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观沧海》的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沧海》的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观沧海的教案设计一、引言1.1设计意图观沧海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1.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1.3教学时数1课时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常识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2.2词语解释重点解释“沧海”、“日月”、“包蕴
2、”、“吞吐”等词语的含义。2.3诗句解析对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等句子进行详细解析,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三、教学内容3.1熟读诗歌,理解诗意通过多次朗读,使学生基本理解诗意,对诗中的景象和情感有初步的认识。3.2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3.3体会情感,理解诗人的胸怀通过讨论和写作,使学生理解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文学常识。4.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理解古典文学的能力。4.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提升学生的博大胸怀。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5.2难点对诗中一些意象的理解,理解诗人以景托志的写作手法。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效等元素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6.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论文等资料,用于教师备课及学生课后延伸学习。6.3书写工具为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碣石山和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壮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7.2诗歌朗读组织学生跟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沧海 沧海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