 21C.2 含水量(率) 仪试验记录表 21C.3 倾角计试验记录表 21C.4 声光报警器基本功能记录表 21C.5 声光报警器功率检测记录表 22C.6 入户报警器基本功能记录表 22参 考 文 献 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
4、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93) 归 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东方智感 (浙江)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信华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苍旭、张磊、冯建华、马娟、黄喆、张昊、贺鑫焱、李康、孟庆佳。III引 言监测预警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在289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监测预警设备,“十四五”期间, 将进一步加强监测
5、预警类设备的试用推广。然而监测设备仍存在生产和运行维护成本高、实用性和稳定 性差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2019年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里提出“集成研 发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装备并加强检测检验,推进我国地质灾害技术装备国产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 与推广应用。”检验检测是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为仪器设备产品的国产化、 标准化、工业化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编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验检测类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规范监测预警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制定本文件。IV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
6、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的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抽样、检验和 包装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的检测检验,其他类型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检验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
7、: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Db:交变湿热GB/T 2423.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 (主要用 于设备型样品)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Ka:盐雾GB/T 24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
8、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3939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 38615 超声波物位计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JJF 1305 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规范JJG 233 压电加速度计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2828.1、JJF 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检测 testing在设定环境条件下,对给定产品,按照规定程序确定某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所组成的技术操
9、作。13.2检验 inspect ion在给定环境条件下,为确定产品的各特性是否合格,测定、检查、试验或度量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且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3.3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 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IoT platform用于接收地质灾害数据采集设备监测数据,并提供数据展示、分析、共享等功能模块的信息系统。 注: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包括构成其功能的软件系统和支撑其运行的硬件系统。3.4平均无故障时间 mean t ime between fai lures (MTBF)产品或系统在两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确工作的平均时间。注:也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
10、间,是标志产品或系统能平均工作多长时间的量。4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4.1 设备种类根据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设备分为以下几类:雨量计、含水量 (率) 仪、裂缝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加速度计、倾角计、泥 (水) 位计、声光报警器、视 频监测设备。4.2 检测要求和限制4.2.1 检测仪表及设备要求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过程中,应采用经定期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仪表以及有关测 试配套装置。4.2.2 人工干预限制除检测开始前允许对受检仪器或设备装置进行常规性能检查调试外,检测过程中不允许再做人工调 整。4.3 室内检测项目和方
11、法4.3.1 分类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差异,规定了12项检测项目,供各设备在不同使用环境 中选择。通用检测项目使用设备参见附录A.1,项目选择参见附录A.2。4.3.2 外观检查以目测和手检方式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其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 整机结构不得有松动变形及其他影响使用、操作的缺陷;b) 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加工缺陷及锈蚀;c) 外表涂覆、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滑,不应有脱皮锈蚀,外露表面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层;d) 面板、机壳、铭牌等外观颜色、结构、型式应保持相互协调,必要时还应考虑系统仪器联机配 套的整体一致性。24.3.3 数据通讯规约4.3.3.1
12、设备通讯要求设备应满足监测数据定时上报、设备状态上报、指令控制、设备应急联动等功能要求,具体内容见 表1。表 1 设备通讯要求表序号检测项检测描述检测内容1数据定时上报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 (以下简称物联网平台) 根据设备数据上报频率情况,判定数据上报稳定性默认设置每小时上传一次监测数据,物联网平台下发修改定时上报频率指令后,按照修改后上报频率进行数据定时上报2设备状态上报在测试周期内每天至少上报一组设备 状态数据状态数据包括设备电压、 电池余量百分比、温度、信 号强度、定位信息、传感器状态等3指令控制测试周期内物联网平台采集上报频率、阈值等参数后通过指令下发至设备端,设备接收指令后需按照设
