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古文二则》教学 (新版)语文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古文二则》教学 (新版)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古文二则》教学 (新版)语文版.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范晔,字蔚宗,小字搏。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撰成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作者简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司马迁西汉司马迁西汉班固东汉班固东汉范晔南朝宋范晔南朝宋陈寿西晋陈寿西晋生字识记评评骘骘 复复辟辟谒谒见见 遗遗涿涿郡郡 辄辄 便便宜宜 质质悫悫zhzhubzhbinquywi四四知知古古文文二二则则 杨震,东汉高官,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媲美,素有“关西孔子”之称。杨震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人物介绍题目解说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四知”:(一)、字词
2、释义(一)、字词释义辟辟 :举举 :迁:迁:之:之:故:故:谒:谒:怀:怀:遗:遗:转:转:厚:厚:征召征召推举,选拔推举,选拔晋升晋升到,往到,往从前从前拜见拜见揣着揣着赠送赠送调动调动丰厚丰厚检查学习效果(二)句子翻译、当之郡。当去东莱郡的时候。、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朗读课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
3、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代词,指杨震征召即秀才晋升或调动官职动词,往、到去推举,选拔拜见过去来给予、赠送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zhb
4、ywi疏通文意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怎么说没人知道呢?调动(官职)本性私下的贿赂原先、过去 年长的人 有人让替开办让称作、号称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优厚zhu三、整体感悟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话概括。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杨震拒收下属贿赂拒为子孙开产业廉洁自律俭朴无私(语语言言)态度坚决1.1.
5、短小精悍,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本文只有146146个字,非常鲜明地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2.2.以以对比和衬托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形象。3.3.语言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绝贿赂的坚定态度。四、写作特点1.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循吏、良吏、廉吏西门豹、董宣
6、、狄仁杰、包拯、海瑞五、拓展延伸包包拯拯寇寇准准胡长清胡长清成克杰成克杰大贪官大贪官回顾:回顾:1、从全文来看,作者开头写“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避之”的目的是什么?2、当别人给杨震好处时,他的态度怎样?3、你认为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1、要点:从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2、A、昌邑县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时,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他拒不受贿,且态度坚决。B、“故旧长者”提出“为开产业”时,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3、要点:贤明,做官清正廉洁,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做人刚正不阿,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一、关于任命、升调官职的词1.大将
7、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征召2.举茂才推举、选拔3.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晋升4.后转涿郡太守调动六:知识归类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到了晋代,避讳制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二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古文二则教学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21 古文 教学 新版 语文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