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化学实验报告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化学实验报告15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化学实验报告15篇化学实验报告1 地沟油的精炼:(1)将地沟油加热,并趁热过滤(2)将过滤后地沟油加热到105,直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气味,(3)在经过前两步处理后的地沟油中加入3.5%的双氧水,在60下搅拌反应20 分钟,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温至60,搅拌25 分钟可以达到最理想的脱色效果 。 草木灰碱液的准备:将草木灰倒入塑料桶内,然后倒入热水,没过草木灰2cm即可。在静置2天后,需要放一个正常的鸡蛋进行浮力实验,如果鸡蛋能浮起来,说明浓度达标了。如果不能,就再静置久一点。 仔细过滤;为了防止碱液灼伤皮肤,最好戴手套;称取200g精炼地沟油和量取1000ml碱液分别
2、置于两个烧杯中,放在不锈钢锅里水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两者的温度达到45摄氏度时,将碱液和精炼地沟油缓缓倒入大玻璃缸里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锈钢锅中水浴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棒搅拌。继续搅拌可以观察到混合的液体迅速变成乳白色,二者开始皂化反应,因为水油不融,所以需要不停搅拌来支持皂化反应。搅拌皂液的时间长达3小时;当出现.固体状态时添加丁香粉将皂液装入准备好的牛奶盒里(即入模),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星期后去掉牛奶盒(即脱模),然后切块。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于内部。把这样的肥皂放在阴凉通风处,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肥皂颜色会加深,水分逐渐蒸发,体积会缩减图为脱模后的样子,这张照片里是
3、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去污效果:将肥皂用水打湿放在沾有黑、红墨水的手上揉洗一会,没有大颗的泡泡,是细密的白沫,当然,很快就变成黑沫了;冲洗干净后。清洁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关键是洗完了真的不干燥,好像有甘油留在手背上。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1用玻璃杯取高度为h1的常温自来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水温升高并达到沸点,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入适量生石灰,蒸馏水变成由大量白色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白色颗粒很大。静止约15分钟,漂浮白色颗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较多的白色颗粒(较小),此时溶液较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实验2取水方式同实验一。在达到沸点后,加入适量生石灰,发现石灰颗粒立即
4、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钙),并使水混浊。约过5分钟,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一些微小颗粒向上运动。大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白色粉末,温度比实验1同一时间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比实验一同一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断向上运动。总结一下实验一,二: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的数量越多。则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温度较高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2.从实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
5、内少。所以,温度越高,分解率越快。几句报告外面的话:1.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变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与水结合时,由于水不纯的原因,被水拿走了点东西,可又没生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身体去上面生活。2.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大多数物体,像糖,搁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但氢氧化钙不一样,人家越是给他搞排场,让他分子激动,他反而越冷静,越喜欢独处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扰,悠哉游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他们还是自己。3.关
6、于氢氧化钙特殊性质的科学说法(引):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一般地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对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还有一种解释,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
7、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化学实验报告3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实验步骤:检-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灭-熄灭酒精灯。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排空气法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
8、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化学实验报告4一、教学目标(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三、教学重点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2、卤素的歧化反应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四、教学难点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
9、性五、实验原理卤素系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Cl2 Br2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X2 + H2O = HX + HXO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
10、。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ClO3-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六、仪器与药品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
11、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七、实验内容(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包括: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 。(二)Cl-、Br-、I-的还原性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
12、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包括: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
13、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包括:3、说明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包括:3、说明(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5滴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5滴浓盐酸,
14、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3、说明(2)KClO3的氧化性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5滴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 。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
15、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3、说明(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HCl的制备取15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
16、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结 论: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3、说明化学实验报告5(实验A) 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 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
17、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化学实验报告6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
18、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三:实验原理:c(标)V(标)=c(待)V(待)四:实验过程:(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
19、,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二)滴定阶段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
20、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实验记录(四)、实验数据纪录:五、实验结果处理:c(待)=c(标)V(标)/V(待)注意取几次平均值。六、实验评价与改进:根据:c(H+)V(酸)=c(OH)V(碱)分析化学实验报告7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二、
