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芙蓉楼送辛渐的创作背景。1.1.1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宫怨诗,被誉为“诗鬼”。1.1.2芙蓉楼送辛渐:创作于唐代,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1.1.3创作背景:芙蓉楼:古代著名的楼阁,位于今天的重庆市涪陵区,是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结构: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作者、等。2.1.1解释“芙蓉楼送辛渐”的含义,指出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和背景。2.1.2作者: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强调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1.3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
2、、颈联和尾联,以及各联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内容3.1诗句解析:详细解析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3.1.1首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离别的伤感。3.1.2颔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洛阳亲友的问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深情。3.1.3颈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通过地理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祝福。3.1.4尾联:“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表达了人生离别常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4.1.1能够正确识别
3、诗歌的结构和各联的意义。4.1.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1.3能够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4.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1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2.2能够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2.3能够通过写作或其他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评价。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和离别的感悟。4.3.1能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深情厚意。4.3.2能够反思人生中的离别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5.1.1难点
4、点拨:通过具体例证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5.1.2难点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5.2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5.2.1重点指导: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指导他们进行背诵。5.2.2重点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文本、插图、知识点讲解的PPT。6.1.1诗歌文本:将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呈现在PPT上,方便学生查看和跟读。6.1.2插图:插入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芙蓉楼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5、6.1.3知识点讲解:将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PPT上。六、教学过程7.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兴趣。7.1.1提问:请学生回顾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王昌龄的诗歌风格。7.1.2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分享他们对王昌龄诗歌风格的理解。7.1.3导入: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出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内容。八、板书设计8.1诗歌结构:在黑板上用框架图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8.1.1首联:在框架图的首联部分写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8.1.2颔联:在框架图的颔联部分写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 楼送辛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