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遗址看如何保护和利用圆圆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圆明园遗址看如何保护和利用圆圆园.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圆明园遗址看如何保护和利用园I园同自1707年康熙花园建成以来,前颐和园经历了 301年的名望和苦难。1860年,英法联军 以炮火打开了这座皇家园林的大门,自此圆明园开始衰落,在经历了 “火劫、木劫、石劫、 土劫”等破坏之后,已面目全非。然而皇家园林尊贵的身份和不容置疑的骄傲,使得圆明 园还维系着御苑的声名和地位,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2008年7月29日,在距北京奥 运会开幕10天之际,圆明园九州景区首次对外开放。作为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的九州景 区,其实才是圆明园真正的核心地带,然相较于闻名于世的西洋楼遗址,却鲜为人知。在 历史上,九州景区是集圆明园园林、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的精品核心地
2、区。此次开放 的区域占地面积约40万m1景观恢复工程2003年以来,为了落实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圆明园西部遗址区环 境整治的批复的精神,按照文物保护法历的相关要求,圆明园逐步对西部景区进行环境 整治。整治主要以清运垃圾渣土、加固修整破损驳岸、整修恢复山形水系、景区植被、园 路交通利水环境治理等内容为主,不含建筑复建。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遗址桥保护方案的 要求,除了新建多座园林交通桥外,复建了 3座古桥一一如意桥、南大桥和棕亭桥。本次环境整治恢复工程完全依据已经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的相关条款,规 划中第六条:“关于山形水系的恢复:山形水系是圆明三园的基本骨架,也是保留相对完整
3、的重要部分, 有条件整体恢复。恢复山形水系是圆明三园遗址保护的需要,也是公园功能的需要,所以, 山形水系的恢复应先期实施,使圆明园三园遗址的骨架尽早形成,使参观凭吊者饱赏圆明 园这一我国皇家园林杰出的环境风貌。”“关于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三园内现状绿化用地为总用地的51%,植物品种与历史不符。 规划将结合山形水系的恢复,以水为纲,以木为本,依据考证按各景点原有植物配置逐步 予以调整,使其符合历史意境。”山形水系及植物是圆明园的基本骨架,圆明园造园之初就是从挖湖、堆山、种树开始的。 九州景区虽然经过了长年的自然坍塌及人为破坏,原有植物已荡然无存,但山形水系的整 体轮廓依然清晰,使修复工作具备了基
4、本条件。我们工作之初进行了详尽的现状调查和记 录,同时深入研究历史,尊重各种原始的资料和文献记载,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图1、2) o2水系的修复一水系的修复钎探、挖掘,找到了湖岸的准确位置及 驳岸做法由于多年的堆积及平山填湖,扩大稻田、荷塘等活动,许多河汉及湖面被填平,但河湖的 形状可以大体辨认出来;我们依据1933年及2002年的实测图,结合现场的轮廓线,进行 了驳岸的清理和挖掘,再根据驳岸石的倒塌和缺失情况制定不同的归安及修复计划。经过 现场的钎探和挖掘,我们得到了原始的驳岸做法;依据探明的驳岸石及柏木桩的位置,得 到了水系准确的位置。在清理驳岸的现场,也发现了一些沿湖岸
5、的甬路及桥基,参照这些 路面及桥基,可以推断出驳岸的高程及水位(得知水深1.52.0m),后湖湖底为比较均匀 的砂石、卵石层。当地下水位比较高,水量充沛时,这种湖底结构有利于周边环境的水源 补充和涵养;但当地下水位降低,没有补充水源时,这也是一个渗漏严重的湖。在当今地 下水位严重下降的条件下,湖底应作必要的防渗处理。目前九州景区的水源全部来自清河 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为了防止污染地下水,已作了土工膜防渗处理3山体高度的确定现状的山体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及近五六十年来的不断刨挖、建房和扩大农田,仅圆明园 西部就有40余座山丘被整体挖平,几乎所有山丘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整体的山 水环抱的格局大体
6、存在,依稀可见。山形的修复是以1933年、1963年及2002年的实测图并结合现状为设计依据。首先结合清 理出的驳岸位置及沿河甬路的高程可以确定山体的外围与轮廓及底盘高程,以1963年的 实测图的高程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一些山体上遗存的景石、蹬道、建筑遗址及现状大树 等,可以最终确定山体的高度。1933年的实测图中虽然等高线没有高程,但可以看出山形 的空间围合和呼应关系,而1963年的实测图中有比例及高程,但山的形状已发生了许多 变化,缺少了堆山的造园艺术的体现,因此我们将这两图结合后,再根据现状情况做出了 山形修复的设计图3.1恢复原有植物景观植物景观的恢复应在充分挖掘并深入研究现存的大量史
