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x
《《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1.1背景介绍: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苦生活。1.1.1诗人高适: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706年至765年,擅长写边塞诗。1.1.2战争背景:诗中描写的战争是唐朝与突厥的战争,发生在公元751年的燕歌行战役。1.1.3诗歌特色:这首诗以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心情。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结构:这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八句,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2.1.1首联:描写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1.2颔联: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2.1.3颈联:描写士兵的艰苦生活。2.1.4尾联:表达诗人对
2、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的同情。2.2诗歌语言:这首诗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2.1比喻:如“燕歌行”中的“燕歌”,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2.2.2拟人:如“黄河泛滥”中的“泛滥”,用来形容战争的破坏力。2.2.3对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来强调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2.3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的同情。2.3.1战争残酷:通过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和士兵的艰苦生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2.3.2对士兵同情:通过描写士兵的艰苦生活和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表现了对士兵的同情。三、教学内容3.1诗歌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燕歌行。3.1.1诗歌默写:要求学生
3、能够默写燕歌行。3.1.2诗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燕歌行的意境和主题。3.2诗歌解析: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燕歌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2.1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3.2.2结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联系。3.3诗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将燕歌行中的意境和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3.3.1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燕歌行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士兵的同情。3.3.2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燕歌行的主题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燕歌行。4.1.1能力目标:学生能
4、够理解和解析燕歌行的意境和主题。4.1.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的同情之情。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学生对燕歌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5.1.1重点讲解:加强对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示例。5.1.2学生练习: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5.2教学重点:学生对燕歌行的主题和意境的理解。5.2.1重点讲解:加强对战争残酷性和对士兵同情的讲解和分析。5.2.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教学PPT。6.1.1诗歌内容:将燕歌行的诗句
5、和解释呈现在PPT上,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6.1.2修辞手法:将诗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图示或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6.1.3结构特点: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6.2纸质教材:准备燕歌行的纸质教材,方便学生阅读和做笔记。6.2.1教材内容:教材应包含诗歌原文、注释、翻译和解析等内容。6.2.2教材编排:教材应采用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排版,确保学生阅读舒适。6.3写作纸张:准备足够数量的写作纸张,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战争主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燕歌行的学习兴趣。7.1.1提问方式:以开放式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燕歌行 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歌行 教师 中心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