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昌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
2、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
3、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
4、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
5、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
6、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B. 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C. 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D. 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高峰。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B. 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C. 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
8、心。D. 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3. 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3分)A. 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B. 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C. 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D. 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4. 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4分)5.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6分)(二
9、)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蚕(节选)茅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
10、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
11、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
12、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
13、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
14、到家。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1932年11月1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
15、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C“他们
16、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了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8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9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等特点,请据此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
17、,欲霸王者托于贤。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一匡天下,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桓公问
18、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二: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文王曰:“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文王曰:“举贤奈何?
19、”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节选自文韬举贤)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A务举贤B而不获C其功D世乱E愈甚F以致G危亡者H何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在文中指“统治、指挥”。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临”字义不同。B治,在文中指“管理”,与班固苏武传中“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中的“治”用法相同。C而,在文中指“却、然而、可是”,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而”字义
20、相同。D令,在文中指“使、让”,与屈原列传中“王使屈平为令”的“令”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阐述建立功业与任用贤才的关系;材料二借文王之惑探讨举贤的标准。B材料一认为朝堂没有贤才就好比鸿鹄没有翅膀一样,君王即使有高远的理想抱负,也不能够实现。C齐桓公既享有春秋五霸之首的荣耀,又落得死后不得安葬的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任用了不同的人。D太公认为举贤的关键在于识别人才,打破世俗标准按名督实,将宰相职能分散,按官职推选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4分)(2)若
21、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4分)14材料一中孔子所说的“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中的“三权”指的是尊贤的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戴复古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B. 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
22、迢远,漫长而曲折。C. “摩挲老眼”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D. 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16. 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7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高适的燕歌行以“_,_”写出了边地动荡、旷远迷茫,千里距离难以逾越,征人思妇会期无望的情形。(2)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_”,而到了晚年却“_”,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3)滕王阁序写云消雨停,天空晴朗的句子是:_ ,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18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比国民党改组早了3年),可以说_。第一次创造了20世纪中国的现代政党制度,并以一种严密的组织、纪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和独立的实践,去实现那个“民主新社会”的最初愿望,也经历了_的风雨和波折。今天_103年前的“建党历史”,绝非仅仅为了“回忆”。21世纪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特别是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_的新时期,政党需要结合什么样的文化运动,如何更新“新政治”的能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治”,是我们今天需要迫切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建党前”103年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而且是这些问题的起点。18依次填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一 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下学 期中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