13、定参数进行调整控制指令如下:a) 获取设备终端时间b) 校正设备终端时间c) 获取设备状态d) 重启设备终端e) 获取接入传感器类型f) 设备遥测g) 设置传感器时间相关参数h) 获取传感器时间相关参数i) 设置传感器属性相关参数j) 获取传感器属性相关参数k) 设置工作模式l) 获取工作模式m)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n) 固件升级o) 固件升级包大小范围p) 下发预警喇叭播报内容q) 紧急预警r) 获取设备指令集版本4设备应急联动在测试周期内人工触发设备,通过数据上报和联动情况判定设备是否具备应急联动功能人工触发1次受测设备 (随机挑选) 达到阈值,设备触发后需进行数据加报,加报数据上传后,预警
14、广播根据平台指令进行预警信息播报4.3.3.2 设备通讯试验方法试验环境及条件:a) 提供试验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b) 设备需满足任意运营商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c) 参与试验的各类设备至少一台/套。 试验流程:a) 试验设备在物联网平台完成注册;b)设备开始功能性测试:数据定时上报、设备状态上报、指令控制、设备应急联动4项功能;1) 数据定时上报:设备 (报警器除外) 按照默认每小时上报一次数据,并可根据物联网平台设 置的上报频率进行数据定时上报;2) 设备状态上报: 自设备连接物联网平台启动测试开始,上报设备状态情况;33) 指令控制:测试期间物联网平台自动随机给设备下发参数 (包括数据采样
15、间隔、数据上报间 隔、告警阈值等) 修改控制指令;4) 设备应急联动:在测试周期内人工触发受试设备达到阈值,受试设备10分钟内需自动上传变 化数据;物联网平台接收到变化数据后向预警广播自动发送预警信息 (10分钟内响应表示成功) ;c) 物联网平台给试验完成的设备生成测试结果。4.3.4 温度检测4.3.4.1 低温检测a) 低温检测用来确定设备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运输或贮存的能力,低温检测应按照GB/T 2423.1规 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 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试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GB/T 2423.1规定的严酷等 级温度。当试验样本温度达到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到规定的
16、持续时间;c) 由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表示试验严酷等级,严酷等级应从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取:1) 温度:40;33;25;20;10;5;5 ;2) 持续时间:2小时;16小时;72小时;96小时;3) 确认低温检测后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4.2 高温检测a) 高温检测用来确定设备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运输或贮存的能力,高温检测应按照GB/T 2423.2规 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 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试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GB/T 2423.2规定的严酷等 级温度。当试验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到规定的持续时间;c) 由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表示试验严酷等级
17、,严酷等级应从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取:1) 温度:125 ;100 ;85 ;70 ;65 ;60 ;55 ;50 ; 45 ;40;35;30 ;2) 持续时间:2小时;16小时;72小时;96小时;3) 确认高温检测后检验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4.3 温度变化检测a) 温度变化检测用来确定设备耐受环境温度快速变化的能力;b) 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试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 GB/T 2423.22 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从试验室环境温度到第一个条件试验温度,然后到第二个条件试验温度,再返回到试验室环 境温度的调节过程被视为一个试验循环;c) 试验的严酷等级由两个
18、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暴露持续时间和循环数的组合决定。1) 相关规范应规定低温,应从-55;-50;-40;-33;-25;-20;-10;-5;5 试验温度中选取;2) 相关规范应规定高温,应从 125;100;85;70;65;60;55;50;45;40;35;30试验温度中选取;3) 温度变化速率的优选值为: (10.2)/min; (30.6)/min; (51)/min;4) 暴露持续时间可为 3 小时;2 小时;1 小时;30 分钟;10 分钟或相关规范规定的时间。当相 关规范没有规定暴露持续时间时,则该时间为 3 小时;5) 试验样品应连续试验 2 个循环,确认温度变化检测后检验
19、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5 湿度检测4.3.5.1 恒定湿热检测4a) 恒定湿热检测用于确定规定时间内恒定温度、无凝露的高湿环境对试验样品的影响,恒定湿热 检测应按照GB/T 2423.3 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 本检测包含了在高湿度的条件下,仪器使用、贮存和运输时适应性的试验方法。试验的严酷等 级有温度、相对湿度、试验持续时间共同决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选择:1) 温度:302 ,相对湿度:933%RH;2) 温度:302 ,相对湿度:853%RH;3) 温度:402 ,相对湿度:933%RH;4) 温度:402 ,相对湿度:853%RH。c) 推荐的持续时间为:12 小时;
20、16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d) 调整试验箱内温度,到达所要求的严酷等级。为了避免试验样品产生凝露,应控制试验样品的温度或使试验样品先达到试验温度再调整试验箱的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e) 在 2 小时之内,通过调整试验箱内的湿度达到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f) 确认恒定湿热检测完成后仪器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的要求。4.3.5.2 交变湿热检测a) 湿度检测用于确定设备在高湿度与温度循环变化组合且通常会在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条件下使 用、运输和贮存的适应性,湿度检测应按照GB/T 2423.4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 本检测包含了相对湿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下的一个或多个温度循环。温度循环的上限和循环次
21、数 决定了试验的严酷程度。严酷程度应从下列数值中选择:1) 高温:40;循环次数:2,6;2) 高温:55;循环次数:1,2,6。c) 样品在试验箱内稳定之后,箱内湿度应上升至不小于95%,环境温度为253。d) 24小时循环期中,升温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在30.5小时之内到达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合适高温值,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5%,最后15分钟内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保持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温度应 保持在规定的高温限制的2内,直至循环开始的12小时30分钟为止,本阶段的最初和最后15分钟 之内,相对湿度应在90%100%,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应在 (933) %;温度降低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湿度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 监测 预警 设备 检测 技术 要求 报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