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_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docx
《DB41_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_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 B 1641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41/T 26612024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 规程2024 - 03 - 12 发布2024 - 06 - 11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1/T 26612024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调查 15 大田普查 36 主要天敌调查 47 测报灯诱虫 48 预测预报 59 防控措施 510 资料收集、汇总 7附录 A(资料性) 灰飞虱、天敌调查及防治记载表 8附录 B(资料性) 灰飞虱卵发育进度简易分级及卵被寄生特征 15附录 C(资料性) 灰
2、飞虱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历期 16附录 D(资料性) 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17IDB41/T 2661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 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光华、任应党、杨琳琳、张书杰、杨共强、冯法动、康宇静、董亚昌、王新 媛、康国强、张清军、冯岩、张金虎。IIDB41/T 26612024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
3、报和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的术语和定义、系统调查、大田普查、主要天敌调 查、测报灯诱虫、预测预报、防控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4689.1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 术语和定义
4、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麦轮作周年水稻与小麦轮作的一种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3.2灰飞虱 Laodelphaxstriatellus (Falln)半翅目飞虱科灰飞虱属的一种昆虫,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寄主有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 物及禾本科杂草。3.3低龄若虫灰飞虱初孵至 3 龄(含 3 龄)的若虫。3.4高龄若虫灰飞虱 4 龄和 5 龄若虫。4 系统调查4.1 麦田调查4.1.1 调查时间4.1.1.1 越冬期1DB41/T 26612024灰飞虱越冬期调查在11月至翌年2月,每月中旬调査1次。4.1.1.2 发生期灰飞虱发生期调查在3月至5月,每10 d调査1次。麦田一
5、代灰飞虱卵量调查在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 期(一般为3月中下旬) 后开始调查, 每5 d调查1次,连续调查3次。4.1.2 调查田块在灰飞虱常发区, 选择相距1000 m以上的免耕撒播和翻耕耧播麦田各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亩, 固定为系统调查田。4.1.3 调查方法4.1.3.1 挖土样法适用于12月和1月灰飞虱不活跃期,每块系统调查田棋盘式取样, 每块田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挖 土15 cm20 cm 15 cm20 cm ,深10 cm15 cm,包括1穴稻桩和周围的麦苗。将挖取的土块和植 物装入塑料袋扎口,带回室内放置在20条件下,待到灰飞虱恢复活跃状态(一般24 h)后,稻桩朝下 拍打土
6、块于白瓷盘中,对灰飞虱计数。根据挖土取样面积,乘以系数0.5,折算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 入附录A表A.1。4.1.3.2 扫网法适用于11月、 2月和3月的灰飞虱活跃期, 每块系统调查田釆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用口径为33 cm 的捕虫网,以0.5 m/s步速,摆幅1 m左右,扫网来回算1次,共扫10次(约3 m2 ),观察统计虫量,根 据扫网面积,折算成每亩虫量(越冬期数值再乘以系数1.2),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2。4.1.3.3 盘拍法适用于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个点,每点拍取2盘,用28 cm 40 cm的白搪瓷盘作载体,查虫时将28 cm盘边轻轻插入麦丛
7、, 下缘紧贴麦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 连拍3下后迅速将瓷盘端平。观察统计成虫、若虫数量, 成虫性别和若虫龄期。将20盘虫量之和作为1 m2 虫量, 乘以667折算成每亩虫量, 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3。4.1.3.4 剥查法适用于麦田一代灰飞虱卵量调查,每块系统调查田采用棋盘式取样20点,每点拔取麦苗25株,带回 室内, 在体视镜下剥查卵条数、卵粒数、卵发育进度、被寄生卵数(参见附录B)等,将结果记入附录A 表A.4。4.2 稻田调查4.2.1 秧田调查4.2.1.1 调查时间秧苗3叶期始至拔秧前止,每10 d调查1次。4.2.1.2 调查田块选择水稻秧田3块, 每块田面积不少于0.5亩
8、, 固定为系统调查田。2DB41/T 266120244.2.1.3 调查方法每块系统调查田釆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每个样点面积约 1 m2 ,釆用定点扫网法,选用口径为 33 cm 的捕虫网, 摆幅 1 m 左右,扫网来回算 1 次,共扫 5 次, 观察统计成虫性别、若虫龄期和数量,并折算 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2。4.2.2 本田调查4.2.2.1 调查时间移栽田从移栽后15 d开始至水稻黄熟期结束,直播田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至水稻黄熟期结束,每10 d调查1次。4.2.2.2 调查田块选择移栽田和直播田各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亩,固定为系统调查田。4.2.2.3 调查方
9、法4.2.2.3.1 盘拍法适用于水稻移栽田或直播水稻拔节末期至黄熟期系统调查。釆用平行跳跃式取样, 每块移栽田选取 12个样点, 每点取2丛, 每块田查24丛,将24丛虫量之和作为1 m2虫量(按每亩16000丛水稻计算) ;每 块水稻直播田选取10个点,每点拍取2盘,将20盘虫量之和作为1 m2虫量,盘拍方法同4.1.3.3。分别记 录拍取的灰飞虱成虫和若虫数量、成虫性别、若虫龄期,将所得1 m2虫量乘以667折算成每亩虫量,将 结果记入附录A表A.3。4.2.2.3.2 扫网法适用于直播水稻分蘖初期至拔节期调查,方法同4.1.3.2,观察记录成虫和若虫数量、成虫性别、 若虫龄期, 折算成
10、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2。5 大田普查5.1 麦田普查5.1.1 普查时间当麦田系统调查进入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3月中下旬)和麦田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5 月中下旬) 时各进行1次。5.1.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麦田, 每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1.3 普查方法按照“4.1.3.3 ”灰飞虱盘拍法进行普查, 统计成虫和若虫数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3。5.2 水稻秧田普查5.2.1 普查时间3DB41/T 26612024当水稻秧田系统调查进入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通常在6月上旬)时进行1次。5.2.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秧田, 每
11、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2.3 普查方法按照“4.2.1.3 ”秧田系统调查方法进行普查, 统计成虫和若虫数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2。5.3 水稻本田普查5.3.1 普查时间当水稻本田系统调查虫量达到发生高峰期(通常为7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 时各进行1次。5.3.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水稻本田, 每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3.3 普查方法根据水稻栽培方式, 按照“4.2.2.3” 水稻本田系统调查方法进行普查,统计成虫和若虫数量, 将 结果分别记入附录A表A.2和A.3。6 主要天敌调查6.1 捕食性天敌调查选择1块系统调查田,每隔1次系统调查进行1次捕食性天敌调
12、查,以调查蜘蛛和中华淡翅盲蝽为主, 有条件时区分蜘蛛种类, 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5。6.2 寄生性天敌调查在灰飞虱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抽查灰飞虱成虫及高龄若虫各100头, 目测被螯蜂寄生的灰飞虱数量, 计算寄生率,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5。7 测报灯诱虫7.1 测报灯类型选用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使用的符合GB/T 24689.1的虫情测报灯。7.2 开灯时间从麦田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外迁开始,至稻田成虫迁入越冬田结束。晚上自动开灯运行,白天自动关 灯。7.3 观测方法根据灰飞虱虫量情况,每天或每周对诱到的成虫计数, 区别灰飞虱、黑边梅塔飞虱、白背飞虱和褐 飞虱等种类和性别,按照GB/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_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 2661 2024 黄淮稻麦 轮作 区灰飞虱 测报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