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1.1 设计意图本章节旨在通过介绍大气分层和削弱现象,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基本结构,掌握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奥秘。1.3 教学时长本章节预计教学时长为40分钟。二、知识点讲解2.1 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2.1.1 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我们生活的一层。2.1.2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1.3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2、2.2 大气削弱的原理2.2.1 大气削弱是指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能量被大气中的气体、云层、尘埃等物质吸收或散射,从而减弱太阳辐射的强度。2.2.2 大气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臭氧、水汽和尘埃。2.2.3 大气削弱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三、教学内容3.1 大气分层3.1.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气分层的基本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分层的概念。3.1.2 讲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流层的云雨现象、平流层的臭氧层等。3.1.3 引导学生探讨大气分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2 大气削弱3.2.1 讲
3、解大气削弱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3.2.2 分析大气削弱对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大气削弱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3.2.3 探讨大气削弱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大气削弱的原理。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大气分层和削弱的特征。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及其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5.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大气分层
4、和削弱的原理,提高他们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包括大气分层结构图、大气削弱示意图等。6.1.2 视频资料: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动画演示。6.1.3 模型:地球模型,展示大气分层结构。6.2.1 学习资料:学生用书、练习册等相关资料。6.2.2 工具:彩色笔、标签纸、汇报卡片等。6.2.3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瓶、水、色素等,用于模拟大气削弱实验。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分层现象。7.1.2 提问:“你们知道大气是如何分层的吗?大气分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7.1.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
5、课主题:大气分层和削弱。7.2 知识讲解7.2.1 利用课件和视频资料,讲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7.2.2 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分层结构,分析各层的特点和功能。7.2.3 讲解大气削弱对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削弱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7.3 课堂讨论与实验7.3.1 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实例,分享自己的观点。7.3.2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给予评价。7.3.3 教师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大气削弱现象。八、板书设计8.1 大气分层结构图8.1.1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大气层结构图,标注各层名称和特点。8.1.2 在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各层的温度变化
6、规律。8.2 大气削弱示意图8.2.1 画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标注大气削弱的位置和原理。8.2.2 用不同颜色标注大气削弱成分的作用和影响。九、作业设计9.1 课堂作业9.1.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大气分层和削弱的理论知识。9.1.2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分层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插图,并结合文字描述。9.2 课后作业9.2.1 调查大气削弱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9.2.2 收集有关大气层保护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建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反思10.1.1 学生对大气分层和削弱的概念是否掌握清楚?10.1.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7、实际问题?10.1.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10.2 拓展延伸10.2.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学的认识。10.2.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了解气象观测设备和原理。10.2.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1.1.1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1.1.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1.2 大气削弱的原理1.2.1 大气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臭氧、水汽和尘埃。1.2.2 大气削弱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
8、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3.1 教学内容3.1.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气分层的基本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分层的概念。3.1.2 讲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流层的云雨现象、平流层的臭氧层等。3.1.3 引导学生探讨大气分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2 大气削弱3.2.1 讲解大气削弱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3.2.2 分析大气削弱对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大气削弱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3.2.3 探讨大气削弱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二、难点解析2.1 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及其在地球气
9、候系统中的作用2.1.1 学生难以理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及其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2.1.2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提高他们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2.1.3 利用模型、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2.2 大气层保护的资料收集和分析2.2.1 学生对大气层保护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存在困难。2.2.2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层保护的实例,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2.2.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大气层的建议和措施。本教案以大气分层和削弱为主题,通过讲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展示相关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基本结构,掌握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关注大气层保护的实例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及其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大气层保护的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实例讲解、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分层和削弱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出保护大气层的建议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