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 修辞与仿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四 修辞与仿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 修辞与仿写.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考纲展示 2016年考试大纲关于本专题的要求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应用E级。二、命题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选用句式”和“变换句式”已经淡出试卷,“仿用句式”在试卷中叫作“仿写”,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考点。而修辞手法没有专门的题型,散见在各类表达题型中。本专题把这几个考点整合为“修辞与仿写”,以突出考试的现实需求。1(2015安徽卷)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
2、辞手法,不超过16字。导学号04320019解析: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真正获得“交友”的理想结果。特别要注意修辞要求。答案:(示例1)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示例2)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_解析:这个
3、题目表面上看是变换句式,实际上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3(2014浙江卷)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句式结构一致;其次,语段中出现的意象要前后关联。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清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意境,第四
4、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再从结构和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考点一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一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
5、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2)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5)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这种想法太机械了。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3种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
6、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除此之外,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b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c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
7、爱北京祖国的心脏。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牛毛”喻春雨的细密,用“花针”喻春雨的晶莹透亮;用“细丝”喻春雨的轻柔。三个喻体合起来,写出了春雨的多、柔、细、密的特点。)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
8、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2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3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4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
9、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如: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在沉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2特点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3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黄发垂髫”代老人、小孩)(2)具体代抽象。例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烽火”代战争)(3)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
10、聪明有才智的人)(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6)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见过扫帚与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所有工具)(7)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8)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4作用(1)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11、,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2)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5借代的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夸张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地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3种类 (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
12、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4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5夸张的注意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扩大或缩小,夸张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对偶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
13、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3种类 (1)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2)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某些方面可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3)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
14、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承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4作用(1)便于吟咏,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排比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
15、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2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使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3种类(1)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博大和宽广。(3)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
16、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4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反复1概念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的修辞方式。2特点反复的特点是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段中多次出现。3种类(1)连续反复: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的词语间隔。例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
17、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4作用(1)反复咏叹,表意抒情;(2)用于诗文,整齐有序;(3)回环起伏,有韵律美。设问1概念 设问是明明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2特点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生活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3种类(1)一问一答式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2)一问两答
18、或数答式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例如: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4作用(1)引人注意,发人思考;(2)承上启下,过渡衔接;(3)波澜起伏,避免呆滞。反问1概念 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2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感叹号。3种类 (1)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四 修辞与仿写 语文 修辞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