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述评.docx
《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述评.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述评苏文兰思是“妇女节”的创造者和女权主义的创始人。然而,他对“性别批判”的概念尚 未建立,并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考察这一过程,我们不妨细读兰瑟在不同时期三 篇重要文章: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 1986)、我们到达了那里吗?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交叉性未来(Are We There Yet?The Intersectional Future of Feminist Narratology , 2010)和建构(更酷儿和)更 加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Toward (a Queerer and) More (Fe
2、minist) Narratology , 2015(以下简称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文章)。这三篇论文前后相隔 近30年,横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史。通过审视这三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兰瑟 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的演进过程,而且还可从中梳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轨迹。第一 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都以“toward”为其标题的第一词,直接呼吁“走向”某处;第二篇 文章的标题虽然问是否“到达了那里”,但依然与“走向”紧密相关。兰瑟的上述三篇文 章都提到“走向”,那么走向哪里?当然是走向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也是兰瑟第一篇文章标题的所示内容。1986年,传统叙事 学或结构主义叙事学已经渐然收势。此前两年,洛奇
3、在小世界中借小说主人公之口来 评论一个叙事学家:“难道他不是已经风光不再了吗?”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批评虽然方兴 未艾,但尚未“提出新的方法来考查大量的男女作家的文本”在第一篇文章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兰瑟开门见山,指出女性主义批评中“不见” 叙事学研究,只是弗曼(Nelly Furman)等主编的文学和社会中的女人和语言 (Women and Language in Litera作为一种政治批评,女性主义批评首先要为女性说话。女性所受的种种不平等,多因性别 所致。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中,性别是首要关注点,而性别又是文本外的内容,属于语境范 畴。传统叙事学只追求叙事(或说文本)的普遍规律,不关注语境
4、。兰瑟清晰地认识到这 二者间的区别,精辟地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和叙事学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存有不同,即性别在 建构叙事理论上具有的作用,“模仿性” (mimesis)和“符号性” (semiosis)在叙事 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语境决定叙事意义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叙事具有双重性,即“模仿性”和“符号性”。传统叙事学注重叙事的“符号 性”研究,“压制”叙事的表现功能,而女性主义批评正好相反,重其表现功能而忽视其 “符号性”。比如以小说人物为例,叙事学多半视人物为一种符号,而女性主义批评却视 人物为真实的人。只求“符号性”而忽视“模仿性”则会忽视文本的生产和接受语境。兰 瑟认为传统叙事学即便谈论语境也只以叙事
5、习俗和符码来讨论,对社会、历史或语境的涉 及有限我们不妨将兰瑟在第一篇文章对女性主义批评、传统叙事学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分析列表 如下(正负表示其主张与否)。在表1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批评与传统叙事学背道而驰,但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却接纳了二者各自的主张,拧成一股绳。唯一存疑的是,女性主义叙 事学是否也主张寻找叙事的普遍规律?不过即使去寻找,未必能寻找得到;即便寻到了,也 未必是普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universal)。比如普洛普在童话中所寻得的规律,放 到有些童话,比如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尤其 是女性主义作
6、家改写的童话,如英国的卡特(Angela Carter)的血腥密室(“The Bloody Chamber?)、美国的塞克斯顿(Anne Sexton)的(诗)灰姑娘(Cinderella),恐怕就难以见到普洛普所寻得的规律了。倡导将女性主义批评和叙事学结合起来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构成第一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在第二部分,兰瑟以埃特金森的匣子中的一段文字为案例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 区分了 “公开叙述”和“私下叙述”这两种叙述模式,并把它们作为对热奈特的区分的“补充兰瑟的第二篇文章,是她在2009年10月21-24日在四川外语学院举行的“第二届叙事学 国际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的主题发
7、言。时隔半年,该文在外国文学研究 杂志上发表,提出“我们到达了那里吗”这个问题。所谓“那里”,当然是指24年前她 提出要建构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而文章的副标题“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交叉性未来” 不仅告诉我们到达了,而且还提出了女性主义叙事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走交叉性的路径。女性主义叙事学发初之初(也是兰瑟的第一篇文章所示),只强调性别介入。随着性别研 究的深入以及视野的不断扩大,进入跨学科的领域,研究者对性别的认识不断加深,不仅 认识到性别(gender)须与性(sex)和性欲(sexuality)分开而论,而且还认识到性别 与身份密切相关,而身份具有多元维面,如与阶级、国籍、历史、地域等。这就
8、是“交叉 性” (intersectionality)概念的提出者金伯勒克伦肖(Kimber 1 eCrenshaw)的确切 所指。1989年,克伦肖在其论文消除种族和性的交汇边缘中首次提出“交叉性”这一 概念,用来指涉多元身份(multiple identities)。这些多元身份包括性别、种族、阶 级、族裔、国籍、性别倾向、宗教、年龄甚至身体和大脑障碍与身心健康与否。克伦肖以 刑事案件为例,认为黑人妇女受压是多方面的,黑人妇女不仅受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还受到其他歧视,包括女性主义理论排挤黑人妇女,这种矮人一等的体验是交叉性的。因 此她认为,“由于交叉性体验大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总和,
9、任何不考虑交叉性的分析 都不足以讨论黑人女性矮人一等的特别方式”在第二篇文章中,兰瑟首先指出,女性主义叙事学25年来有长足的发展,对后经典叙事 学的多元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对于“我们到达了那里吗”这样的问题,她给出的答案是 “到达了那里”却“不在那里”,因为“那里”是个“移动的目标”,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地,因为“还有更多的事要做”。眼下要做什么呢?交叉性,因为“交叉性本身就是一项 叙事工程”在兰瑟眼里,交叉性是“美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比喻” 兰瑟的第二篇文章对其专著虚构的权威(与第一篇文章类似,兰瑟在第二篇文章中也提到情节问题,但不同的是她倡导将交叉性介 入情节。她说:“我现在想主张,叙事学最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性主义 叙事 理论 述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