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书院考述.docx





《鄂南书院考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南书院考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南书院考述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朝末年以来的一项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才 培养、学术普及、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社会发展。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晚 清废除书院的20年后,人们开始回忆书院教育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书院的研 究达到空前高潮。本文选择以鄂南一、元结(今湖北长安,有关大百科全书)中国的书院产生于唐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湖北的书院产生于何时、何地呢?据 学者罗新考证,“湖北最早的书院创建于北宋。今天所知北宋书院共有三所:一是宋初创 建于荆门的东山书院另两所是建于嘉鱼的义学书院和建于咸宁的相山书院。义学书院 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2、),由嘉鱼人李宗仪和李宗儒两兄弟修建,免费供乡 人子弟就读。相山书院是咸宁冯京修建供个人读书的,和唐代书院性质相同。”明嘉靖大冶县志“书院”目录下记载:大冶的书院有“元结书堂,在县治东,回山顶, 有故墓。”元结何许人也?元结书堂又是何时创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载:元结,中国唐朝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鳌叟。河 南鲁山(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唐开元七年(719年),17岁开始折节向学,事元德秀。 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到长安应举,因李林甫玩弄权术,应举者全遭落第,元结归隐商 余山。十二年后再次应进士举,次年春登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他率族人 南奔,避难于猗巧洞(在今湖北大冶,
3、又名飞云洞又据四部备要元次山集(卷六)载:元结在樊山飞云洞住了两年,以洞作房,立堂 治学,写下了异泉铭虎蛇颂为董江夏自陈表石宫四咏等诗文。元结自号“猗哥子”,因而旧志把飞云洞称作猗珏洞。现洞旁尚有“元结读书堂”的基址。洞口有 明朝朱其昌手笔石刻“猗牙洞”三字。洞中有雕刻精细的元结像。洞壁有明人书刻的“唐 次山先生居”。以上史料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元结书堂是客观存在的,有猗牙洞旁尚存的“元结读 书堂”基址、洞中元结石像、明朝朱其昌为猗珏洞所提的手笔石刻为证。第二,元结是因 躲避战乱而率族南奔,隐居于大冶猗丹洞的,其时间是公元755年至758年,即元结36 岁至40岁之间。由此可推断元结书堂创
4、建的时间大约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元结书堂能否认为是鄂南早期的书院呢?这里涉及一个对书院概念的认识问题即早期书堂能否称之为书院,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争议。从古代旧志看:大明一统志 和大清一统志未将元结书堂列入书院,而是置于“古质”目录下,说明明、清一统志 的编者并不认可书堂即书院。而明嘉靖大冶县志将元结书堂、东方朔书堂、灵妙书堂 以上分歧的焦点在于,书院是否必须具有教学功能,前者的观点认为只有具有学校性质的 书院才能称之为书院;后者则认为,“学校性质的书院虽然是后世书院的主体,但教育与 教学不能涵盖书院的所有功能”,二、鄂南书院及其相关问题鄂南的书院产生于唐朝,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还是
5、兴起于宋朝。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结 束了自唐中叶、五代以后长期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百姓 生活相对安定,士心向学。然而,当时的统治者争功近利,只关注科举选拔人才,而忽视 设立学校培养人才,以至在立国之后的80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 况下,一些追求仕途的年轻人,通过自设书院或自设读书场所,埋头苦学,以应科举,于 是一些私立书院、个人读书处相继产生。如嘉鱼人李宗仪、李宗儒两兄弟创建了义学书院, 崇阳读书人创建了二伯书院,武昌军首领京规和教授黄端谅创建了南湖书院。这三所书院 都具有学校性质,是免费供乡人子弟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他书院早期的主要形式是个人读 书
