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黄冈市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冈市部分高中2023年春季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物理本试卷共6页,1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
2、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是重力引起的对流现象C. 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 悬浮在液体中微粒越大,某时刻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2. 关于光的传播现象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B. 光导纤维是利用
3、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C.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D. 在太空空间站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射竖直水膜做光的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3. 2023年1月30日7时4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距震中611公里的乌鲁木齐市居民反映“震感强烈”,距震中3200公里的黄冈市居民反映“没有感觉”。针对该事件,下列说法中科学合理的是()A.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的振幅都相同B.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发生了受迫振动C.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的振动频率不等于地震波的频率D. 地震波在乌鲁
4、木齐市发生了叠加,乌鲁木齐市处在振动加强带上,黄冈市恰好处在振动减弱带上4. 有甲、乙两瓶氢气,甲的体积为V,质量为m,温度为t,压强为p;乙的温度高于t,体积、质量和甲相同。下列关于甲、乙两瓶氢气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瓶中氢气的压强等于pB. 乙瓶中氢气的压强小于pC. 甲瓶中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比乙瓶中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D. 乙瓶中速率较小的氢气分子所占比例比甲瓶中速率较小的氢气分子所占比例小5. 某同学欲研究钓鱼浮漂在水中的振动情况,忽略水对浮漂的阻力,浮漂的运动可以视为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其周期T=0.4s。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t=0时刻开始计时,其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对于浮
5、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b)中B. 浮漂(含铅坠)的位移满足函数式C. 在t1t2时间内,浮漂(含铅坠)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对其做正功D. 振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浮漂(含铅坠)的机械能守恒6. 如图(a)所示,P、Q为一列简谐横波上平衡位置之间相距的两个质点,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实线为P质点的振动图像,虚线为Q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P、Q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关于该简谐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速可能的是() A. 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B. 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C. 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D. 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7. 如图所示,、是水面上
6、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其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且波长均为。P是水面上的一点,且、三点刚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振动减弱点B. 连线中点始终处于最大位移C. 连线上(不包含、两点)共有3个振动加强点D. 连线上(不包含点)共有2个振动加强点8. 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甲、乙两个单摆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幅之比为9:4B. 甲、乙两个单摆的周期之比为1:1C. 甲、乙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4:1D. 单摆回复力是摆球所受拉力与重力的合力9.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
7、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rr0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 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C. 当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10.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入一平行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折射角分别为30和45。已知该复色光入射时与玻璃砖上表面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两束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之比为B. a、b两束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率之比为C. 在相同条件下,a光比b光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 射出玻璃砖后,a、b两束光一定平行11.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a、b、
8、c分别是平衡位置在8m、16m、18m的三个质点,已知质点b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且时间差为0.5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简谐波的波长为24mB. 该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16m/sC. t=0至t=1.25s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D. t=0至t=1.25s时间内,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42cm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12.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调整手轮使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并将该亮纹定为
9、第1条亮纹,此时测量头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120mm;接着再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测量头上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mm,求得条纹间距x为_mm。(2)已知双缝间距d=2.0010-4m,测得双缝到毛玻璃屏的距离L=0.700m,所测光的波长=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单摆来测量黄冈市区的重力加速度,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实验报告上记录的操作步骤是: A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金属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住小球,细线的另一端固定于铁架台上;B用刻度尺测量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C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
10、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由静止释放金属小球;D待单摆摆动平稳后,测出摆球连续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为;E改变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F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每组l和T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然后取平均值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1)乙同学看了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上述实验操作步骤_(填操作步骤前的字母序号)存在问题,按照步骤F计算重力加速度会导致测量结果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丙同学认为通过图像处理数据可以避免步骤F带来的误差。他利用甲同学实验中记录的多组l和T数据,作出的l-T图像如图(b)所示,可得黄冈市区的重力加速度g
11、=_m/s2,实验中使用的金属小球的半径为_cm;(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3)甲同学实验完成后,丁同学整理仪器时发现甲同学使用的金属小球因保管不善,金属小球表面有部分缺失(小球质量减小且质量分布不均匀),若按丙同学方案处理实验数据,会导致重力加速度测量结果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一块等腰直角棱镜,其截面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得到其直角边长为a。某同学用一束光从AB面的中点D入射,如图所示,光线与AB边所成角度为。当由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发现当光线刚好垂直于AB入射时,BC边恰好无光线射出。若只考虑光线在棱镜中的第一次反射,求:(
12、1)该棱镜的折射率n;(2)当由0逐渐增大到90过程中,BC边上有光线射出区域的长度L。 15. 某星球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它有稳定的大气层(大气层厚度比行星半径小得多),其表面附近的大气压强为p,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d。已知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每一个空气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视为一个立方体。求该星球表面大气层的:(1)空气分子的平均密度;(2)空气分子总数n;(3)厚度h。16. 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相向传播,振幅均为6cm,两列波在t=0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已知甲波的传播周期,求:
13、(1)乙波的传播周期T乙;(2)在t=0时刻,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2cm的相邻质点的距离d;(3)从t=0时刻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2cm的质点的时间t。 黄冈市部分高中2023年春季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物理本试卷共6页,1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14、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是重力引起的对流现象C. 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
15、粒越大,某时刻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A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受到液体分子频繁碰撞,而出现了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C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是水的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故C错误;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数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错误。故选A。2. 关于光的传播现象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B. 光导
16、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C.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D. 在太空空间站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射竖直水膜做光的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答案】B【解析】【详解】A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B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使照片清晰。故C错误; D在太空空间站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射竖直水膜做光的干涉实验,由于水膜处于完全失重,不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故D错误。故选B。3. 2023年1月30日7时4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
17、沙雅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距震中611公里的乌鲁木齐市居民反映“震感强烈”,距震中3200公里的黄冈市居民反映“没有感觉”。针对该事件,下列说法中科学合理的是()A.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的振幅都相同B.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发生了受迫振动C. 地震波到达乌鲁木齐市时,地面建筑物的振动频率不等于地震波的频率D. 地震波在乌鲁木齐市发生了叠加,乌鲁木齐市处在振动加强带上,黄冈市恰好处在振动减弱带上【答案】B【解析】【详解】A做受迫振动时,振幅由驱动力的频率和固有频率的大小决定,地面建筑物固有频率不一定相同,所以振幅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地面建筑物受到
18、周期性驱动力作用,发生了受迫振动,故B正确;C受迫振动物体的频率等于由驱动力的频率,所以地面建筑物的振动频率等于地震波的频率,故C错误;D只有一个波源,不可能发生叠加,故D错误。故选B。4. 有甲、乙两瓶氢气,甲的体积为V,质量为m,温度为t,压强为p;乙的温度高于t,体积、质量和甲相同。下列关于甲、乙两瓶氢气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瓶中氢气的压强等于pB. 乙瓶中氢气的压强小于pC. 甲瓶中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比乙瓶中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D. 乙瓶中速率较小氢气分子所占比例比甲瓶中速率较小的氢气分子所占比例小【答案】D【解析】【详解】ABC因为甲、乙两瓶氢气的体积、质量相同,则甲、乙两瓶中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冈市 十一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期中 联考 物理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