21、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三、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试剂:粗盐、蒸馏水。四、实验操作:1、溶解:称取约4g粗盐。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
22、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五、现象和结论: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化学实验报告8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
23、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
24、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
25、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5、计算产率。理论产量:0、126109=13、7
26、g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化学实验报告9一、实验目的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二、实验原理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然后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2.物理性质主要试
27、剂的物理性质名称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点/-26沸点/179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气四、试剂用量规格试剂用量试剂理论用量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无水碳酸钾7.00g10%NaOH40.0ml盐酸40.0ml五、仪器装置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2.装置: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
28、蒸气蒸馏装置六、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及现象时间步骤将7.00g无水碳酸钾、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烧瓶中摇匀现象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加热后有气泡产生,白色颗粒状固体13:33加热至微沸后调解电炉高度使近距离加热回流3045min逐渐溶解,由奶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并出现一定的浅黄色泡沫,随着加热泡沫逐渐变为红棕色液体,表面有一层油状物冷却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搅拌、轻压底部固体14:15搭好水蒸气蒸馏装置,对蒸气发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烧瓶底部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固体;随着玻璃棒的搅拌,固体颗粒减小,液体变黏稠烧
29、瓶底部物质开始逐渐溶解,表面的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在通入烧瓶中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将烧瓶冷却,再把其中的物质移至500ml烧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烧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移至500ml烧杯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加入1:1盐酸调节溶液至酸性量油层逐渐融化;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活性炭后液体变为黑色抽滤后滤液是透明的,加入盐酸后变为乳白色液体冷水冷却结晶完全后过滤,再称烧杯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抽滤后为白色固体;称重得m=6.56g实验数据记录七、实验结果苯甲醛5.
30、0ml乙酸酐14.5ml无水碳酸钾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盐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试剂实际用量成品6.56g理论产量:0.05*148.17=7.41g实际产量:6.56g产率:6.56/7.4xx100%=88.53%八、实验讨论1.产率较高的原因: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2.注意事项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
31、成。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化学实验报告10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
32、)、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化学实验报告11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二、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现
33、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化学实验报告12实验名称: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实验仪器: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
34、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酸碱指示剂:甲基橙、酚酞、石蕊实验过程: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待测试剂1:NaCl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实验现象:待测试剂2:KNO3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实验现象:待测试剂3:NaSO4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实验现象: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待测试剂4:Na2CO3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实验现象:待测试剂5:CH3COONa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
35、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实验现象:待测试剂6:Na2S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实验现象: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待测试剂7:NH4Cl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实验现象:待测试剂8:(NH4)2SO4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实验现象:待测试剂9:Al2(SO4)3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实验现象:待测试剂10:FeCl3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
36、PH试纸测得PH=1实验现象:待测试剂11:Cu(NO3)2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KNO36.4NaSO46.7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Na2S14CH3COONa9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NH4)2SO43.5酸性Al2(SO4)32FeCl31Cu(NO3)21.5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实验反思: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
37、了水解。e.g.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C(OH),因此溶液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C(OH),因此溶液显碱性。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C(OH),PH=7(25)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38、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离子方程式Cl2H2O=ClClO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越小,因而C(OH)越大,
39、酸性越强。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石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P.S.有这么多试剂用来做实验还是少见的,所以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随便做了几个
40、小实验。化学实验报告13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1、(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14一、 实验室规则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
42、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实验失
43、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与操作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1)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2)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器。说明化学试剂时要避免使用未被普遍接受的商品名和俗名。试剂要标清所用的浓度。(3)实验步骤:描述要简洁,不能照抄实验讲义,可以采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或自行设计的表格来表示,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关键环节应写清楚,以便他人重复。(4)实验记录:包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