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19-2020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C.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大邦维屏”指分封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而“大宗维翰”体现了王族贵族按血缘关 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宗法制,B项正确。AC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三代时期, 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
2、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大邦维屏”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 与宗法制并行。2 .据记载,周灭商后,姬发不仅开始自称“天子”,而且将有效统治范围内以前各地首领所用的称号“王” 也收归周天子专用,“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初期 A.政治隶属关系强化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D.诸侯自主权受到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姬发不仅开始自称天子,而且将有效统治范围内以前各地首领所用的称号 王也收归周天子专用,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反映了西周初期周天子 与诸侯之间的政治隶属关系得到强化。
3、故选A;皇权至上开创于秦朝,B错误;商朝政治已具备神权与王 权相结合的特点,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周灭商后”不符。C错误;“诸侯自主权受到削弱”在题干所给 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D错误。3 .如图是1973年西安发现的形似虎的战国时期秦国兵符。虎符上有铭文共40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 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 相合,才能行动。这件虎符反映出当时秦国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B.战争频繁战乱不止C.君主权力高度集中D.国力强盛军事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
4、行动” 可知,这件虎符反映出当时秦国军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即君主权力高度集中,故C正确;虎符体现不出国 家分裂、社会动荡,故A错误;战争频繁、战乱不止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的是军事 调动,不能说明国力强盛、军事发达,故D错误。4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 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 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答案】A【解析】
5、【详解】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阔,结合古代中 国发展历程可知,这些地区是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的,代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逐渐形成。A正确; 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以前南方没有瘟疫,而且内蒙古在山东、河北北方,B错误;因为所涉及的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它具有普 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以及“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 起法度”“从法律的起源和法律的地位”两个角度阐述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问题能力,依
6、据材料一中“罗马的法 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以及材料二中“唐律疏议成为以 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信息从“法律地位、社会基础以及主 题”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问题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 材料中关于古代和现代法律特点从“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 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罗马法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角度分析回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罗马法自然法 33.阅读材料,完成下
7、列要求。材料一 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命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其中规 定,若官员在当时做判决时没有违背法律,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吞财物。太宗时发布诏 令,一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宋代 还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通按察赃 吏诏等以及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贪官的腐败行为。摘编自李海涛等宋代廉政政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之摭议材料二1872年7月18日,格莱斯顿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开始实行秘密投 票选举法,此后各投票站采
8、用无记名投票法。188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 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1889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一一 公共机构反腐败法。法案明确规定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如果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 为腐败行为。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凡触犯这项法案的人还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并
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答案】(1)同:采取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异:宋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注意事后追责和重视 官员之间互监、巡查等监督管理。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2)领域:选举官员、公民权力和社会福利。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 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详解】(1)同:根据材料一中”提、转、知、通按察赃吏诏”,“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 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材料二中“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
10、”,“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 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整 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都采取了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宋太祖便命 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吞 财物”,“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 通按察赃吏诏”等信息,可知宋代强调君主意志、注意事后追责和建立官员之间互监、巡查等监督制度。 根据材料二中“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
11、腐败 法”,“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为腐败行为”等信息,可知英国在反腐方面突出议会民主 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2)领域:根据材料二中“秘密投票法,“,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一一公 共机构反腐败法”,“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 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等信息可知,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包括选举官员、公民权力和 社会福利等。影响:根据材料二中“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 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一一公共机构反腐败法”等信息,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英
12、国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包括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 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借鉴等。区域更多,因此记录的次数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原 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错误。故选A。5 .秦朝国祚短促,始皇开创的一些政治制度却影响深远。下列属于秦始皇开创并影响后世的制度有 皇帝制科举制世卿世禄制郡县制A.B.C.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有皇帝制度、郡县制度,正确;科举制是隋朝开始的,世 卿世禄制度在秦以前就有,错误。故选c;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
13、.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 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A.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来B.封建旧制度遗蜕罄尽C.家宰职权扩大威胁皇权D.保有家国一体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 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可知,秦汉时期的政 治制度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D; A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封建时 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
14、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不符,排除;题干所给材料反 映的家国一体的特点,C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 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了统治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是一种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各级官吏 由中央任命,有任期,属于官僚政治,故D正确;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分 封制中诸
15、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不能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分封制 维护的是奴隶主的统治,不是封建统治,故B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中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 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错误。8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 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 皇帝大多是在外戚
16、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 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材料可知,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外戚中选择,因此不能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故A项错误;“家天下”是以父系血缘为标 准的,外戚不属于“家天下”的范畴,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的情况出 现于西汉前期,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故D项与“外戚干政”没有关系。【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汉政治9 .据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 明清两代,知州、
17、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消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仅剩行使鞭笞”反映出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这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 确;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逐渐消失,故A项错误;内阁、军机处等 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司法权削弱, 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10.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
18、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 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 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的信息,可以看出宋代以创建路制的方式,来避 免地方割据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D选项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 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宋朝疆域,A选项排除;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宋代以创建路制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未体现宋代文武
19、分权的特点以及市坊制度的信 息,BC选项排除。1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 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材料与对地 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12.下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中书省直辖地中书省七亍中书省
20、皇帝-卜枢密院L宣政院一三道宣慰司A.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B.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材料中的机构应该为元代行省制度,是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与贵族特权无关,故错误;B 选项,表述不准确,早在秦朝的郡县制度就已经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体系,行省制度并非首创; C选项,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制度是明朝朱元璋加强专制的举措而材料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不符合, 故错误;D选项,行省制度加强了对于地方的控制,适应了元朝疆域扩大的要求,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符合题意故正确。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
21、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 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 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 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 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 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
22、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 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 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 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 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 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14 .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
23、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 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 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 各项行政事务”表明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政令要经过政事堂加盖印章后方可执行,从而防止了权力 的滥用和误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办公的正确率,故选D;皇帝诏令要加盖政事堂印章方能生效,对皇权起 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不能说有效制衡,A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吉林省 辽源市 田家 高级中学 下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限制150内