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积累送别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2.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过程一、重温离别诗,再画离别情同学们,有人说,3000年来的中华诗词中
2、,收集着太多的游子,上演着太多的离别,字字别中抒离情,在诗歌的境界中,离别的忧伤也平添了几分凄美。让我们随着音乐,重温那些我们积累过的古诗吧!1.古诗对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2.揭题导入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送别”。本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走进诗中人,溯回当年事1. 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伸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生字“芙”“蓉”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3、这两个生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芙”上收下放,“蓉”上扁下长。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也是这两个字,指的是“荷花”。提问: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送别的地点,人物)预设:“芙蓉楼”是现在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2.教师出示王昌龄图片、简介和写作背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王昌龄,挑生读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作品有王昌龄集。我们学过他的边塞诗有【出塞】
4、(其一)(同学们齐背一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边塞诗让我们看到了王昌龄的爱国豪情。那么今天这首诗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送别的场景吧!三、品读诗中意,触摸心底情(一)读准诗句,把握诗韵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反馈,相机点评指导。3.转换节奏读,尝试不一样的读,体会不一样的味。寒雨/连江/夜入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借助注释初解诗意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2.生齐读古诗。(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芙蓉楼送辛渐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七 单元 古诗 芙蓉 楼送辛渐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