7、料的基础上,依据历史原有的风貌、 意境;坚持以体现历史的原真性为前提,逐步恢复各景点的原有植物景观,保留和利用好 现有的长势良好的植物,将其合理地融入整个环境之中。我们以经批准的圆明园遗址公 园规划为依据,参考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中的内容及各类国际宪章中的相关条 例,逐步进行植物景观的恢复,同时制定一个长远的更替计划,逐渐替换现状长势良好但 不属于圆明园的树种,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现各景点原有意境的植物群落。3. 2图咏、御制诗、植物品种的选择描写盛时植物景象的文献资料,目前可查的有4方面:1)清五帝的御制诗文:在被毁前的150年间给我们留下的描写圆明三园的诗文有近5 000 余篇,其中述
8、及园林植物的有近千篇;这其中又有约200余篇是专咏园内各景点的特色树 木花卉,包括松、竹、梅、柳、荷及红叶观稻等,是考证各景点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诗文的描述,可看出盛时的植物景观是非常丰富的;既各具特性,又相映成趣,繁 而不乱。2)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仅存的对盛时景象写 实性描绘的图形资料;每个景点只描绘一个季节且树木都进行了精心的搭配,虽然其中有 一些植物是为了画中构图的需要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加工,但从中仍能看出主要的植物群 体;特别是画中对代表每个景区的特色树种的详尽描绘,可与御制诗相互核实对照,确定 出主要的植物种类。3)在嘉庆朝的圆明园内工则
9、例(以下简称则例)中,列有树木花木价值则列 一章,记录了有近80种树木、花灌木及花卉等,皆为北方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虽然没 有注明所种位置和数量,但它们无疑是存在于当时的园中。则例中所列出的远非当时 整个园子中全部的植物种类,因此可参考同时期的其他皇家园林中的树木种类进行选择。4)根据当年曾亲眼目睹过圆明园盛景的几位西方传教士来往信函中对植物景观的描述, 虽然没有直接论及树木的种类,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园中景物的组成和种植类 型:“所有山冈上都栽满了树木和花草,尤其是各种开花的花草更为普遍,好似一个人间 天堂”“在每条河的岸旁同样种植着各种花木”“每座宫殿里,也充满了花草的芳香,使 人在尽
10、情地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美”,就连英法入侵者也这样写道:“两旁环以绿草丛生的 高坡,顶上密密种植着树木,凡在中国所能找到的,应有尽有。1.3 多次侵占,形成树种圆明园历史上经历了数次大的破坏,原有树木已全部被焚烧或掠夺殆尽,无一幸免。经过 现场调查后,可以得出现状植物无论是树种的选择,还是种植的方式、种植的位置,都与 画中或诗文中所描绘的相距甚远。事实上现状的这些树木都是当年为了阻止一些单位或个 人滥占土地,而被迫有组织地进行了多次抢占式栽种;种植的树种、种植方式及种植的位 置都是没有进行考证和规划的,从1956年至圆明园管理处成立,由北京市园林局及管理 处多次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活动,共栽
11、植了侧柏、油松、加杨、柳树、洋槐等乔 木数十万株,这种没有任何约束的成排成行的密植,覆盖了众多景点,遮挡了阳光,使许 多树木长势很差,且病虫害相当严重。大量的高大乔木被直接栽到了建筑遗址上和河湖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根对遗址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园中还有一些像加杨、洋槐等不属于圆 明园历史植物的外来树种。当前可保留长势良好的树木,同时制定一个长远的树种更替计 划,最终还以原貌。另外多年前管理处利用收回的农民耕地,建立了一些大型苗圃,也应 将其纳入整体规划加以改造1.4 选用“活”的方法,保证园林自然更新的质量圆明园是文物遗址,同时又符合佛罗伦萨宪章(以下简称宪章)中关于历史园林 的定义,与其他文
12、物不同,历史园林主要是由植物组成的人工结构,它是具有生命力的, 即指有死有生,其面貌反映着季节循环自然生死。宪章首先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活的古迹,保存的园林既要求根据需要予以及时更换,也要求有一个长远的定期 更换计划(或彻底地砍伐并重播成熟的树种),定期更换的植物必须根据各个地区确认的 实践经验加以选择,目的在于确认那些初具规模的树种并将它们保存下来。宪章中在 历史园林的植物配置与更替这一问题上,除了强调生态特性和地方园林技术外,更强调了 应严格保持和尊重历史和园林原有的意境。3. 5植物的配置依据本次恢复植物景观的树种规划是由以下5类资料为依据制定的:1)清五帝圆明园的御制诗文中
13、有关植物的描述;2)乾隆九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实地描绘;3)被保留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 种的现状大树;4)嘉庆时期的圆明园内工则例中列出的树木花木价值则例有80余种树木(皆为 北京地区的乡土树种)5)参考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中植物恢复规划等章节内容。同时,我们又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园林科研所、北京植物园等 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植物专题的论证研讨会,得到了一致认同。各景点用列表的形式表 示出植物景观恢复从论证到确定的过程,并最终制定出了各景点树种名录(表1)。4案例:悦凯云和兴化春关的环境恢复工程3.1 牡丹花与金洋槐的修复诗文记载:“园中有牡丹数百本,环以名卉。”纪
