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连栽栽培技术要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杉木连栽栽培技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杉木连栽栽培技术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杉木连栽栽培技术要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过程之一,直接影响森林的生产力。1学习方法1.1 抗癫痫和氮循环的简单示意图FORECAST模型是一个以林分群体特征及林地养分循环为基础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型1. 2模型建立和运行过程FORECAST模型的应用有4个步骤:(1)数据的收集、输入和验证;建立生态系统模拟运行 的初始条件;定义森林管理方式或者干扰方式;(4)模拟各种管理方式并分析模型输出结 果。前2个步骤即为模型的参数校准。模型的校准数据是由描述不同养分条件林地上林木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和小型植被按照林分生长的时间序列而逐渐累积的生物量的数据组 成。林木生物量和林分
2、自疏率通常由树高、胸径和林分密度结合具有树种特异性的组分生 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得到。在模型的养分模拟部分,需要不同养分在各种生物量组分中的含 量的数据。模型同时还需要不同叶量所产生的遮光度的数据和树叶对不同光照强度响应的 数据。模型校准所需的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文献,包括福建、湖南等主要杉木中心产区的 研究报告和江西、广西等气候相似区域的杉木林的研究文献。第2阶段的校准需要在“设置”模式下运行模型来建立立地初始条件。在这个阶段,模型 运行时需关闭养分反馈,从而使表示立地条件的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得以积累,这反 映出历史的积累模式。杉木人工林的模型参数在借鉴Bi等1.4林木生长相关指数模型的校准
3、数据来自中国可观测的杉木人工林范围内的所有立地,立地按照质量情况分为 较差、中等、较好,并被量化为17, 21和27(从差到好,基于优势木50 a的生长高度)来代 表模型推演林木生长的相关指数。FORECAST模型中数量化的立地质量可以是但并不是必须 基于立地指数即某一指数年龄优势木的平均高度2模拟结果2. 1实验数据的验证模型验证有很多方法。本研究采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对比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由于比较不同轮伐期(不同代数)养分氮循环的研究很少,所以我们获得的相关文献数据非 常有限。根据刘爱琴等2.2 a轮伐期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变化由图2可见: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轮伐期长短对土壤有效氮含
4、量有显著的影响。在较差立 地上,10 a轮伐期的前5个轮伐期土壤有效氮含量较大,下降也较快;从第6个轮伐期开始 有小幅下降,然后逐渐过渡到平稳、。25 a轮伐期的第1个轮伐期,其土壤有效氮含量小于 10 a轮伐期第1个轮伐期的值,但是25 a轮伐期的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在第2个轮伐期之 后就逐渐平稳。50 a轮伐期的土壤有效氮含量高于25 a轮伐期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并且高 于第2个轮伐期之后的10 a轮伐期的值;50 a轮伐期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在各个轮伐期之间 的变化不大。中等立地和较好立地有相似的规律,只是相比差等立地25 a轮伐期的值要低 于10 a轮伐期的值。2.3 轮伐天数a的减少由图3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杉木 栽培技术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