6、处,如咸宁的相山书院是冯京读书处,通山的龙图书院是吴中复读书处,赤壁的新溪书 院是周登仕读书处等等。冯京、吴中复、周登仕等人在其读书处潜心治学,功成名就,最 后都考取进士、状元,特别是冯京在乡试、礼部、廷试中皆第一,成为当时有名的“三科 状元”;吴中复及其兄弟三人联翩登第,此事被当地尊称为“吴三贵”,并载入湖广总 志。根据鄂南各县地方志记载统计,两宋时期鄂南的书院共有10所,宋朝鄂南最早的书院是龙图书院,也是最有名的书院。龙图书院在通山县北台山(今通山 洪港境内),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中复读书处。吴中复去世后,南宋理宗年间,后人在 此建立书院,取名龙图。龙图书院因“铁御史”吴中复的英名以及他家
7、两代龙图,三代御 史,连续四代名臣而名噪一时,相传曾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 并称宋代“五大书院”。宋朝鄂南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义学书院、二伯书院和南湖书院。义学书院地处嘉鱼朱砂 乡古名西堡(在今朱砂乡西梁湖边思姑台),由嘉鱼人李宗仪和李宗儒两兄弟于北宋仁宗 庆历年间(10411048年)始建,是免费供乡人子弟就读的公共教育场所。二伯书院是崇 阳人为了纪念昔日抗金名相李纲(字伯纪)和宋名儒朱熹女婿任希夷(字伯己)而创建的, 因两人名中均有“伯”字,因而以“二伯书院”命名。二伯书院也是供当地年轻人读书治 学的场所。南湖书院是鄂南宋朝办得最好的书院。南湖书院在今鄂州,南宋淳祐
8、间,权寿 昌军事京规和教授黄端谅建祠堂,祀奉周敦他直、张载、程颖、程晦庵(朱熹)、南轩 (张轼)、东莱(吕祖谦)等七先贤。据程银夫南湖书院记载“南湖书院,起于宋季, 屋数十楹,祀七贤,有田数百亩,来者养而教之,意甚美也。”又据寿昌乘载,南湖 书院的藏书相当丰富,”主要有:大字古训六经3部、厚斋易传易三义2部、易学启蒙、易音训、诗集传6部、诗序辩说、诗传遗说4部、六 经释音11部、楚辞注6部、小学书2部、通鉴纲目、富川四记、海庵语类2部、兴国释菜志、兴国祠堂志、希贤录共17种,加上其他藏书种 类,在50种以上。”宋朝鄂南的书院有以下特点:其一,从全国范围看,湖北的书院较中部其他省发展得晚些。 北
9、宋初期,当近邻省份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府书院、 嵩山书院等已名扬天下时,湖北包括鄂南的书院才刚刚起步。其二,从湖北省来看,鄂南 书院起步最早,数量最多。罗新湖北历代书院考考证,湖北最早的书院建于北宋,共 3所(荆门的东方书院,嘉鱼的义学书院,咸宁的相山书院),其中鄂南就有2所。另据 熊贤君湖北教育史载,两宋时期湖北的书院共有10所,其中6所在鄂南,即义学书 院(嘉鱼)、相山书院(咸宁)、山谷书院(崇阳)、叠山书院(阳新)、竹溪书院(赤 壁)、新溪书院(赤壁)。本文根据地方志考证,两宋时期仅鄂南兴建的书院就有10所, 这在湖北来讲,是书院产生最早又是最多的地区。其三
10、,多数书院为个人读书之所。鄂南 10所书院中,有6所早期是个人读书之所,可见宋朝早期书院中,个人读书处占多数,是 鄂南民间书院的主流。三、官府重视和控制13世纪初,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人灭了宋朝,完成了中国统一大业。但是大量的宋遗民并 不甘心于蒙古人的统治,在他们看来,蒙古人是凭借强大武力建立起来的政权,政治、经 济、文化都落后于汉族,一些饱受理学教育的士人不甘心接受蒙人的统治,他们满怀复宋 之心,视入仕新政权为奇耻大辱和不忠不节,于是就归依田园,隐居山林,私立书院,教 授生徒,企盼教育救国,这就是史上的蒙汉矛盾和宋遗民兴学。对于汉人创立的书院,蒙古人并不尊重,战乱时期经常出现军队骚扰书院教学活
11、动的情况, 这些举动不仅没有抑制书院的发展,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蒙汉矛盾。于是,统治者不得不转 变思路,改为以被征服的“南人”为榜样,推崇理学,以“汉化”来重铸文明,对书院采 取保护、提倡和加强控制的政策。受元朝书院政策的影响,鄂南的书院一方面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始接受政府的控制。元朝鄂南的书院数量上没有宋朝多,新建书院只有5所(湖山书院、龙川书院、状元书院、 乾山书院、鸣鹤书院),加上至元间重建的南湖书院,元朝鄂南的书院共有6所(如表 2) o元朝鄂南受到官府重视和控制的书院有2所,即南湖书院和龙川书院。南湖书院是南宋时 期由权寿昌军事京规和寿昌军郡学教授黄端谅创建的,之后又得到宋朝户部侍郎贾
12、似道、 制置使孟琪的资助;宋宝祐中知府段震午又增筑堂尻。可见在宋朝南湖书院就一直得到官 府的重视,具有官办性质。到了元朝,至元间开始设山长领书院事;大德间地方官对南湖 书院进行全面修复,讲肆、斋房、门虎、七贤祠等为之一新;至正中达噜喝齐(地方掌印 官)铁山又重建。官府不仅修建、重建南湖书院,还与县学一样拨付了大量学田。宋、元 两朝是南湖书院发展最好的时期,书院不仅房屋设施“为之一新”,还拥有藏书50余种, 有田数百亩。龙川书院也是元朝鄂南有名的书院,书院的1日址,在元世祖皇帝时为府学,至元间为县学,至元末为土人肄业之所,延祐间官府应许当地人纪念陈天祥的请求,将士 人肄业之所改建为龙川书院。书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