14、恩堂前种植几株白玉兰,同时也是陈列 兰花的地方。殿后有古松、翠竹。从四十景图咏中可以看到一一牡丹植于自然山石围成的花池中。池中也点缀了少量低 矮灌木。河边种植立柳,纪恩堂前种植2株白玉兰,墙外1株紫玉兰,山坡上有柏树、桃 花、杏花。种植牡丹处没有大树遮挡阳光。修复方案:1)牡丹台遗址做成花台,将遗址覆土保护,花台上种植牡丹200丛。2)花池中,种植大株牡丹,配以小株牡丹,使牡丹数量达到8001 000株。3)油松、玉兰、桃花、杏花均可以按图中种植。沿河种植立柳、垂柳及碧桃。4)现状2株大洋槐暂时保留。衰老后伐除,不再种植。体会:镂月开云景区是以植物为主的景区,若能将牡丹台重建,景区基本完整。标
15、牌介绍 可以绘制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赏花的历史性场景,形象而生动,具有吸引力(图9、 10) O3.2 环境修复工程杏花春馆位于后湖西北部,是九州景区中最大的一处园中园,占地22 000m2003年市文物局在环境修复工程开始的同时,也进行了文物勘察和挖掘,清理出了春雨轩、 碉壑余清等建筑遗址,并完成了对遗址的保护工程,使整个环境空间中的建筑布局与内湖、 山体及植物的相互关系更加清晰(图11、12) o4. 2. 1主山的基础位置此处山峦起伏,岗阜相连,四周完全被山体所环抱,只在东侧和南侧山谷间留有小径,前 有屏山,旁有侧山,背倚主山,中有内湖,环境非常独立、封闭。主山作为九州景区的最 高峰,喻
16、比昆仑;通过1933年、1963年及2002年三版测绘图的比较(图57),可以看 到,1963年图中在东南侧靠近河道的一座山峰,在2002年的图中已消失,被整体挖断后, 就近填入后湖,成为鱼塘。因此修复时可依1963年图中的山顶高程,从后湖取回原土重 新堆山,恢复原状中北侧的2座山峰。从四十景图中现可以看到景石和城关,在现状的勘 查中分别发现了倒塌的山石和城关遗址,可依此确定山顶高度为12mo4. 2.2花外花材,多依山面水杏花春馆的植物景观主题非常明确,是赏杏花的最佳场所。在四十景图及诗文记载中除了 杏花外,还有油松、侧柏、柳树、玉兰、山桃等。依据这些历史文献,我们在山体的南坡、 东坡种植了
17、上百株杏花,同时点缀常绿树侧柏,北坡则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元宝枫。山顶 种植高大的姿态油松,春雨轩北侧种植10余株玉兰,使整个景区完全体现出当年的田园 景色。4. 2.3景区的空间建构只有将环境景观修复与文物遗址展示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景区的完整性,再现其杰出的造园 艺术。1)山石的归安修缮:杏花春馆是整个九州景区中山石级别最高、用量最大、艺术价值最高 的景点。其东侧全部是用太湖石堆叠的假山,“石洞窈而深”,南侧大型青石山洞依然保 存良好,而山中的登山道及护坡石虽有倒塌,但基本存在。全部归安后,将能形成浓厚的 山庄意境。2)适当复建点景的景观建筑:杏花春馆亭、得树亭以及山顶的城关都是非常具有意境的小
18、 型点景建筑,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复建后可增强景区的空间特色。3)文物遗址的展示:景点范围内的文物遗址已发掘、勘察完毕,并进行了修缮保护工程, 建筑的台基轮廓高出地面,形成围合,特别是四十景图中的井口石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山 顶的城关遗址及登山道已整修完成,使人们既可体会到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魅力,又可近 观远望,感受周围九州景区景物的丰富和变化。5促进了文物遗址的初步恢复圆明园历史上进行了大范围的人工堆山理水的造园活动,许多造园理论都在其中得到了运 用和体现。本次环境恢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最直接的意义是提供给人们一个真实的环境 空间,身在其中可感受到山形水系植物与建筑相互融合的紧密关系,今后还
19、有许多工作需 要完善,如现状大树的更替、增加解读系统、建筑的复建及遗址展示等,使人们更易读懂 和理解它的内涵(图13、14) o圆明园的建设时间长达150余年,中间不断地增建改建,因此环境的恢复也不是短期能完 成的;我们的工作是确保恢复工作沿着正确的轨迹和方向可持续进行,确保每一步的恢复 工作不仅具有原真性、可逆性,更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文物遗址恢复的重要原则。为了保 证了工程质量,先后聘请了文物、园林、规划、建筑、水利等方面的几十名专家,举行专 题会上百次,对恢复工作进行科学论证和主题研讨。特别是孟兆祯院士和罗哲文先生曾多 次亲临现场指导,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今天九州景区作为历史的繁华、屈辱、衰落、复兴的见证者,承载着301年的文化积淀, 148年的屈辱历史,几十年的期盼,在历经了多次磨难后终于完成了初步的开放。这是几 代关心和支持圆明园的人们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至此,圆明园全园4/5的环境恢复已 初步完工。余下的1/5,也就是圆明园西北部地区的环境整治工程,将在2009年年内启动, 预计到2010年全部完成并对外开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